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14篇
  免费   835篇
  国内免费   1261篇
林业   974篇
农学   815篇
基础科学   491篇
  8749篇
综合类   5355篇
农作物   773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777篇
园艺   380篇
植物保护   165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30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581篇
  2016年   750篇
  2015年   728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873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412篇
  2010年   1041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1122篇
  2007年   1178篇
  2006年   1009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同地区土壤钾素状况与作物施钾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同地区七县二区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化验分析,全市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05.3mg/kg,土壤缓效钾含量平均为714.6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100mg/kg的占50%以上。大同地区土壤施用钾肥对马铃薯、蔬菜等喜钾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为8%~20%。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盆栽试验对土壤干旱条件下洛麦9133幼苗根系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幼苗根水势、根相对含水率和根系活力均降低,饱和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MDA含量以及SOD、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通过统计回归发现,根系各生理指标与土壤水分均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洛麦9133幼苗根系通过降低根水势和根系活力、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增强保护酶SOD、POD活性等生理变化提高了幼苗的抗旱能力,使其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样线法,研究了沙珠玉地区不同沙丘土壤种子量的密度。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密度从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到流动沙丘呈递减趋势,分别下降了20.5%和41.7%。土壤种子量的物种数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变化不大,但在流动沙丘变化较大,主要为一年生植物。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土质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不同土质(暗棕壤和白浆土)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征(包括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树脂含量及1% NaOH抽提物)等指标。对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质的长白落叶松木的大多数纤维形态指标和物理、化学特征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土质长白落松木材的有关指标进行制浆造纸性能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土壤为暗棕壤的长白落叶松用作造纸用材较好。  相似文献   
995.
铅锌矿渣堆周围农田土壤中铜和铅的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海立  余荣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84-7885,8010
对堆积15、25年左右的铅锌矿渣堆周围10、20、50 m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铅和铜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堆积时间越长的渣堆周围土壤中总铅的含量越高,而总铜的含量相对较低;距渣堆越近的土壤中重金属总量越高;在50 m内距渣堆越远的土壤中有效铜的含量随距离的增加而升高,有效铅的含量却相反,在距铅锌矿渣堆周围50~100 m甚至更远范围内的土壤都会受到重金属铅的污染。  相似文献   
996.
有机无机肥配施改土增产效果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根据8年试验资料,综合分析了在中上肥力双季稻田,两季采取早稻亩施2000公斤紫云英晚稻2000公斤鲜猪粪(M),各季与有机肥等量的氮磷钾化肥(F),及半量(M+F),M+F,三分之一的(M+F)等方式单施或配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平衡和有机质含量、土壤腐殖质组成、土壤结构、土壤生物性质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Protozoa can move due to their flagella, cilia or pseudopodia,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ycling of matter and energy in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the glass beads with the diameters of 1.0, 0.5, 0.25 and 0.1 mm were used to simulate soil pores of 0. 292 - 0. 258, 0. 155 - 0.116, 0. 056- 0. 040 and 0. 028 - 0.020 mm respectively. Three typical soil protozoa of Bodo edax, Colpoda cucullus and Amoeba proteus were examined for the relation of their movement to por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mallest protozoan of Bodo edax could be leached through all the pores. However, no more than 26% of the added protozoan was leached out of the column. The leached protozoa were decreased with the pore sizes and leaching duration. The bigger one of Colpoda cucullus was moved out from the column filled with the glass beads of >0.5 mm in diameter. Less than about 15 % of the added protozoa were leached out of the column. The biggest one of Amoeba proteus could not leached out from any of the pores. It is evident that most of the protozoa remained in the column due to their occupation of the pores.  相似文献   
998.
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科  阎平  黄刚  刘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888-4889,4908
通过测定对照(自然状态)与芨芨草地土壤放线菌、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变化,分析了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与芨芨草地土壤中均以放线菌数量最多,细菌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从微生物总数及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别来看,芨芨草地均明显高于对照土壤。芨芨草地土壤中放线菌、细菌和真菌均集中分布在土壤的0~10 cm土层范围内,特别是0~5 cm土层。沙漠人工种植芨芨草对于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改善土壤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江西省乐平市乐安河上游岸边的兰村洲段的土壤主要重金属Cd、Cu、Zn、Pb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Cu、Cd污染严重;Zn、Pb的含量不造成污染。从空间污染特征看,在离河道15,50,75 m处污染较严重,5 m处中层土含量较高;Cu随距离河道越远,含量越少,在离河道5 m表层土及下层土污染指数较高,污染较严重。因此,该地区比较适合选取能忍耐并富集Cu和Cd且根系较深的的植物进行植物修复来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000.
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不同来源肽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试验分别研究36、72、144、216、324和450 mg·L-6个水平的大豆肽、玉米肽和瘤胃液肽在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肽的降解量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而降解速率却显著降低(P<0.01);当培养液中肽含量增加时,3种肽的降解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降解速率显著提高(P<0.01或P<0.05),而降解率却显著下降(P<0.05).对于不同肽源来说,培养初期瘤胃液肽的降解量以及降解速率显著高于玉米肽,培养后期几种来源肽的降解量以及降解速率差异不显著.因此,肽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其降解规律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