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7篇
  免费   832篇
  国内免费   1245篇
林业   974篇
农学   814篇
基础科学   491篇
  8713篇
综合类   5354篇
农作物   772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777篇
园艺   375篇
植物保护   163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376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378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581篇
  2016年   750篇
  2015年   728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873篇
  2012年   1063篇
  2011年   1412篇
  2010年   1041篇
  2009年   1190篇
  2008年   1122篇
  2007年   1178篇
  2006年   1009篇
  2005年   827篇
  2004年   571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10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土壤活性酸铝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MNPK、M处理的PFI为2.51、2.69比N、NP处理4.53、4.37明显降低。在红壤旱地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土壤交换性酸铝成倍增加,土壤酸化严重;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土壤交换酸铝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972.
稻草持续还田定位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测结果表明,稻草持续还田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增进氮磷钾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对推进耕地质量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3.
土壤养分系统研究在平衡施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对临猗潮土和柳林栗褐土进行了研究 ,表明该方法应用效果良好 ,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土壤养分状况 ,指示田间试验的养分限制因子 ,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为测土施肥和推广平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4.
矿质肥料对杉木苗根区土壤生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质肥料地施用显著地增加了杉木苗根区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总数3个处理氮,磷钾氮磷钾分别是对照2.29倍,1.14倍和2.89倍,其中细菌增加幅度最大,其次是真菌。矿质矿料对非根区土的微生物数量无明显影响,矿质肥料对杉木苗根区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复杂。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不受矿质肥料影响,磷钾和氮磷钾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蛋白酶活性,单施氮肥能很激活磷酸酶,而氮磷钾混施特别是磷钾混施不仅不能增强其活性,反而  相似文献   
975.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西偏关县为例,对不同放牧植被类型、不同放牧强度、不同放牧畜种条件下表层土(0-10cm)的团聚体水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放牧草地较之放牧林地的土壤结构及结构稳定性要好;重度放牧下土壤团聚体含量最小,其结构稳定性亦最差;从畜牧羊种选择来看,绵羊相对于山羊来说对土壤结构破坏较小,土壤中团聚体含量较多、团聚体水稳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976.
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特征及其与微生物活性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力负荷为800 mm/d的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不同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特征、好氧微生物数量、基质的耗氧速率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数量、耗氧速率表层最高,并且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除过氧化物酶外,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表层高于中下层;而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同时,氧化还原电位与基质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耗氧速率等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氧化还原电位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氧化酶活性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下行流池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还原酶类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77.
地统计学应用于土壤科学中,并结合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探索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推崇。半方差函数提供了一个定量工具,可以将土壤某一性质的变异与成土因子和成土过程联系起来,使人们加深对土壤的作用后果的理解,而克立格可以对未采样区的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通过介绍基于GIS的地统计学方法在土壤水盐空间变异、养分空间分布特征、重金属污染调查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了地统计学在未来土壤科学发展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8.
包膜复合肥料对盆栽大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包膜复合肥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由于包膜复合肥对养分的显著控释效果,它的施用对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要好于普通肥料处理。  相似文献   
979.
广东省砖红壤旱地土壤养分状况的网室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Hunter介绍的技术,对广东省砖红壤早地11个样本进行了土壤养分状况的网室调查,结果表明,砖红壤旱地土壤中氮、磷缺乏非常严重,减氮、减磷处理减产50%左右,钾则在花岗岩发育的土壤效果很明显,其他母质减钾处理减产30%或更少,石灰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pH5.0以下的土壤,其影响不亚于氟、磷、镁是一个普遍有效的元素,施镁可增产16%~40%。该类土壤不缺硫,施硫没有显著效果。微量元素要注意施用钢,11个样本中有6个效应显著,这类土壤施用硼、钼,锌效果一般,需要量多的作物可以考虑,至于铁、锰,这类土壤本身不缺乏,施用投有效果。  相似文献   
980.
河南烟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河南烟区435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平均值为135.6 mmol/kg,pH值平均值为7.18,各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13.03 g/kg、有效氮59.45 mg/kg、有效磷13.93 mg/kg、有效钾142.94 mg/kg、水溶性氯35.75 mg/kg。针对河南省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提出了稳氮、增磷、补钾、降氯的施肥措施,并应适当调节烟区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