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3篇
  免费   812篇
  国内免费   1523篇
林业   1361篇
农学   1317篇
基础科学   781篇
  2621篇
综合类   5761篇
农作物   812篇
水产渔业   524篇
畜牧兽医   1325篇
园艺   380篇
植物保护   786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628篇
  2018年   430篇
  2017年   664篇
  2016年   777篇
  2015年   750篇
  2014年   774篇
  2013年   835篇
  2012年   1028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864篇
  2009年   873篇
  2008年   696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454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运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乌斯吐自然保护区5块样地内乔木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集群分布为该地乔木主要的空间格局,样地a、样地e在所有空间尺度下均呈现显著的集群分布格局,样地b、样地d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下(r<8 m)呈现随机分布;而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下仍然呈现集群分布,只有样地c在所有尺度下都呈现随机分布。采用6个不同的多样性指数对林下草本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草本物种多样性表现出与乔木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关联性,即乔木呈现集群分布的样地内,草本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3.
1982-2006年华北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艳玲  郭鹏 《干旱区研究》2012,29(2):187-193
利用1982-2006年GIMMS/NDVI数据,研究华北近25 a来植被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植被指数的年内变化呈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其中北京市NDVI最大,森林NDVI比农田和草地NDVI大;②华北年平均NDVI呈增加趋势,河北省植被指数增加最快,北京市次之,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中,农田NDVI增加最快,草地次之,森林最小;③空间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华北植被指数改善的面积占整个地区面积的15.96%,退化面积占11.86%,其中,河北省改善面积最大,内蒙古退化较明显,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中,农田植被改善最明显;④基于华北近年暖干化发展趋势下,人类活动对该区域NDVI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1960-2008年黑河流域地表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60-2008年黑河流域1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最大可能蒸散量,进而计算该流域的湿润指数,对地表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的湿润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地表湿润状况有所改善,且湿润指数的年际波动性较明显,变异系数分别为14.97%、13.63%、25.47%、37.72%。除下游地区外,夏季的湿润指数变化速率最快,冬季的变化速率最慢;春季,黑河流域地表以变干趋势为主,其他季节均以变湿趋势为主。影响黑河流域地表干湿状况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其他气候因子的变化对地表干湿状况起增强或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渭河流域干旱指标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月降水数据,运用干旱指标研究渭河流域的干旱特征。以西安站为例,详细对比了Z指数与SPI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分别采用1、3、6、9、12个月和24个月时间尺度SPI分析了该站历史旱涝状况及持续时间,并探讨了其季节旱涝特征。计算了渭河流域1995年11月不同时间尺度的SPI值,并绘制了相应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多时间尺度SPI[WTBZ]能够反映出降水的分散情况,并给出降水量区间与干旱指标的对应关系,是进行旱涝监测和预报的一种有效手段;发生于1995年的渭河全流域干旱具有季节性和多年特征,干旱程度总体上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  相似文献   
996.
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科学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及确定其未来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3R"原则构建了辽宁省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GIS方法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上沿海地区好于内陆地区;沈大沿线好于周边地区,并向东西两侧逐级递减;资源型城市水平普遍偏低;辽西半干旱地区水平最低。最后分析影响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97.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2000~2009年旅行社业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较慢,年均增长仅0.1%,其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辽宁等13个省份的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增长,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不同;旅行社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较大,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8.
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LMDI分解模型,对1995年~2007年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在考察期内呈"U"型变动趋势,且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能源密集型行业碳排放总量较大,能源效率、能耗总量与结构上的行业差异是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其次,经济总量是促进碳排放逐年增长的主要因素,且呈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其年均贡献达到48.51%;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结构优化是减缓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其中以能源技术进步的减排效果最为显著;制造业减排的关键在于重点耗能部门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与煤炭等高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  相似文献   
999.
刺槐开花传粉及交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京延庆县观测刺槐花朵的形态特征、开花动态以及传粉媒介,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人工授粉等方法分别测定刺槐的交配方式。结果表明,刺槐为两性花,有10个雄蕊,且分布在雌蕊周围,柱头比花药最多高出(4.53±0.11)mm,雌雄蕊同熟;单花花粉量高达28 071.67±879.47,花粉保存1 d后有活力的占87.67%,花粉胚珠比(P/O)高于1 000;雌蕊的可授期从开花前2 d持续到开花后2 d,共持续4 d左右,超出这一阶段,可授性大大下降;刺槐杂交指数(OC,I)为4,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授粉坐果率最高,其均值为40.67%,套袋自交平均坐果率18.0%,去雄杂交平均坐果率3.56%。刺槐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的交配方式,异花授粉方式为虫媒传粉。  相似文献   
1000.
余伟英  彭帆 《北京农业》2012,(15):140-142
目前,我国生鲜类农产品物流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建立生鲜类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物流绩效评价,对不断完善和提高其物流管理水平,使其成为农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