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7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649篇
林业   443篇
农学   503篇
基础科学   304篇
  2649篇
综合类   3956篇
农作物   254篇
水产渔业   246篇
畜牧兽医   351篇
园艺   226篇
植物保护   19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91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599篇
  2011年   632篇
  2010年   575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511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51.
基于文献计量的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概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以CNKI、维普、SCOPUS数据库为基础,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巢湖农业面源污染主题的文献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治理方向的发文量最多,其中大多数是从源头控制、中间拦截、末尾治理定性叙述的,模型和现状的关注度也比较高,主要参考国外通用模型进行验证及负荷估算等。安徽农业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机构为巢湖该领域发展做出很大贡献;马友华团队等是该领域的核心团队,主要发文期刊有《中国农学通报》、《安徽农学通报》、《水土保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等。由此发现,巢湖流域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治理方向,其中定性叙述治理措施文献偏多,定量研究治理效果和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模型的创新性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952.
为提高棕地再开发决策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以“建设用地准入机制”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为指导思想和标准依据,结合环境、经济、社会和地块特征等因素,构建棕地再开发决策指标体系及决策模型,运用模糊综合法对目标地块拟开发方向进行决策模拟。以广东省F市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为基础,结合“三旧改造”规划方案,测算土壤污染程度,采用ArcGIS进行可视化安全评估,对目标地块再开发方向进行决策模拟,并以变动权重组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37%的棕地再开发方向需要修正,在各影响因子中,环境因素权重最大,地块特征其次,社会和经济因素最小。研究表明,模拟决策模型确定的土地分级分类风险管控措施对棕地再开发决策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3.
综述以中国2005—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进程的3个阶段为主线,总结土壤污染防治发展过程中管理模式、治理体系、管控要求、机构改革、立法支持等5个方面重要转变,分析国家和地方土壤环境保护标准、法律法规政策和主要土壤污染治理成效。针对国内土壤污染防治未来发展趋势,从完善土壤环境标准及管理制度、建设监测及预警大数据平台、加强土壤生态环境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土壤修复技术攻关和先行区经验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基于PLSR-BP复合模型的红壤有机质含量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壤地区土壤有机质进行快速预测,以满足智慧农业与精准施肥的需要。以江西省奉新县北部为研究区域,采用1 km×1 km标准格网划分研究区进行采样,共得到红壤样本248个。对土壤光谱进行了包含分数阶导数在内的3种数学变换方法,将经过P=0.01显著性检验的波段用于模型的构建,选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BP神经网络建立土壤有机质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对红壤光谱数据进行1.5阶导数变换后再使用PLSR-BP复合模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预测时的结果为最优,训练集R~2=0.89,RMSE=4.68g·kg~(-1),验证集R~2=0.87,RMSE=5.55g·kg~(-1),RPD=2.75。1.5阶导数对红壤光谱数据的变换能够更好地突出与有机质相关的特征信息,有助于其含量预测。PLSR-BP复合模型预测精度优于单一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红壤有机质含量,为精准农业快速监测红壤有机质含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55.
电动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适宜的修复参数。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电解时间、介质pH、强化剂种类、电压和超声振荡时间等因素对电动力学去除剩余污泥中重金属Cu、Zn、Ni、Cr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电解时间为12 h,最佳介质pH为2,最适电压为1.5 V·cm-1,最适宜的超声振荡时间为1.0 h。添加EDTA对剩余污泥中Ni的去除效果最佳,最佳添加浓度为0.20 mol·L-1;添加柠檬酸对剩余污泥中Zn的去除效果最佳,最佳添加浓度为0.25 mol·L-1;酒石酸对剩余污泥中Cu的去除效果最佳,最佳添加浓度为0.25 mol·L-1。研究为电动技术去除剩余污泥中重金属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56.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土壤中植物能利用的有效成分低,限制作物生长发育,而植物可以形成特有的适应机制来应对不同的生长环境。本文综述了作物为适应不同施肥条件所产生的一系列根系形态学变化。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根系形态指标(根长、根表面积、根直径、根体积和根冠比等)的影响:氮对作物影响主要在侧根,低氮胁迫下,根系纵向伸长,增加根长、根体积;低磷条件下,植物普遍抑制主根生长,刺激侧根发育生长,诱导根毛形成;缺钾抑制细根生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等也显著降低;普遍随元素水平的提高,作物根长、根体积、根直径、根表面积和其他根系特征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植物根系发育产生“低促高抑”的现象;有机肥比化肥可以弥补化肥养分单一和供肥不平衡的缺点,与化肥配合施用更能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加根系体积和总表面积;作物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肥料胁迫的响应也不尽相同,高效基因型具有良好的根系形态和根系分布,以获得更多的养分。为有效利用有限的肥料资源以及高效作物品种的选种提供理论基础,对作物进一步达到经济收益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7.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芋头生长、食味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荷芋’为供试材料,于泰州、泰兴分别设置T1、T2和T3共3种有机肥用量和CK(对照)处理,探索有机肥施用对芋头生长、食味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期为泰州地区芋头科学施肥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泰州、泰兴点T2和T3处理6叶期、12叶期株高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泰兴点T1处理株高在12叶期显著高于CK处理,在6叶期和泰州点6叶期、12叶期与CK处理均无显著差异;泰兴点T3处理6叶期叶面积指数平均为0.31,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他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泰州、泰兴点T3处理12叶期叶面积指数分别为0.71、0.75,均显著高于CK处理;有机肥用量与子芋口感、香味指标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86、0.79;泰州、泰兴点T2、T3处理碱解氮、有效磷均显著高于CK处理;泰州点土壤有效钾以T2处理最高,为174 mg/kg,T3处理最低,为159 mg/kg,泰兴点则以CK处理最高,为172 mg/kg,T3处理最低,为140 mg/kg。  相似文献   
958.
为探究夏玉米氮素转运利用规律、产量及土壤NO3--N含量分布对秸秆覆盖方式和施氮量的响应,在河套灌区开展2a不同秸秆覆盖方式(秸秆表覆B处理、秸秆深埋S处理)和不同施氮水平(不施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的田间试验,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CK处理)。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各处理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成熟期B和CK处理随土层加深呈先减后增趋势,而S处理呈先增后减趋势;B处理提高0~20 cm土层NO3--N含量,而S处理提高20~40 cm土层NO3--N含量(P<0.05);秸秆覆盖可减少0~100 cm土层NO3--N累积损失量,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及夏玉米氮素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SN2处理效果较佳。相比CK处理,成熟期的SN2处理2 a平均NO3--N累积损失量降低39.6%,氮肥利用率较提高28.5%,夏玉米氮素转运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32.1%,增产9.3%。综合分析,秸秆深埋配施中氮效果较佳,可实现河套灌区夏玉米提效增产的目标,并减少深层土壤NO3--N累积损失量,为优化河套灌区夏玉米耕作施氮模式和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9.
滁河为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流经安徽滁州及南京江北地区。滁河既是苏皖两省的交界,又是滁州、南京六合区和浦口区的母亲河。但与此同时,滁河也承担了流域内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废水的受纳水体功能。滁河的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滁河流域人民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因此,本研究对滁河进行了水环境质量监测,分析了造成滁河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并调查了产生过量污染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60.
近几年来‘王林’苹果苦痘病的发病率较高,为了探索防治办法,2018—2019年在瓦房店市驼山乡大魏村‘王林’苹果园进行施用“聚能螯合钙+硅”+生物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第1年好果率达到90.2%,比对照提高15.0%;第2年分别为96.82%、22.23%。病果的病斑数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