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2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1596篇
林业   1400篇
农学   669篇
基础科学   591篇
  5508篇
综合类   5853篇
农作物   148篇
水产渔业   103篇
畜牧兽医   378篇
园艺   142篇
植物保护   940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488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439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391篇
  2017年   717篇
  2016年   814篇
  2015年   651篇
  2014年   843篇
  2013年   929篇
  2012年   1199篇
  2011年   1087篇
  2010年   863篇
  2009年   831篇
  2008年   742篇
  2007年   819篇
  2006年   698篇
  2005年   553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991.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其他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输入会提供服务价值,而其通常被看作购置性投入的替代品,利于成本降低。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与粮食产量增加存在动态均衡,两者具有"下跌"关系。农业生产者为实现土地利用层面的利润最大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更大依赖将导致农田产量削减。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函数模型,合理确定替代条件和产出结果,量化研究种植土地保留数量与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土地数量的分配比例。以永定河上游流域为典型区,借助用于生产的土地产量弹性计算,流域每增加1%的生态系统服务用地,对应农作物产量将缩减2.7%。虽对农业生态价值"下跌"影响从微级视角给出量化分析模型,但对生产中生态保护政策影响的研究仍需深化。  相似文献   
992.
应用时空互代方法,以柠条林为例,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利用年限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空间变异及其演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人工林土壤肥力处于较低水平;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较大;各环境因子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海拔、坡度和坡向等环境因子与人工林地土壤养分间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和地形与人工林地土壤养分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人工林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均增加,与利用年限有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速效磷的增加量不明显,全磷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速效钾经过多年积累有明显的增加。从土壤养分指数模型可以算出该区的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约需35a能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速效钾则约需27a才能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993.
烟台地区近13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2年和2005年的TM影像及200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GIS与RS技术,分析了烟台地区13年来土地利用的具体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992-2005年期间烟台地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城乡工矿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呈明显增加趋势,林地、河流变化较小,略有增加。同时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对驱动这种格局的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烟台地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耕地减少没有明显减缓迹象,迫切需要加强保护耕地措施。  相似文献   
994.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 dry soil layer may form due to excess transpiration, leading to degradation of black locust(Robinia pseudoacacia) stands. In order to better manage projects involving black locust, this study was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black locust transpiration rate to soil water availability as affected by meteorological factors using two representative soils(loamy clay and sandy loam) on the Loess Plateau. Four soil water contents were maintained for black locust seedlings grown in pots initially outdoors and then in a climate-controlled chamber, by either drying or irrigating the pots. In both environments, daily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related by a power function to air temperature and by a logistic function to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0).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changes in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sandy loam than in the loamy clay soil. The transpiration rate in the well-watered treatment was greater for black locust grown in the sandy loam than in the loamy clay soil. Normalized transpiration rates were unaffected by ET0 until a critical value of soil water content(θc) was attained; the θc valu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for the loamy clay soil bu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or the sandy loam soil when ET0 increased. These suggest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 on the transpi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locust was dependent on soil texture.  相似文献   
995.
居民点整理是缓解城乡交错带耕地压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理顺用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是居民点整理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该文以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例,探讨了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模式、潜力分析、等级划分以及效益分析等,为城乡交错带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为胶东半岛海岸带水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流域综合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在RS-GIS技术支持下,基于N-SPECT模型,对胶东半岛2006—2010年土壤侵蚀量及泥沙入海通量进行模拟。[结果]土壤侵蚀高值区集中于半岛东部和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于半岛中部和中南部。大沽河流域、五龙河流域和大沽夹河流域3大流域对整个胶东半岛的土壤侵蚀贡献最大。针对3大流域之外的其他半岛区域,按照汇水区划分岸段,各岸段单位长度泥沙入海通量的空间差异显著,青岛市城阳区海岸、青岛南端(胶南)海岸、莱州湾东部海岸和威海西南端海岸泥沙通量最大。[结论]土壤侵蚀和产沙与源区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总体而言,耕地主导型区域是土壤侵蚀严重的区域,而林地和草地具有减轻土壤侵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自1997年中国三峡大坝成功截流以来,对库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产生复杂影响。该文采用遥感技术和景观格局评价方法对奉节和巫山两个移民大县在1998年到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在大江截流后一年半时间内,该区域22.9%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表明移民安置工作速度显著加快。新开发用地变化最为明显,增加4800.8 hm2,扩展626.6%。 而耕地面积则减少了18567.9 hm2,下降约27.6%。这些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区域景观发生了变化。斑块密度增大了29.5%,连通度下降了13.9%,表明移民安置导致区域景观进一步破碎化。景观形状指数上升了17.7%,斑块形状进一步复杂和不规则。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并未按照移民安置规划有序进行,应进一步控制新开发用地扩展速度和范围,对不适合农业用地的新开发用地及时进行退耕还林草工作。  相似文献   
998.
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生态效益的评价和核算对评价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效果至关重要。综合运用专家咨询、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3种方法。建立了吴旗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法等方法,对该县退耕还林6年来的生态效益进行了价值核算。结果表明:吴旗县退耕还林工程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核算后的总生态价值约为24.8亿元,其中拦蓄保护水资源价值为6.4亿元,保护土地资源退化价值为6亿元,净化空气价值为5.3亿元,改善小气候价值0.3亿元,保护农田价值为0.02亿元.增加生物多样性价值为6.7亿元。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贵州乌江流域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研究了贵州乌江流域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石灰土(岩性均腐土)土壤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利用方式和土壤侵蚀状况等)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良好生态系统的土壤剖面发育良好,层次分异较明显,土层较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以粘壤土和粘土为主;土壤容重适宜,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良好,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强。退化生态系统(裸地)的土壤各种物理性状恶化,土壤的抗蚀性和抗冲性减弱。提出评价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性的主要指标,并得出不同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土壤抗蚀能力依次为:灌丛+弱度侵蚀、森林+轻微侵蚀〉荒草+泥沙淤积、旱地+中度侵蚀〉裸地+强度侵蚀。  相似文献   
1000.
川中丘陵区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分析和数理统计结合的方法,对川中丘陵区5种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菜地、林地和荒草地)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在5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田〉林地〉菜地〉旱地〉荒草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水田〉菜地〉旱地〉林地〉荒草地;土壤全磷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菜地〉旱地〉林地〉水田〉荒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