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6篇
  14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秦艽根对小菜蛾杀虫活性物质初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秦艽根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物质。[方法]以乙醇超声法提取秦艽根中的活性物质,采用浸虫法测试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并采用液-液分配萃取法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提取物依次萃取,且跟踪测试各萃取物的活性。[结果]秦艽根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LC50为0.795 8 g/ml;提取物分离后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最强,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次之,而正丁醇萃取物及水层剩余物作用不明显。[结论]秦艽根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且杀虫活性物质为脂溶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2.
‘陇秦1号’和‘陇秦2号’是分别利用野生和引进的秦艽种质资源,通过单株选择、自交采种,筛选出的秦艽新品种。‘陇秦1号’茎秆浅绿色,花冠淡蓝色,主根明显且粗壮,扭结成近圆柱形的根。‘陇秦2号’茎秆紫红色,花冠深蓝紫色,主根明显且粗壮。2个品种均表现为适应性好,产量较高,商品药材产量达到3 000 kg ? hm-2(干品)以上,有效药用成分龙胆苦苷含量分别为9.9%和11.8%。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粗糙龙胆断根截面再生根的发育过程,本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粗糙龙胆断根取药后再植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粗糙龙胆不定根结构由皮层和维管柱组成,皮层外侧未见周皮,形成层也未构成完整环形,次生木质部不发达。断根面不定根是由形成层处的一些细胞分裂而形成的,这些细胞快速分裂形成分生细胞团,分生细胞团经单向极性生长,直接形成根原基,断根面可发育形成多个根原基;不定根发生时未见愈伤组织形成,为直接器官发生类型。不同植株再生根发生时间略有不同,同一根系内也有发育不同步现象。在室内条件下,再生根发生周期约为15天,这些再生根至当年秋季即可长到一定的长度和粗度。因此,粗糙龙胆断根面再生根的发生属直接器官发生类型,分生细胞团起源于形成层附近的一些细胞,这些再生根经过一个生长季的发育即可符合采收标准。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采用DNA条形码及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对中药材丹参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研究。[方法]以核基因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研究材料进行PCR扩增并双向测序,将所得序列构建NJ系统发育树。利用Koetschan等建立的ITS2数据库及其网站预测ITS2二级结构,同时采用自设引物进行特异性引物PCR鉴别研究。[结果]ITS2序列长度为470 bp左右;从系统聚类树图可以看出,丹参及其伪品分别聚在不同支,表现出单系性;比较二级结构发现,丹参与甘西鼠尾差异甚微,与牛蒡在螺旋茎环的数目、大小、位置以及螺旋臂由中心环伸出时的转角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通过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可将丹参及其伪品进行区分。[结论]DNA条形码技术和特异性引物PCR技术均能够有效地区别丹参及其混伪品,在中药材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正交试验法优选杜梨果实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杜梨果实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液料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影响杜梨果实总黄酮得率的主要因素为提取温度,其次是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液料比.[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60倍50 ;乙醇在80 ℃下水浴提取4次,每次3.5 h,在此条件下,黄酮提取率为0.377 5;.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青海栽培黄管秦艽Gentiana officinalis H.Smith的遗传多样性,对黄管秦艽遗传分化进行分析,为其品种选育提供建议。[方法]应用叶绿体DNApsbA-trnH序列对青海地区栽培黄管秦艽6个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发现10种不同的单倍型,通过单倍型序列间比对,发现了7个变异位点,黄管秦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h=0.771),单倍型多态性水平(h)为0.563-0.857,核苷酸多态性水平(π)为0.00243-0.00631。居群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960,基因流Nm值为2.05,80.40%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结论]青海栽培黄管秦艽的种质遗传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药材。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徐长卿中的挥发油。方法并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挥发油中含有2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4%。结论其中芍药酚含量最多,其次是棕榈酸和油酸。  相似文献   
108.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elect and identify superior Xanthoceras sorbifolia Bge.trees for purposes of breeding and exploration.For our study,we selected superior X.sorbifolia trees using RAPD (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 technology.The results show that certain specific amplification bands emerged with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equencies between superior and non-superior trees.The 1400-bp band of No.2121 primer emerged in the superior trees at a frequency 2.4 times that of the non-superior tree...  相似文献   
109.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头翁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白头翁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对白头翁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的差异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将白头翁经不同方法炮制后,用苯酚-硫酸法检测多糖含量,检测波长为488 nm。结果:白头翁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在0.25%~1.14%。结论:白头翁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0.
丹参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草药尤其是丹参的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深入而广泛。本研究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材鉴别中的突出优点,分析了RAPD、AFLP、SSR、ISSR、SRAP等分子标记技术在丹参种质资源中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目前分子标记在丹参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丹参种质资源研究等方面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