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04篇
  免费   529篇
  国内免费   727篇
林业   725篇
农学   715篇
基础科学   399篇
  1245篇
综合类   3976篇
农作物   383篇
水产渔业   367篇
畜牧兽医   1229篇
园艺   784篇
植物保护   437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474篇
  2014年   512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664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509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588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本研究利用RT-PCR技术从‘云香’水仙的根中克隆得到了NtNAC1基因,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以及在逆境和逆境相关激素处理下的表达变化,结合分析过表达该基因的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表现等解析了该基因的功能。结果显示:NtNAC1基因全长1083 bp,其ORF为918 bp,编码306个氨基酸,N端含有NAM保守结构域,聚分在SNAC1亚组,与香蕉MusaSNAC1、小麦TaNAC47亲缘关系较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NtNAC1的表达水平随花器官花瓣和副冠的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始花期达到峰值;NtNAC1在根和叶中高表达,受ABA、MeJA、SA、H_2O_2、NaCl、PEG诱导上调,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云香’水仙花器官的形态建成及响应非生物胁迫。进一步构建表达载体转化烟草,获得9株转基因植株。在高盐和干旱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植株根系发达、长势更好、存活率高,表明水仙NtNAC1过表达能提高烟草对高盐、干旱的耐受性,在抗逆中起正向调控作用,可作为提高水仙抗性的优良遗传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972.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高富集氟的植物,氟在叶片中被大量累积。饮茶是人们摄取氟的重要途径,氟的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茶树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富集氟,但是根系跨膜吸收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茶树根系吸收氟的主动和被动途径,总结根系H+-ATPase和Ca^2+-ATPase介导氟的跨膜主动吸收过程与分子机制;剖析离子通道和Al-F络合在根系被动吸收氟过程中的作用及微观过程;分析影响根系吸收富集氟的主要因素及其调控措施。提出通过研究茶树根系氟跨膜吸收相关转运蛋白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验证,以揭示跨膜吸收氟的分子机制;进而研究调控根系对氟的选择吸收,以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饮茶健康。  相似文献   
973.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  何玉成  闫桂权 《大豆科学》2019,38(3):460-468
本文将碳排放纳入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为实现大豆低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测算并分析2006-2016年中国大豆主产区碳排放量和密度的时空特征,然后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碳排放约束下2006-2016年中国大豆主产区11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2016年中国大豆碳排放量较2006年降低11.70%,年均负增长1.24%,而碳排放密度较2006年增长14.02%,年均增长1.32%,皆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按省份比较,黑龙江和内蒙古碳排放量最多,吉林和山西碳排放密度最大。2006-2016年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2%,其中技术效率年均提升0.6%,前沿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66%,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前沿技术进步拉动,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从地区分布看,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增长最慢,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存在差异。中国大豆主产区缺少"环境技术创新者"。根据结果本研究提出提高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4.
WRKY转录因子是近年来在植物中发现的一类重要转录因子,在植物抗逆相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野生大豆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从野生大豆中克隆得到GsWRKY57基因的CDS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903bp,编码30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4.23kD,等电点为5.88。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蛋白含有一个WRKY保守结构域,属于III类WRKY转录因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栽培大豆同源性最高、其次是赤豆、木豆。启动子作用元件分析预测显示该基因可能存在多种非生物胁迫作用元件。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大豆叶片中高丰度表达,然后依次是茎、花、荚、根。GsWRKY57基因表达受茉莉酸、水杨酸、脱落酸、干旱等植物逆境诱导。过表达GsWRKY57基因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相对于野生型耐旱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75.
为探讨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燕麦物候期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对种植于成都金堂试验地的源自以色列不同地区7个野生燕麦群体70个基因型的19个物候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并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相关性网络(Correlation-based network analysis,CNA)、斯皮尔曼秩相关(Spearmanp’s Rho Correlation)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和基因型间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全生育期最短的群体是Sede Boqer,来自该群体的SB14-07的生育期仅170.0d;最大单株生物产量出现在Caesarea群体中,达268.1g;而千粒重最大的是来自Tabigha群体的Tg-09,为28.8g。起源地水分、温度、地理等因素对野生燕麦的物候及农艺性状起不同程度的关键性影响。以上结果说明,野生燕麦物候及农艺性状差异的实质是其长期与环境相互作用,在自然选择压力下进化形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76.
微生物菌肥对干旱矿区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干旱矿区土壤肥力,丰富植被重建及生态修复理论,通过盆栽试验,种植紫花苜蓿、披碱草和冰草3种干旱矿区常见草本植物,并结合施用不同浓度的微生物菌肥处理,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揭示施肥水平和植物种类对土壤生物及理化性质的影响,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土壤改良效果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1)试验组较对照组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数量、微生物量碳、氮、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均显著增加(p0.05),而微生物量碳氮比和pH显著减小(p0.05)。(2)施肥水平和植物种类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微生物量氮和碳氮比有显著交互作用。(3)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土壤改良效果最佳的为种植紫花苜蓿并施入20 g/kg的微生物菌肥;施用微生物菌肥能有效改良水肥贫瘠的干旱矿区土壤,随着微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的改良效果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977.
为探究兽用四环素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四环素外源污染胁迫下施用不同基质(单施蚯蚓粪、菌糠、菌剂、生物炭及其与菌剂配施)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环素对玉米生物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株高,而添加不同基质均能缓解四环素对玉米株高和根长的抑制作用,且JK和JJ处理效果最显著,升幅分别为17.29%和30.08%;四环素显著诱导玉米SOD活性上升,升幅为3.34%,抑制CAT和POD活性,降幅分别为10.98%和46.68%,添加不同基质处理中,QY处理对促进抗氧化酶系统平衡的效果最显著;四环素会增加玉米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总黄酮含量,添加不同基质处理中,对其减少效果最显著的依次为JK、JJ、QY、S和JK处理,降幅分别为29.09%,50.88%,42.01%,50.23%和35.79%;相关性分析表明,脯氨酸、丙二醛均与可溶性蛋白和总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与可溶性糖、丙二醛与总黄酮相关性最强。综上所述,添加不同基质可有效缓解四环素对玉米幼苗的毒害作用,总趋势为JK(菌糠)、JJ(菌糠+菌剂)和QY(蚯蚓粪)处理效果较好。通过此研究,可筛选有效减少四环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基质及其施用方式,可为四环素对植物生理毒性的研究提供参考,也可为抗生素对植物的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8.
李伟  淡勇  武玮  王珂  赵恒锐  王利涛 《油气储运》2019,(10):1125-1129
针对油气输送管道内表面两裂纹相互影响的情况,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X80钢制管道内三维表面裂纹尺寸、裂纹间距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裂纹(分别为固定裂纹与可变裂纹)的间距越大,两裂纹相互作用越小,当间距达到或超过一定值时,对应力强度因子几乎不产生影响,仅需考虑主要裂纹对管道寿命的影响;可变裂纹的相对壁厚比越小或形状比越大,两裂纹相互作用越小,当相对壁厚比小于0.2或形状比大于0.8时,可以忽略其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且形状比对最大应力的影响远远小于壁厚比与裂纹间距对最大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9.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fluenced by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significantly reduces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is study, Cr, Ni, Cu, As, Cd, and Pb in eight different land-use soils from Patuakhali District in Bangladesh were assessed. Concentrations of Cr, Ni, Cu, As, Cd, and Pb in soils were 1-87, 5-271, 4-181, 0-80, 0.2-24.0, and 5-276 mg kg-1, respectively, measured using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er. The enrichment factor, pollution load index (PLI), and contamination factor (Cfi) of metal i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cological risk posed by metals in soils. The PLI ranged from 0.78 to 2.66, indicating baseline levels to progressive deterioration of soil due to metal contamination. However, Cfi of Cd ranged from 1.8 to 12.0, which showed that the studied soils were strongly impacted by Cd. Considering the severity of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of a single metal, the descending order was Cd > As > Pb > Cu > Ni > Cr. Soils under all land uses showed moderate to very high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相似文献   
980.
典型黑土区陡坡植草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陡坡生物防治与影响因素的变化关系,为侵蚀沟治理、水土保持植被措施配置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2个坡度,7种草本植被配置模式,于2018年6—9月开展了自然小区水土流失监测。[结果] 1∶1.5和1∶1.2坡比边坡草本建植当年分别较裸地平均减流27%和26%,减沙52%和21%,坡度由34°增加到40°,地表径流虽未增加,但土壤侵蚀量明显增加;影响产流产沙的降雨因子主要有雨量,I_(30),E,EI_(30),坡度变陡,相关性增强;建植草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减流减沙效果最好,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早熟禾3种草种混播减流效果优于单播;1∶1.2坡比边坡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减沙效果逐渐增强,且在植被盖度大于50%时减沙效果接近1∶1.5坡比边坡。[结论]在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草本配置下,1∶1.2坡比削坡在侵蚀沟治理时可采用,能减少20%的削坡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