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园艺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典型黑土区陡坡植草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陡坡生物防治与影响因素的变化关系,为侵蚀沟治理、水土保持植被措施配置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2个坡度,7种草本植被配置模式,于2018年6—9月开展了自然小区水土流失监测。[结果] 1∶1.5和1∶1.2坡比边坡草本建植当年分别较裸地平均减流27%和26%,减沙52%和21%,坡度由34°增加到40°,地表径流虽未增加,但土壤侵蚀量明显增加;影响产流产沙的降雨因子主要有雨量,I_(30),E,EI_(30),坡度变陡,相关性增强;建植草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减流减沙效果最好,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早熟禾3种草种混播减流效果优于单播;1∶1.2坡比边坡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减沙效果逐渐增强,且在植被盖度大于50%时减沙效果接近1∶1.5坡比边坡。[结论]在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草本配置下,1∶1.2坡比削坡在侵蚀沟治理时可采用,能减少20%的削坡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2.
中国5种典型土壤的侵蚀泥沙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通过天然降雨试验,研究我国5种典型土壤的侵蚀泥沙团粒和单粒粒径分布以及泥沙各级团粒的机械组成特征。2013—2014年汛期(6—9月),监测红壤、紫色土、黄绵土、褐土和黑土径流小区的降雨产流事件,收集侵蚀泥沙样品,利用湿筛法和吸管法测定其团粒和单粒粒径分布;同时,筛选出泥沙各级团粒样品,进一步测定其单粒粒径组成。结果表明:(1)侵蚀泥沙粒径分布是土壤质地和降雨强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团粒粒径分布更适合作为表征泥沙输移的指标;(2)5种土壤的侵蚀泥沙皆表现出粉团(0.002~0.05mm)和黏团(0.002mm)的明显富集;(3)在泥沙单粒粒径分布方面,除红壤的粉粒(0.002~0.05mm)和黏粒(0.002mm)有轻微富集外,其余4种土壤的各级单粒均无明显富集;(4)红壤侵蚀泥沙粉团(0.002~0.05mm)中的黏粒含量最多,其余4种土壤侵蚀泥沙机械组成和各级团粒的机械组成均与原土接近。  相似文献   
3.
赤霉素(GA)又名920,是一种具有植物生理活性的赤霉酸。天然赤霉素最初(1926年)由日本科技人员在水稻“恶苗病”的赤霉菌中发现,至今已发现60余种,但其中生理活性最强的是GA3,使用也最广。人工生产是采用赤霉菌液体发酵来提取赤霉素。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辣椒嫁接抗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太原地区日光温室辣椒反季节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由于连作随之而来的是土传病害辣椒疫霉病也越来越严重,虽然通过引进抗病新品种,高垄地膜覆盖、合理密植等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害的发生,但由于辣椒疫霉病初次侵染部位是根茎部,一般施药很难达到防治效果。经2004~2005年调查,该病害  相似文献   
5.
侵蚀泥沙颗粒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侵蚀泥沙颗粒对深入理解和模拟泥沙及与之有关的化学污染物质输移至关重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归纳整理、总结经验,重点围绕土壤水蚀的2个主要过程(细沟间和细沟侵蚀),对侵蚀泥沙颗粒输移形式、各级未分散颗粒的机械组成、不同粒径颗粒的富集规律和分选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与评价。纵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侵蚀泥沙颗粒流失规律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和深入,取得了一些共识性成果:(1)未分散状态下的泥沙颗粒粒径分布更适合用来描述、模拟泥沙的输移行为和与之相关的营养污染物质迁移;(2)侵蚀泥沙粒径分布主要受降雨和径流能量的限制,能量小时,径流优先输移细颗粒,泥沙以细颗粒的富集为主;随着能量的逐渐增大,泥沙逐渐变粗;当能量足够大而产生细沟的时候,泥沙粒径分布趋向于接近原土;(3)团聚性好的土壤,其侵蚀泥沙粒径较团聚性差的土壤粗。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坡耕地空间分布及其对水土保持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侵蚀正损害着东北地区的坡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然而,目前对东北地区坡耕地的宏观认识还很有限。该文利用高精度的空间数据,查明了整个东北地区及其各地貌分区、土壤类型、流域和行政区中坡耕地的面积和坡度特征。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估了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措施选择、治理工作布局等方面提供了建议。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坡耕地的面积大、坡度小。总面积达到19.5万km2,平均坡度为3.4°。东北地区坡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等高沟垅种植适用于全区大部分坡耕地。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配套措施和管理制度应该被重视。15°的坡耕地和风沙土等土壤类型中的坡耕地,产粮贡献小,侵蚀危险度高,应及早退耕。长白山地和暗棕壤区既是治理的重点地区,也是治理的难点地区,应被更多重视。(3)各县坡耕地治理的任务量和难度差异很大,且不宜使用县陆地面积和县耕地面积来评估。  相似文献   
7.
应用灰色关联法对2015年山西省大豆区试中小店区14个大豆新品种(系)的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单荚粒数、百粒重、生育期与产量关联度高,关联系数依次排在前3位。  相似文献   
8.
辽东楤木的人工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辽东楤木的人工繁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笔者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从辽东楤木的繁殖方式入手,归纳和总结了种子繁殖、根插繁殖和组织繁殖3种主要方式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人工繁殖技术的最佳方案,并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1)人工繁殖技术参数优化,相应技术规程的制定;(2)培育辽东楤木无刺嫩芽新品种,解决多刺、易老、不易采收等问题,提高产量与品质;(3)建立无性快繁技术体系,加快新品种种苗繁殖速度,尽早实现新品种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嫁接辣椒抗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太原地区日光温室辣椒反季节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由于连作随之而来的土传病害——辣椒疫霉病也越来越严重。虽然通过采取引进抗病新品种、高垄地膜覆盖、合理密植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害的发生,但由于辣椒疫霉病初次侵染的部位是根茎部,一般施药很难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东北黑土区不同植被配置下的土壤抗冲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水土保持植物选择和配置提供一定理论依据。采用野外采样与原状土冲刷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坡位对土壤抗冲性具有一定影响,胡枝子与紫穗槐在不同坡位上的土壤抗冲性不同,且在土层上层(0~10 cm)存在差异,下层(10~20 cm)的变化规律相近;不同植被配置的土壤抗冲性随冲刷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强;影响因素与土壤抗冲性的相关性排序为:砂粒含量>土壤含水量>WSA0.25 mm>根表面积密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胡枝子+杨树的模式最优,说明胡枝子更适合在杨树林下生长,可作为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用于杨树林的植被配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