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81篇
  免费   3819篇
  国内免费   4351篇
林业   4356篇
农学   3301篇
基础科学   2742篇
  23076篇
综合类   21749篇
农作物   1836篇
水产渔业   554篇
畜牧兽医   3689篇
园艺   913篇
植物保护   3535篇
  2024年   342篇
  2023年   1356篇
  2022年   1835篇
  2021年   1933篇
  2020年   1999篇
  2019年   2148篇
  2018年   1786篇
  2017年   2745篇
  2016年   3264篇
  2015年   2366篇
  2014年   2794篇
  2013年   3709篇
  2012年   4916篇
  2011年   3929篇
  2010年   3088篇
  2009年   3263篇
  2008年   2987篇
  2007年   3282篇
  2006年   2788篇
  2005年   2415篇
  2004年   1823篇
  2003年   1499篇
  2002年   1259篇
  2001年   1201篇
  2000年   1042篇
  1999年   790篇
  1998年   664篇
  1997年   680篇
  1996年   590篇
  1995年   604篇
  1994年   572篇
  1993年   426篇
  1992年   371篇
  1991年   343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233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122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地域民族传统文化与西部开发中技术转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民族传统文化与技术转移的关系密切,地域民族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对技术转移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有时还会阻碍技术转移的进一步实施与实现。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转移,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某些文化的滞后性和封闭性,使西部开发中技术转移与其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摩擦,超越传统文化,克服陈旧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营造先进的文化环境,为技术转移培育强劲的民族文化内动力,是消除技术转移与传统民族文化摩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22.
本文以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为例,对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选择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发展的区域为移民点,移民过程中需要防止“政府悖论”,走开发型生态移民道路,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牧民转移,鼓励企业参与牧民转移,设立生态环境税和生态移民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923.
西安市郊农田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取样调查和实验分析,研究了西安市郊农田土壤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土壤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结果分析显示,CaO、MgO和Na2O含量明显高于陕西土壤、全国土壤中的平均值,重金属元素Pb、Ni、Zn、Cr、Co、Mn、As等严重超标。通过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土壤元素间的亲和性及赋存特征,为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和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4.
脱硫石膏改良碱土过程中特征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脱硫石膏在改良碱土过程中对碱土特征值(盐分组成、pH值、碱化度、土壤渗透性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后,碱土各特征值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碱化度从改良前的30%以上降低到了改良后的5~10%之间;pH值从改良前的9.4以上降低到了改良后的8.2以下;碳酸根、重碳酸根离子明显减少,硫酸根、钙离子及钠离子含量有所增加;土壤渗透性提高了3~8倍;土壤硬度测定值虽仍偏大,但却表现为随着脱硫石膏的施入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25.
本文以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通过GIS平台对土壤养分中的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的空间插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得到了最优插值图。然后分析了该旗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依据。通过比较后认为,在该地区有机质的空间插值用反距离权重法为好,而全氮和速效钾的空间插值以克吕格法的指数模型和高斯模型为好。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的变程分别为11853m,8932.2m和732.99m,全氮和速效钾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而有机质空间相关性较弱。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在91%的面积中有机质含量低于10g/kg,其相对高值区呈离散分布,可能与隐域植被的分布有关。全氮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分布相似,在70%的面积中低于0.75g/kg,而速效钾含量中等,介于102.04-103.31mg/kg之间。在三个不同的景观亚区中,乌审凹地亚区的土壤养分状况较好,黄土丘陵亚区养分状况最差,毛乌素沙地亚区介于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926.
Tillage for the "complete inversion" of soil, that is, overturning soil slices 180° was proposed, a "spot plow" was developed and tested to accomplish the task, and a simulation model was evaluat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icacy of the plow on weed control. A 360 mm wide spot plow was designed to operate at a speed of 1.9 m s−1 for the spot plowing with the least possible lateral displacement of the soil slice by utilizing the inertia of the soil slice and securely rotating it. In field experiments, complete spot inversion required an operating speed of at least 1.6 m s−1; at lower speeds, a portion of the soil block was left half-inverted and further lowering led to considerable lateral displacement. The displacement in the forward and lateral directions was minimal, implying that spot plowing is suitable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 to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weed population dynamics model in the field. A simple linear matrix model of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nnual weeds was proposed, whereby four layers of soil were set to describe tillage and other ecological events. The effect of tillage on weed control was evaluated by the equilibrium reproduction rate allowed to sustain a stable population of weeds. The simulation model showed that alternately changing the depth of spot plowing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ontrolling weeds of low-survival-rate seeds, even when some incomplete inversion of the soil slice was taken into account.  相似文献   
927.
退耕还林政策对加强生态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对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的情况实地调研的工作基础之上,通过对宁南山区、海原县草畜产业基础数据的比较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草畜产业生产过程的灰色控制模型,找出草蓄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原县应加强政府管理、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科技支撑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2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5种利用方式土壤的化学性质、颗粒组成与其分形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①土壤砂粒含量与土壤分形维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粘粒含量与土壤分形维数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即粘粒含量越高其分形维数越大;②灌木林地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粘粒含量增多,分形维数也增加;而果园随种植年限的增长,粘粒含量减少,分形维数降低;不同利用方式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变化趋势为天然草地〉农地〉灌木林地〉果园〉人工草地;③影响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因素主要有砂粒含量、粘粒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等,土壤粘粒含量、颗粒分形维数及阳离子交换量三者存在极显著相关,土壤颗粒组成的分形维数可以作为表明土壤发育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29.
通过对黄土高原腹地甘肃合水MJY全新世土壤剖面磁化率、全铁、TOC、Rb、Sr和Rb/Sr等气候代用指标的测定分析,揭示了与全新世环境变化相对应的成壤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黄土高原中部地区环境资源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全新世早期,黄土高原中部地区气候比较温和干燥,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地表植被以草本为主,并有一定的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壤;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地表植被发育,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大于风尘堆积作用,随着沉积和成壤的继续,土壤层深厚,形成古土壤层(S0);全新世晚期,气候开始恶化,干旱少雨,植被退化,沙尘暴频繁发生,风尘堆积作用大于风化成壤作用,土壤退化形成的现代黄土层(L0)覆盖了土壤(S0)使之成为埋藏古土壤。在寺洼文化时期(3250—2520 a B.P.),由于气候干旱使环境资源恶化,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文化形态从原始的农耕文化转向游牧类型文化。  相似文献   
930.
苏云金杆菌HBF-1菌株在土壤中毒蛋白含量的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中分离纯化的高特异性杀虫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出多克隆抗体,其效价可达到16000。应用制备的特异性抗体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不同土壤样品中Bt毒蛋白含量。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土壤中Bt毒蛋白的含量,因土壤理化特性及组成成分的不同,检测到的毒蛋白含量也略有不同,河沙中的蛋白检测量最低,只有12.53%;另一种沙壤混合物中检测量达到76.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