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152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40篇
  281篇
综合类   397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为了明确系统小麦面粉粉路与小麦面粉、面片色泽的关系,笔者测定了20种系统小麦面粉的L~*,a~*,b~*值、灰分含量、蛋白含量、麸星面积、黑点面积及面片色泽与褐变情况。结果表明:小麦面粉色泽的影响因素除原粮及其清理效果外,粉路对小麦面粉色泽的影响很大。小麦面粉的b~*值、灰分含量、蛋白含量、麸星面积和黑点面积,各系统内部呈现后路高于前路;XF粉、后路B粉、T粉、前路B粉、前路M粉、D粉、S粉、前路M粉各系统之间呈现递减趋势;L~*,a~*值与之相反。不同粉路制成的面片色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暗,在8 h至24 h之间面片色泽变化最大,褐变较明显,前路M粉的面片在24 h内的L~*值较其他粉路的L*要高,面片色泽较白,褐变较慢,其次是B粉、T粉、D粉;在4个粉路系统中前路M粉最好,属于优质粉,褐变最严重的是吸风粉,其面片色泽深、暗、黄,属于劣质粉。因此,粉色优质的小麦面粉粉路推荐为B磨粉的前路、M磨粉的前路。  相似文献   
152.
秸秆灰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强度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优化混凝性能,减少水泥产业耗能,尝试采用以部分秸秆灰替代水泥制备混凝土。该文通过试验对油菜秸秆灰混凝土拉压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到秸秆灰质量分数和水胶比对秸秆灰混凝土拉压性能的影响规律,如当秸秆灰质量分数增大时,混凝土拉压性能呈下降趋势;当水胶比过大时,混凝土力学性能急剧下降。同时提出秸秆灰混凝土抗拉性能与抗压性能间的线性函数关系以及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并与其他混凝土抗压强度公式进行比对验证。采用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引入随机函数,对试验数据抽样进行训练,而后预测数据并与试验数据进行比对,计算误差,并将预测数据用于该文提出的拉压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验证较好。最后试验结果表明:当秸秆灰替代掺量为10%时,秸秆灰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下降了25%,抗压强度仅下降了8%;当替代掺量为20%时,抗压强度下降了31%。  相似文献   
153.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um compositions o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growth of two tomato varieties. Five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combining medium composition with rice husk ash (RHS) and coconut fiber (CF) with the following proportions: 1/3 Peat moss + 1/3 rice husk ash + 1/3 coconut fiber (T1); 1/3 Vermicompost + 1/3 rice husk ash + 1/3 coconut fiber (T2); 1/3 Cattle manure compost + 1/3 rice husk ash + 1/3 coconut fiber (T3); 1/3 Chicken manure compost + 1/3 rice husk ash + 1/3 coconut fiber (T4); 1/3 Hog manure compost + 1/3 rice husk ash + 1/3 coconut fiber (T5).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etween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value, and nutrient content in the media,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at led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macro- and micronutrients in the shoots of both varieties. In addition, the root weight, shoot weight, and root volume were affected by medium composition for two varieties in seedling stage. A mixture of cattle manures composted with RHS and CF under the rate (1:1:1 by volume), respectively, gave the highest value of germination rate, plant height, leaf number, and plant biomass. Medium composition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germination rate and elongation of seedlings, specifically for each tomato variety. Therefore, cattle manure compost as a medium supplement improves seedling quality and growth of the two tomato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54.
煤矿复垦区重构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红  胡友彪  张治国 《土壤》2017,49(5):977-981
为探究煤矿复垦区重构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淮南潘一矿区煤矸石山和周边复垦区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分布和颗粒组成上,分析了煤矸石山山顶、山腰和山脚的煤矸石风化物及周边林地土壤中DOC的含量。结果表明:自上而下山顶、山腰、山脚的煤矸石风化物中DOC含量呈递减趋势,并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林地土壤中DOC含量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粒径颗粒物中DOC含量分布不同,煤矸石风化物和林地土壤均以细砂(0.2~0.05 mm)DOC含量最高,石砾(10~2 mm)DOC含量最低。在雨水淋溶作用下,煤矸石风化物对周边土壤DOC含量贡献较大,距离山脚1~100 m范围,随着距离的增加,土壤中DOC含量由325.46 mg/kg减少至177.89 mg/kg,煤矸石风化物对周边土壤DOC含量的贡献率由85.78%降低到1.54%,在距离山脚100 m处土壤中DOC含量已接近正常对照土壤含量。  相似文献   
155.
几种高大禾草热值和灰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3种C3类植物(芦竹、菅、芦苇)与5种C4类植物(五节芒、芒、岗柴、斑茅、南荻)不同器官热值和灰分含量的月变化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为禾草类能源植物筛选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8种高大禾草灰分含量存在差异,且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C3类植物平均灰分含量分别为:芦竹(7.17±1.09)%、菅(6.33±0.60)%、芦苇(7.89±1.09)%;C4类植物平均灰分含量分别为:五节芒(4.92±1.38)%、芒(6.27±0.94)%、岗柴(6.99±1.13)%、斑茅(5.13±0.88)%、南荻(5.10±0.82)%。2)C3类植物中芦竹干重热值较高,C4类植物中五节芒、芒、斑茅、南荻的干重热值比较接近,无显著差异,岗柴干重热值最低。3)芦竹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有显著线性相关(P<0.05),五节芒、芦苇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有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而菅、芒、岗柴、斑茅、南荻的干重热值与灰分含量无相关性(P>0.05)。4)C3类植物平均去灰分热值分别为:芦竹(19.01±0.27)kJ/g、菅(18.58±0.31)kJ/g、芦苇(18.72±0.23)kJ/g;C4类植物平均去灰分热值分别为:五节芒(18.52±0.32)kJ/g、芒(18.69±0.47)kJ/g、岗柴(18.54±0.33)kJ/g、斑茅(18.48±0.41)kJ/g、南荻(18.49±0.37)kJ/g,灰分含量不同,导致去灰分热值与干重热值的月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56.
菌根菌对煤矸石环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  王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68-11370
在总结煤矸石改良的相关成果基础上,综述了菌根菌对煤矸石环境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7.
信阳茶区不同嫩度茶鲜叶灰分 蛋白质含量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中含有的灰分和大量蛋白质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灰分除了在制茶过程中会有少量掺入外,大部分都来自鲜叶中,且鲜叶经过加工其含量不发生显著变化。大量的蛋白质也来自鲜叶。鲜叶是制茶的原料,其老嫩程度决定着茶叶质量的优劣。本实验分析了不同嫩度鲜叶中总灰分、水溶性灰分、粗蛋白的含量差异,目的在于为新梢采摘,提高信阳毛尖茶的品质,提高茶叶安全卫生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8.
【目的】制备NaOH/NaNO3/粉煤灰,并以其为非均相催化剂进行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同时对影响固体碱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探讨NaOH含量、NaNO3含量、催化剂煅烧温度及时间对固体碱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以获得固体碱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并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固体碱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aOH含量200mg/g,NaNO3含量200mg/g,催化剂煅烧温度270℃,煅烧时间4h;催化剂可回收循环使用;结构表征结果显示,该催化剂具有碱性活性中心。【结论】将通过此条件制得的催化剂用于酯交换反应,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棉籽油的转化率可达98.75%。  相似文献   
159.
2009年在贵糖(集团)股份公司金沙甘蔗试验场进行施用煤灰+酒精浓缩液不同施用方式和不同使用量试验。试验设摆好蔗种后先盖煤灰+酒精浓缩液后盖土(A处理)和摆好蔗种后先盖土后盖煤灰+酒精浓缩液(B处理)两种不同施用方式;以每公顷施用量15t、30t、45t、60t和75t五种不同使用量处理,以种植时不施煤灰+酒精浓缩液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在甘蔗种植时采用摆好蔗种后先盖一层土每公顷再施放15吨煤灰+酒精浓缩液(B1)的产量最高,达每公顷90.68t,比对照增产29.01t/hm2,增产幅度达到47.0%,产生的经济效益也最好。  相似文献   
160.
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加入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的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都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当粉煤灰掺量为25%、高效减水剂为1.0%时混凝土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