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林业   433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51篇
  973篇
综合类   657篇
农作物   142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110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基于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农户的实地调研,运用投入产出法和生命周期法,对水稻生产的碳排放进行探究,并借助影响因素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农户水稻生产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江苏省农户生产1 hm2水稻的碳排放约为5 110.92 kgCe,从水稻碳排放结构特征来看,水稻生产中甲烷排放的比重较大,包括农用能源(煤炭、柴油、电力)及工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是水稻温室气体重要的来源;②家庭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减少水稻单位产量的碳排放;③种植规模对水稻单位产量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种植规模效益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3.
介绍了固碳思想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肥料学》教学过程中固碳思想融入与加强的必要性,并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了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4.
车珠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278-12280,12319
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部门,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已经引起关注,其中旅游交通作为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最主要的部门,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科学全面地分析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助于推动旅游交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旅游业更健康地发展.分析了当前旅游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研究方法,然后从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测度、影响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和响应对策等4个方面,综述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最后对中国旅游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5.
基于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比较研究了长白山地区典型的8种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质量分数、碳氮比、碳密度和氮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8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是36.99~70.33、3.14~6.04 g· kg-1,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最大的林型均是阔叶混交天然林。红松天然林土壤C /N值最大为15.56,其它C /N值变化范围为10.55~12.19。在土壤垂直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随之递减,土壤密度随之递增。8种林型土壤碳密度是杨树天然林最大,为22.13 kg· m-2,氮密度是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1.97 kg· m-2;针阔混交人工林的碳密度和氮密度均为最小,分别是12.37、1.11 kg· m-2。  相似文献   
76.
园林树种的光合固碳能够维持城市空气中CO2和O2的平衡。以苏州地区32个园林树种为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了其光合日变化,并利用测定结果计算其日净固碳能力,再以聚类分析法对其日净固碳量进行分类。结果如下:第1类[日净固碳量极高,17.55~18.76 g/(m2·d)]有紫荆、枫杨、垂柳,第2类[日净固碳量高,12.25~16.02 g/(m2·d)]有大叶女贞、乌桕、榉树、枫香树、垂丝海棠、樱花、夹竹桃,第3类[日净固碳量中等,8.57~11.97 g/(m2·d)]有银杏、红花檵木、朴树、乐昌含笑、红叶李、杜英、海桐、金边黄杨、杜鹃、重阳木、樟树、金丝桃、红叶石楠,第4类[日净固碳量低,3.81~7.64 g/(m2·d)]有红枫、洒金东瀛珊瑚、金叶女贞、八角金盘、五角枫、鹅掌楸、紫薇、木芙蓉、桂花。上述分析结果可对苏州的园林规划及树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对山东滕州和兖州的施肥状况进行入户调查,借鉴农田管理措施的固碳速率和温室气体(GHG)排放的计算方法,根据农业部的施肥建议设定不同推荐情景,估算施肥现状和推荐情景对GHG净排放和经济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都采用推荐用肥能明显减少GHG排放和经济成本,特别是玉米采用基追结合,滕州和兖州的排放分别减少300 kgCe/(hm2·a),成本减少2 700元/hm2,化肥碳效率增加超过30%。总之,农业部施肥建议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环境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8.
广东省碳汇林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静  高岚  周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2):200-205
在种植碳汇林增加森林碳汇成为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重要途径之一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广东省碳 汇林的经营现状,根据碳汇林营造时期、经营时期以及后期市场交易的特点,将广东省碳汇林经营主体在经营时所 面临的风险总结为环境、过程和市场三大类,并加以分析,从而提出了风险控制对策院加大宣传力度,在碳汇林经营 中实现经营主体与农户双赢;增加保险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扩充融资渠道,保障碳汇林顺利经营;完善碳汇信息平 台,建立健全碳汇市场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79.
强源活库优米栽培对华南广适型超级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对华南广适型超级稻产量的影响,即通过强化叶片"源"的功能和籽粒"库"的活性来提高华南广适型超级稻产量。【方法】以5个华南广适型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玉香油占"、"桂农占"、"合美占"和"丰美占"为材料,设置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简称强源活库栽培)和常规高产栽培技术(简称常规高产栽培)2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栽培技术对华南广适型超级稻品种产量和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常规高产栽培技术相比较,强源活库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胜泰1号"、"玉香油占"、"桂农占"、"合美占"和"丰美占"的实际产量,产量增幅为18.60%~26.23%,并且在强源活库栽培技术下,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生长发育后期的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及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均有提高,从而有利于高产形成。【结论】强源活库栽培技术可显著提高华南广适型超级稻的产量。  相似文献   
80.
Total belowground C allocation (TBCA) accounts for a large fraction of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it may overtake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and contributes to the primary source of detrital C in the mineral soil. Here, we measure soil respiration, water erosion, litterfall and estimate annual changes in C stored in mineral soil, litter and roots, in three representative land uses in a Mediterranean ecosystem (late-successional forest, abandoned agricultural field, rain-fed olive grove), and use two C balance approaches (steady-state and non-steady-state) to estimate TBCA. Both TBCA approaches are compared to assess how different C fluxes (outputs and inputs) affect our estimates of TBCA within each land use. In addition, 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s determined and C allocation patterns are examined for each land use. We hypothesized that changes in C stored in mineral soil, litter and roots will be slight compared to soil respiration, but will still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stimates of TBCA. Annu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was 648 ± 31.5, 541 ± 42.3 and 324 ± 22.3 g C m−2 yr−1 for forest, abandoned agricultural field and olive grove, respectively. Across land uses, more than 60% of the C was allocated belowground. Soil respiration (FS) was the largest component in the TBCA approaches across all land uses. Annual C losses through water erosion were negligible compared to FS (less than 1%) and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estimates of TBCA. Annual changes in C stored in the soil, litter layer and roots were low compared to FS (16, 24 and 10% for forest, abandoned agricultural field and olive grove, respectively), but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stimates of TBCA. In our sites, an assumption that Δ[CS + CR + CL]/Δt = 0 will underestimate TBCA, particularly in the abandoned agricultural field, where soil C storage may be increasing more rapidly. Therefore, the steady-state model is unsuited to these Mediterranean ecosystems and the full model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