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固有免疫细胞在外源物质刺激后向细胞胞外环境释放由染色质DNA和多种胞内颗粒蛋白组成的纤维样网状物质,称为胞外诱捕网(extracellular traps,ETs)。ETs是一种新型的宿主防御机制,能够捕获或杀灭病原菌,有效控制病原菌的扩散,从而使机体免受感染。大肠杆菌、沙门菌等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引发的疾病是全球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食源性病原菌激发固有免疫细胞ETs的形成、ETs的生物学活性以及细菌部分蛋白对ETs形成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2.
植物在适应长期复杂的环境时,形成了强大的防御机制。植物对于植食性昆虫具有较强的组成型防御机制以及诱导防御机制,植物的防御系统一般对自身的形态特征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密切关系。基于此,对植物组成型防御机制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对植物叶色以及叶型和各种蜡质等影响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猪气喘病最新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肺炎支原体的免疫防御机制猪呼吸道系统防御机制可分为非定向性防御机制和定向性防御机制两种。研究表明呼吸道上部和呼吸道下部各有其独特的防御机制 ;两种防御机制构成了一个非常有效的清除系统 ,故能有效地保持肺部呈现良好的无菌状态 ;相对而言 ,鼻部则可能聚集着较多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非定向性防御机制是指运用各种方法清除或者中和掉呼吸道中的有害物质及病原体。只不过这些方法并不属于猪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其特点是与特定病原体再次发生接触时 ,不会产生免疫记忆反应。其防御机制主要是根据空气中微粒的大小 ,有选择分步骤地…  相似文献   
44.
在参考国内外刺参免疫防御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刺参免疫防御系统的相关特征,以期通过各种免疫调节手段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促进刺参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
李文 《中国农垦》2005,(9):40-41
财务风险是企业自始至终面临的一个客观现实,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所处的法律和税收环境、经济环境等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企业理财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企业经营者只有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防御机制,通过科学决策和方法及时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才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6.
强光胁迫下银杏叶片的光抑制及其防御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探讨强光对银杏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对银杏叶片进行强光 (12 0 0 μmolphotons·m- 2 s- 1 )胁迫 5h ,通过分析叶绿素a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组分研究了强光胁迫下银杏叶片的光抑制以及相关的光破坏防御机制。强光胁迫过程中 ,银杏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Fv Fm)明显下降 ,胁迫结束时 ,Fv Fm 接近 0 3。而初始荧光(Fo)则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上升趋势。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 (ФPSⅡ)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 (ETR)均大幅度下降 ,而非光化学猝灭 (NPQ)和天线热耗散 (HDR)明显上升 ,叶黄素循环关键组分玉米黄质 (Z)的相对含量则随着强光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由处理前的 3%上升到胁迫结束时的 6 6 %。结果表明 ,强光胁迫过程中 ,银杏叶片发生了严重的光抑制 ,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非光化学猝灭和天线热耗散起到了有效耗散过剩光能的作用 ,但是PSⅡ反应中心可逆失活是银杏叶片Fv Fm 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2+胁迫对不同茬期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重金属Cd^2+胁迫剂量的加大,3茬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倒“N”形规律变化,即降-升-降的变化,这与重金属诱导下紫花苜蓿的防御机制有关。3茬紫花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不同,依次是第1茬〉第2茬〉第3茬,3茬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低浓度Cd^2+下,第2茬〉第1茬〉第3茬;高浓度Cd^2+下,第2茬〉第3茬〉第1茬。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苜蓿的收割,导致Cd流失,胁迫作用减弱或者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8.
功能性稻米是指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适宜普通人群食用,又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稻米产品。功能性稻米中除了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等七大营养素外,还含有一些对人体生理功能有调节和平衡作用的特殊成分,它能够起到增强生理防御机制、预防特殊疾病、延缓衰老以及控制体力和精力状况等作用。  相似文献   
49.
蔡军  马德英  郁帆  羌松 《植物保护学报》2019,46(5):1121-1131
为挖掘获得新的抗性基因,培育鹰嘴豆Cicer arietinum抗壳二孢叶枯病(病原菌为Ascochyta rabiei)新品种,以项目组前期获得的102个差异表达的新基因为基础,随机选取29个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以鹰嘴豆Actin(EU529707)和Ef-1α(AJ004960)作为参考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这29个基因在宿主植物鹰嘴豆抗性品种系选03中的表达规律。结果显示,基于同源性分析结果可将29个基因大致分成4类,涉及信号传导机制、细胞运输、转录和细胞拯救、防御、毒性;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功能未知的基因数目最多,达到了11个,其中多数为鹰嘴豆未定性基因。这29个基因在A. rabiei胁迫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表达,表达差异时间点集中在胁迫后72 h,并在96 h恢复至正常表达水平。其中解毒相关基因474在72 h时相对表达水平最高,是对照处理0 h的19.773倍,抗氧化修复相关基因1137的相对表达水平最低,约为对照处理0 h的1/3。筛选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6个,其余3个基因的表达差异不明显。上调表达基因可能与鹰嘴豆应对A. rabiei侵染的应答机制有关,其中与免疫应激相关的蛋白基因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咖啡酰辅酶A、泛素蛋白基因等可能直接参与了鹰嘴豆应对A. rabiei的免疫识别和防御。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