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47篇
综合类   9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从陕西商州铅锌尾矿区豆科植物中分离纯化的12株根瘤菌为对象,采用固体平板接种培养法研究了菌株耐铅、锌单盐与铅锌双盐胁迫的能力,同时用液体试管振荡培养法测定了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的豆科植物根瘤菌对铅、锌单盐胁迫具有良好的耐性,但对铅锌双盐胁迫的耐性明显低于单盐。耐性菌株在生理生化特性上存在广泛差异,对铅锌耐性越强的根瘤菌,其阳性生理生化特征也越多。实验初步筛选到了3株耐铅锌胁迫能力强的根瘤菌菌株CH3、MX7和HZ10,它们分别与豆科植物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和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 Bunge)共生。研究可以得出耐性根瘤菌对铅锌胁迫的抵抗能力可能是建立在其具有多种生理代谢反应基础上的,即它们通过改变代谢途径以适应重金属的污染环境,对铅锌胁迫耐性强的根瘤菌菌株在重金属尾矿区的土壤和植被恢复中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铅锌矿区农作物果实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贵州DY铅锌矿区农作物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从而为矿区合理种植农作物提供理论依据,以DY铅锌矿区人工种植的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其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萝卜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玉米受Zn、Cu和As污染最小;萝卜和大豆等农作物受Cd、Hg、Pb和Cr等综合污染属严重等级,萝卜的综合污染指数最大,其大小顺序为萝卜>大豆>甘薯>西红柿>红薯>水稻>玉米,这些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超出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极限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食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83.
为获得去除铅、锌污染的高效菌株,采用浓度梯度筛选法,从受铅锌冶炼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耐铅锌离子微生物,并研究其对pb2+和Zn2+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筛选的菌株(编号0a)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吸附基本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行为,重金属离子浓度为300 mg/L时0a菌对Zn2+、Pb2+离子最大吸附量分别达23.6 mg/g和31.7 mg/g;pH为3~6时对Zn2+、pb2+的去除率较高,pH值为7.5时分别对Zn2+、Pb2+的吸附量最高,为30.96 mg/g和23.5 mg/g;吸附率与吸附时间符合吸附+细胞膜传输模型.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  相似文献   
84.
本在分析了透水土坝在龙岩市恒星铁矿有限公司尾矿坝上的应用,总结出了透水土坝的四项主要功能,并提出对透水土坝的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5.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在镉、铅、锌污染土壤上,石灰和泥炭对小白菜生长状况及对污染元素(Cd,Pb,Zn)和养分元素(N,P,K,Cu,Mn,Fe)吸 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消除了重金属的毒害症状,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显著抑制小白菜对镉,铅,锌的吸收。石灰对氮,钾,铜,锰的吸收也有显著抑制作用。泥炭对小白菜生长的改善效果及对镉,铅,锌吸收的抑制效果较石灰差,提高酸性土壤pH值是减少作物对重金属吸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
某铅锌冶炼厂废弃地复垦整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贵州省六盘水市某铅锌冶炼厂废弃地复垦整理区土壤中重金属Cu,Zn,Pb,Ni,Cd,Cr,Hg,As以及土壤部分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废弃地上堆放的铅锌冶炼矿渣中除Cu,Cr,Hg的含量较低、污染指数小于1之外,Zn,Pb,Ni,Cd,As的含量很高,其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2.95,45.14,1.00,10.67,50.41,综合污染指数高达36.98,属于剧烈污染源。项目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在0.77~1.99之间;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的未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占总样品数的50.00%,而综合污染指数〉1.00但没有超过2.00的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50.00%,说明项目区仅有部分土壤遭受重金属的轻度污染。采用适当的复垦整理、改良技术和合理的利用方式,可以促使该废弃地恢复农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7.
中南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以中南地区某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周边耕地为对象,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测定其基本性质及重金属浓度,分析了重金属元素间及重金属污染程度与距冶炼厂远近的相关关系,以判别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呈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以Cd为主,与当地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相比,超标率分别达60.9%、86.1%。Cu、Zn、Cr、Ni等元素的污染较轻,Pb则未超标。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田土壤重金属的风险评价显示该区属于安全的点位仅占8.7%,农产品生产存在较高风险。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旱地与水田土壤重金属浓度差异不显著,说明耕作方式不是造成该区重金属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土壤Cd与Pb、Zn浓度显著相关,且与距冶炼厂的距离呈显著负相关,指数和幂函数均能很好地拟合重金属浓度随距离变化的分布模式,说明三者可能均来源于冶炼厂的降尘污染。  相似文献   
88.
西石门矿地下尾矿库安全回填项目环境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西石门铁矿尾矿安全回填工程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地下尾矿库的库体安全性及环境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结论认为,西石门矿采用地下尾矿库技术,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地面尾矿库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尾矿库区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89.
金川尾矿库土壤与植物重金属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川公司老尾矿库主要造林树种柠条锦鸡儿为植物材料,以尾矿库主要重金属元素Ni、Cu为研究对象,对金川公司尾矿区柠条种植地的土壤和柠条中重金属富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矿库土壤极端贫瘠、重金属含量高,其中Cu、Ni的含量超过国家土壤三级标准,是一类被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土壤;在不同的栽植措施下柠条不同部位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差异较大,柠条中Ni含量地上部分大于地下部分,Cu含量地上部分小于地下部分,而且对Ni的转运能力较对Cu转运能力强;柠条根系对Cu的滞留率在80%以上,而对Ni的滞留效应相对较弱。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柠条能吸收富集Ni和Cu,并具有一定的耐性。基于其具有生物量大、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作为镍铜尾矿库的修复植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及主要生理类群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培养分析,研究了浙江省天台铅锌银尾矿污染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及主要生理类群。结果表明,尾矿污染区土壤几种重金属含量比非矿区土壤有明显的增加。尾矿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各生理类群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各生理类群数量均显著降低,且三大微生物以及各生理类群对尾矿污染的敏感性大小分别表现为放线菌>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纤维分解菌。可见,土壤中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参与物质转化的生理类群种类、数量及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尾矿污染区生境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生态功能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