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7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7篇
林业   226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91篇
  500篇
综合类   1425篇
农作物   108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196篇
园艺   27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秸秆生物炭具有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土壤蓄水保肥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正效应,但其石灰效应会加大稻田氨挥发损失。为充分发挥生物炭吸铵特性,降低其石灰效应的不利影响,对不同热解温度(300、500、700℃)和酸化水平(pH值=5、7、9)稻草生物炭处理下的田面水NH_4~+-N浓度、氨挥发和水稻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偏酸性(pH值=5)、中性(p H值=7)生物炭处理在基肥期和分蘖肥期均能显著降低田面水NH_4~+-N峰值浓度(P0.05),降幅达16.90%~35.60%。全生育期稻田氨挥发损失占施氮量的15.14%~26.05%(2019年)、15.10%~19.00%(2020年)。稻田增施热解温度为700℃、酸化水平为5(p H值=5)的生物炭(C700P5)降氨效果最好,两年氨挥发分别显著降低22.93%、12.61%(P0.05)。高温热解配合偏酸性、中性生物炭(C700P5、C700P7)增产效果显著,增产率达9.92%~13.50%,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其增产原因是生物炭酸化处理降低了稻草生物炭的石灰效应,而热解温度调整提高了生物炭阳离子交换量(CationExchange Capacity,CEC),进而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和氨挥发损失,最终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素积累和水稻产量。研究可揭示不同热解温度和酸化水平制备的生物炭在稻田中的应用潜力,并为稻田合理施用生物炭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注水是使油井长期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随着注水时间的推移,注水井的注入压力明显增加,注水量严重下降甚至出现注不进的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酸化解堵。针对常规酸化施工工序复杂,占用大量空间、时间等问题,提出了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的思想,即"一步"代"多步",实现高效、快速酸化作业。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研制出了新型智能酸SA608酸液体系。该酸液体系完全满足连续注入酸化工艺的要求,酸化时不影响注水井的正常注水工作且酸化后无需返排,大大地降低了酸化作业时间以及劳动强度。现场应用5井次,施工后注水压力下降1~7.5MPa,单井增注10~20m3/d,降压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3.
浙西南茶园土壤酸化成因及修复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业是浙西南比较优势较强的一个农业产业。纵观近30年来,土地为茶产业提供巨大财富的同时,也遭受了土壤酸化、养分失衡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近30年松阳茶园土壤酸化状况,针对酸化原因提出了修复治理措施,服务于浙西南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4.
近几年来,人类生活消费水平不断增长,人们不仅要服用人参、西洋参滋补身体,而且渴求品尝人参、西洋参的天然风味。这就要求广大参农种植出更多更好的,无公害、高品质的人参,西洋参。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传统的伐林栽参方式不断地得到改进。集安人参研究所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成功的研究出非林地栽参新技术,并且得到广大参农的认可,现以推广2万余亩。现将非林地种植人参、西洋参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影响李栽培管理的土壤改良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栽植沟回填时采取沟底先铺20 cm秸秆,然后回填20 cm客土,再用有机肥∶客土∶沙=1∶1∶1混匀回填到离地表10 cm处,再取客土与沙混匀后回填到与地面平的土壤改良方法,栽植时采用垄栽,栽后覆膜等办法能有效促进李成活及生长,且对栽植的"红宝石"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单果质量、单株产量、667 m~2效益也各不相同,经过多重比较,土壤回填方法②比方法①、方法③及CK都高,且相互之间表现差异极显著。不同回填方法红宝石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单果质量、单株产量、667 m~2效益由大到小排序为回填方法②>回填方法①>回填方法③>CK。说明"红宝石"李在严格改良的客土上栽植,果实经济性状与产量效益均有显著提高。此成果将为张掖地区乃至同类地区沙荒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针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化严重,导致养分流失有毒重金属活化,严重影响稻米质量安全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水稻秸秆和谷壳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制备生物炭(分别记为RSC和RHC),研究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酸化土壤改良及其对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设置3个生物炭用量(0,20,50 g/kg,分别记为CK、C1、C2),4种土壤酸化水平(pH 4.01,4.25,4.33,4.58,分别记为L1、L2、L3、L4),生物炭与重金属污染土壤共同培养60天后测定土壤pH、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效态Cu、Cd含量。结果表明:RSC对酸化土壤pH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RHC,且施炭量越高提高幅度越大,RSC的C2处理使4种酸度水平的土壤pH分别提高了0.68,0.97,1.29,1.71个单位。2种生物炭均能提高土壤的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其中各施炭处理有机质显著提高,尤以速效钾的增幅最为显著,RSC对4种养分的提高均优于RHC。RHC对土壤有效态Cu含量无显著影响;RSC的C2较C1处理更能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使4种酸度水平的土壤分别降低了13.62%,6.57%,4.36%,7.88%。RHC处理的L3、L4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最大分别降低了13.79%,19.23%。RSC使4种酸度土壤有效态Cd含量最大分别降低了20.00%,25.81%,20.69%,19.2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与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水稻秸秆炭用于改良酸化土壤、降低重金属Cu和Cd有效性的效果更佳,且降低污染土壤中Cd的有效性较Cu好;生物炭对酸化程度越低的土壤pH和有效磷含量的提高以及有效态Cd含量的降低效果较好,而有效态Cu含量的降低效果则在酸化程度越高的土壤中表现更佳;土壤pH是生物炭调控重金属Cu、Cd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太子参与辣椒轮作前后土壤pH值和酚酸类物质的变化,探讨椒参轮作对土壤酸化的影响.方法:将风干的土壤样品与去除CO2的超纯水按2:5的比例混合均匀,检测pH值;碱提酸沉后采用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土壤样品中酚酸类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酚酸类物质指纹图谱.结果:太子参连作后,土壤pH值降低,酚酸类物质增加;与辣椒轮作后,土壤pH值相对提高,且酚酸类物质减少.结论:椒参轮作对太子参种植土壤酸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电渗析与酸淋洗模拟紫色土酸化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电渗析与酸淋洗试验模拟紫色土酸化的效果,在重庆地区采集了不同pH(5.00和7.06)的2个紫色土,分别进行不同天数(1,2,5,7,10天)的电渗析和酸淋洗试验处理,并分析了试验处理前后土壤的酸度特征和交换性盐基成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10天的淋溶处理过程中,2种紫色土的pH均无显著变化,说明紫色土具有一定的酸缓冲能力,短期的酸雨淋溶不能实现紫色土的严重酸化。而采用电渗析处理10天后,中性紫色土和酸性紫色土的pH分别降低3.4和1.1个单位。在整个电渗析处理过程中,土壤的交换性酸含量显著升高,盐基离子大量淋失。电渗析可以实现对紫色土的快速酸化处理。2种紫色土中,电渗析处理后中性紫色土的酸化程度大于酸性紫色土。这是由于中性紫色土的表面负电荷量更高,导致更多致酸离子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最终造成中性紫色土的酸化程度更加严重。因此,电渗析处理比酸雨淋溶处理对紫色土酸化效果更好,且可用于紫色土的酸化机理研究。进一步结合2种方法的技术可操作性,认为电渗析法是研究紫色土酸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9.
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微生物肥料对土壤肥力的改善作用以及其在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功能,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此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今后农业生产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60.
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的重要标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节城市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质量直接决定了植物在绿地上的生长和绿地的生态景观效应,土壤质量越来越受到城市化发展的污染,因此,土壤改良势在必行。本文从土壤结构和盐碱地改良2个方面,探讨了改良土壤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