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8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林业   55篇
农学   80篇
基础科学   92篇
  377篇
综合类   1617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214篇
畜牧兽医   1602篇
园艺   162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2010年秋末开始,桂林地区鸭病突然流行,病初种鸭和产蛋鸭出现以减蛋为主、无明显临床症状和死亡,然后发展为减蛋、减料,粪便不正常并出现较低死亡率,同时在后备鸭及其它以往很少发病的品种(如“鬼头鸭”、番鸭、其它杂种鸭等)也出现减料甚至废食、脚软、拉黄自绿色稀粪,死亡率增加等情况。根据有关资料和本地鸭病的免疫情况、临床诊治效果来看,  相似文献   
982.
1发病情况2011年5月10日,某肉鸭养殖户购进商品雏鸭1000只,1周龄时开始发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雏鸭精神不振,行动迟缓,继而出现软脚、拐脚、咳嗽、呼吸困难,拉白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粪便沾染,其中病重的常伏地,  相似文献   
983.
试验测定绵羊对未处理玉米秸秆(对照组)、微贮玉米秸秆、碱化玉米秸秆和羊草占60%的全混饲粮中5种养分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尽管三个试验组的干物质、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但微贮组的前4个指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2%,7.1%,6.6%和6.8%,微贮组、羊草组和碱化秸秆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5.3%,33.6%和19.9%(P〈0  相似文献   
984.
福建属南方温湿亚热带地区,植被茂密,潮湿、闷热,特别在粪尿污染严重的养殖场,更适宜昆虫的孳生。这些昆虫或是猪的寄生虫,或是依赖猪粪便、污水及其他废弃物生存的共栖昆虫,起到传播疫病的作用,导致猪群不稳定,疾病多,母猪产仔数减少,  相似文献   
985.
饲用益生菌是通过改善动物肠道环境维持菌群平衡的有益微生物。在饲料工业和养殖业中,益生菌替代抗生素作为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已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本文对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等常见乳酸菌属中饲用益生菌的生物学特性、益生作用机理与实际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理,为微生物制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6.
陈碧红 《动物营养学报》2023,(12):7658-7667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液态饲料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肉质、免疫力、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5.28±2.35)kg的60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0头,按公母各1/2、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固态的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液态饲料(按照水料比为2.5∶1的比例将固态的基础饲粮制备成液态饲料),试验2、3组则分别饲喂经1%和2%复合微生物制剂(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混合增殖发酵液)发酵(25℃下发酵12 h)制备的发酵液态饲料。预试期5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统计试验猪各生长性能数据;在试验结束时采集试验猪血液检测免疫和抗氧化指标,采集胸肌、腿肌测定肉质成分,采集各肠道组织评估肠道形态结构。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ADFI)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的ADG比对照组高出86.34 g/d;此外,试验2、3组的ADG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血清中IgG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2组(P<0.05),试验2、3组血清中IgA含量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此外,试验3组血清中SOD活性和T-AOC显著高于试验1、2组(P<0.05),CAT活性显著高于试验1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和2%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液态饲料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的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P<0.05),饲喂2%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液态饲料还显著提高了空肠和盲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喂1%和2%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液态饲料均显著提高了猪肉中缬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亚油酸、维生素E和维生素B_(1)的含量(P<0.05),其中试验3组猪肉中谷氨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高达1.82和1.85 g/100 g,是对照组的2倍多,并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综上可知,饲喂2%复合微生物制剂发酵液态饲料可改善育肥猪的肠道形态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并可改善肉质。  相似文献   
987.
混农林业因各地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基础的差异、侧重的方向差别很大,一般都以林木郁闭前为主,以充分利用光能.如林-粮间作、林-经济作物间作.片林郁闭后以林木为主的,仅在林下种植耐荫植物,当林木达到了相当的郁闭程度后,则难以利用.为充分合理的利用平原片林资源,于1986~1989年,以郁闭后的片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以林为  相似文献   
988.
阿木尔林业局是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损失严重的重灾区,全局10个林场,火烧波及7个林场,过火面积311863公顷、烧死木总蓄积量74万立方米。为尽快恢复森林生态环境,我们对火烧后林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依据已有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林业局的立地类型重新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989.
为探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成分的栽培基质在微咸水和淡水灌溉下对作物生长和品质影响.以单一玉米秸秆为对照(S)、设置添加生物炭(SB)、蚯蚓粪(SE)、生物炭+蚯蚓粪(SBE)4个栽培基质处理,分别进行微咸水和淡水灌溉,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相同栽培基质下,不同灌溉水处理对苗期株高和茎体积相对生长率无显著影响,在拉秧期SE微咸水相对淡水灌溉增加了株高相对生长率,相对淡水增加了79.49%,且总生物量和根冠比无显著差异;S和SB处理,微咸水相对淡水灌溉显著增加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SE降低蒸腾速率,SBE和SB增加水分利用效率,且SB缓解微咸水胁迫效果最优;相同栽培基质下,微咸水相对淡水灌溉显著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SB处理下含量最高,相对淡水增加了5.56%.SE和SB处理,微咸水相对淡水灌溉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53.84%,50.15%,但产量间无显著差异.相对S处理,SE处理增加淡水灌溉下蒸腾速率,具有最高的Fv/Fm,在淡水和微咸水灌溉下,SBE降低了根冠比,SB增加水分利用效率.相对S处理,SB在微咸水灌溉下增加可溶性固形物效果最显著,SE降低有机酸含量和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效果最显著.因此,在不同水灌溉下添加生物炭和有机质可以促进番茄生长、缓解盐胁迫危害以及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90.
1 临床症状 黄曲霉毒素中毒病对雏鸡的敏感性较高,多呈急性经过,常发生于2~6周龄,1周龄内也时有发生,而且死亡率很高.病雏表现为嗜睡,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羽翼下垂,脱毛;呼吸困难、张口喘息,时有呼噜声和尖叫声;腹泻,排出混有血液的粪便或者黄绿色稀粪;冠髯苍白,精神不振,步态不稳,共济失调,肌肉痉挛,角弓反张,很快死亡.成年禽多呈慢性经过,消瘦、贫血,生产能力下降,产蛋率和孵化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多呈零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