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2篇
  27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同盆地金沙滩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盆地苏打型盐碱地,治理难度较大,通过4年来的综合治理试验研究表明水利措施采用井灌井排、井渠结合,明沟、暗沟、深沟、浅沟密集相结合,地下水位可由改良前的1.63 m下降到2.05 m;化学改良剂(SN-01)连续施用3年后耕作层土壤pH由原来的9.76下降到8.16,EC值由原来的0.54下降到0.22 ms/cm,CO2-3消失,HCO-3下降89.7%,Na+下降76.4%.国产材料石膏、风化煤、黑矾、糠醛渣施用后表层土pH、碱化度都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农业措施采取平整土地,耕作层脱盐率可达55%,深翻后耕作层土壤密度降低11.6%~13.7%;孔隙度提高12.2%~13.7%.增施有机肥后耕作层土壤碱化度可下降69.7%~76%;合理的耕作技术和耕作管理方法具有保墒、抑盐、躲盐的作用,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2.
黄河三角洲沉积形成的盐渍土结构致密、容重大、渗透性差,导致盐分浸出困难.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分析了混沙量(0%、20%、50%)对盐渍化土壤盐分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沙能够显著加快盐分淋洗速度,缩短淋洗时间,降低相同淋洗体积条件下淋出液的电导率;随着混沙量的增加,淋洗后土壤K+、Mg2+和Cl-的脱盐率无明显...  相似文献   
43.
苏丹草对黑河流域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河流域的荒漠化土壤上种植苏丹草改土培肥效果明显.种植苏丹草3年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94.74 g/kg,土壤贮水量增加163.22 m3/hm2,>0.25 mm团粒结构增加20.50%,总孔度增加7.93%,毛管孔度增加7.01%,土壤体积质量降低0.21 g/cm3;pH由7.62降到7.40,全盐含量降低3.51 g/kg,脱盐率达到66.82%;土壤有机质增加2.83g/kg,速效N、P、K分别增加18.21、2.14、35.40 mg/kg,CEC增加5.43 cmol/kg;苏丹草单株鲜重1107.34 g,单株干重365.41g,鲜草产量160 t/hm2,干草产量51.21 t/hm2,产值1.54万元/hm2.  相似文献   
44.
滨海泥质盐碱地台田水盐动态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试验地进行台田整地及各台田水盐动态数据的收集,研究唐山滨海泥质盐碱地5种不同隔离暗层台田水分和盐分动态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处于临界水位,易导致强烈积盐;土壤含水量与含盐量关系密切,从春季到秋季,土壤表层水盐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中深层水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盐分变化与之相反;经过台田整地,台田土壤均由重盐化土变为盐化土,已适合耐盐碱树种生长发育.铺没隔离暗层的台田较未铺设隔离暗层的对照台田脱盐效果明显,其中,以"草层和砂石"为双隔离暗层的台田脱盐效果最佳,脱盐率高达30.46%,然后依次为"草层+炉渣"、"草层+薄膜"、"草层+建筑垃圾"和对照台田.  相似文献   
45.
研究秸秆覆盖和植被(田菁)覆盖条件下滨海盐土土壤水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沿海滩涂盐碱地脱盐改良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含盐量6.98 g·kg~(-1)的滨海盐土为研究对象,设置秸秆覆盖和种植田菁2种覆盖处理,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覆盖处理对滨海盐土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27.58%)显著高于田菁覆盖(26.70%)和裸地(26.61%),后两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1年后0~20、20~40 cm土层的秸秆覆盖、田菁覆盖和裸地不同处理间土壤含盐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秸秆覆盖处理的脱盐率为田菁覆盖处理的2倍。回归分析表明裸地和田菁覆盖下土壤盐分含量与累积降雨量的关系可用二次多项式拟合,田菁覆盖下的淋洗方程(EC_a/EC_i与D_w/D_s间的关系)可用三次多项式拟合;而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盐分含量与累积降雨量的关系、淋洗方程均表现为指数函数关系y=ae~(bx)(P0.01)。秸秆覆盖条件下滨海滩涂0~40 cm土层脱盐80%需要386.8 mm的累积降雨量。结果表明秸秆和植被覆盖技术在江苏滨海盐土可获得较好的脱盐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不同生育期淋洗对微咸水滴灌玉米农田水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不同淋洗时间对微咸水滴灌农田脱盐和增产的影响,在内蒙古河套灌区进步村节水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微咸水滴灌试验,分别在拔节期(T1)、抽雄期(T2)、灌浆期(T3)设置1次畦灌淋洗,以及生育期无淋洗(CK)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淋洗对微咸水滴灌农田水盐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淋洗后0-60 cm平均土壤含水率提高了18.9%,且T1、T2和T3处理0-40 cm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CK处理,持续时间分别为12,25,28天;生育期淋洗后土壤储水量和作物耗水量分别平均增加了20.92%和21.52%。生育期淋洗后膜内平均盐分降低了78.0%,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淋洗后盐分分别下降了0.20,0.36,0.44 mS/cm。淋洗后膜内0-60 cm脱盐率平均提高55.01%,60-100 cm脱盐率平均提高125.79%,且淋洗后膜外脱盐率高于膜内,平均高38.90%。拔节期淋洗显著提高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产量提高了18.8%,穗长、穗宽和行粒数分别提高6.8%,5.5%,7.0%,收获指数提高了7.8%(P<0.05);抽雄期淋洗产量提高了8.1%(P<0.05),而灌浆期淋洗对产量无显著影响(P>0.05),故在拔节期淋洗土壤作物受盐分胁迫时间较短,增产效应最明显。  相似文献   
4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不同盐生植物种植后土壤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新疆盐渍土具有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样的特点.耕地中受不同盐渍化危害的面积达到1/3.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下,水利工程措施改良盐碱地难以开展,利用种植盐生植物进行盐碱土改良的研究非常迫切.[方法]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盐碱荒地为对象,开展沙拐枣、胡杨、沙枣、四翅滨藜、梭梭、柽柳6种盐生植物的种植试验,通过对种植1 a和2a后的土壤盐分含量的观测,研究其盐分变化情况.[结果](1)种植植被两年后,随着植被生长量的增加,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明显下降,并且30 ~ 60 cm这一层次下降的幅度大于0~30 cm的下降幅度,表层种植两年后脱盐率为16.25; ~41.91;,30~ 60 cm种植两年后的脱盐率则为70.45;~ 85.42;.其中沙枣的脱盐率最高,四翅滨藜的脱盐率最低.(2)种植植物一年,各处理在0~ 30cm土层中土壤总盐从大到小依次为沙拐枣≥胡杨≥沙枣≥四翅滨藜≥柽柳≥梭梭.30 ~ 60 cm土壤中,总盐从大到小依次为梭梭≥胡杨≥沙枣≥柽柳≥四翅滨黎≥沙拐枣.(3)种植植物一年,不同耐盐植被覆盖条件下,Ca2+和Mg2+差异性不显著,种植耐盐植物,主要影响了HCO3-、C1-、SO42-、K+和Na+的浓度.[结论]种植耐盐植物可以有效的促进土壤耕层含盐量下降,以新疆本土的盐生植物的降盐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8.
磁化微咸水及石膏改良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磁化水和石膏共同作用对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室内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分析未磁化和磁化微咸水两种类型的灌溉水入渗下,5个石膏施量(0、0.1、0.2、0.4、0.6 kg/m2)对土壤水分和盐分运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化和未磁化微咸水入渗时,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均随着石膏施量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石膏施量...  相似文献   
49.
灌水频率对辣椒各生育期设施土壤盐分迁移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求设施栽培条件下辣椒各生育期适宜灌水频率,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研究辣椒苗期、现蕾期和成熟期同一灌水总量高(5 d灌1次水)、中(10 d灌1次水)和低(15 d灌1次水)3个不同灌水频率设施土壤剖面盐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辣椒苗期,各灌水频率灌水后,0~20 cm土层脱盐率均达34%以上,积盐量降幅分别达47.57%、49.85%和52.41%,20~50 cm土层积盐量却表现为中频低频和高频;辣椒现蕾期,灌水前,中和低频灌水土壤含盐量最大值均出现在10~20 cm土层,而高频灌水最大值在30~40 cm土层,灌水后高频灌水由于优先流导致30~40 cm土层含盐量降幅最大;辣椒成熟期,灌水前,高和低频灌水盐分表聚现象强于中频,但高频灌水后,0~20 cm土层脱盐率仍相对较大,20~50 cm土层盐分有累积优势,中频灌水下20~50 cm土层含盐量降幅却较大,20~50 cm土层积盐量高频灌水比中频灌水高18.86%。在辣椒成熟期前采用中频适量灌水较优,但在辣椒成熟期宜采用高频少量灌水,低频大量灌水易出现将大量盐分离子淋洗出土体的现象,加大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0.
利用农艺、生物、化学措施在陕西渭南市卤阳湖进行盐碱地改良田间试验,研究其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选出适宜的当地盐碱土改良措施,为采取合理措施治理盐碱地提供依据。试验设9个处理,分别为对照、垄沟覆膜、平地覆膜、覆秸秆、生物有机肥、羊粪、腐殖酸、石膏、过磷酸钙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能提高玉米产量,与对照相比,羊粪、腐殖酸、过磷酸钙处理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增产幅度分别为15.2%、16.3%、14.6%。除了平地覆膜处理,其它处理的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增幅在12.7%~19.1%之间。不同改良措施条件下,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有机质增幅为0.6%~20.9%、速效氮增幅为30.6%~109.3%,速效磷增幅为4.5%~247.4%、速效钾增幅为23.4%~69.2%;土壤pH、全盐含量、钠离子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垄沟覆膜与羊粪处理降低土壤pH、全盐含量、土壤Na+效果显著,pH分别降低2.18%、2.45%,脱盐率分别达到20.4%、20.2%。垄沟覆膜、覆秸秆、过磷酸钙处理的经济效益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9.44%、12.88%、4.87%。针对该区域盐碱地现状,从降盐效果考虑,推荐垄沟覆膜、羊粪为最佳的改良措施;综合改良效果与经济效益,垄沟覆膜为最优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