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372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22篇
  102篇
综合类   51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本文通过对曼地亚红豆杉生物生态学特性、资源分布状况、紫杉醇国内外市场需求以及建设地自然条件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出在陕西秦岭南坡建设曼地亚红豆杉药用林基地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2.
昌吉市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8公里,312国道、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和乌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通向北疆各地的交通要道,是自治区西部大开发扶优扶强在天山北坡经济带中首批推出的重点建设城市。近年来,昌吉市加大城市园林建设,大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城市居住区植物造景也越来越呈现出其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63.
秦岭南坡不同海拔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秦岭南坡土壤肥力状况、空间分异规律及其与海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南坡土壤肥力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值5.97~6.89,有机质含量6.6~50.1 g·kg-1,土壤全N含量0.5~3.8 g·kg-1,碱解N含量33.6~257.3 mg·kg-1,速效P含量0.81~5.8 mg·kg-1,速效K含量38.9~262.4 mg·kg-1,粘粒含量11.3%~18.1%,阳离子代换量68.5~310.2 mmol·kg-1;其空间分异程度以速效P、有机质和土壤全N含量较大,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pH值较小;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P、土壤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空间分异程度减小,而土壤全N、碱解N和速效K含量空间分异程度增大.土壤速效K、速效P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水平空间分异程度受海拔的影响较大,而土壤pH值和粘粒含量水平空间分异程度受海拔影响较小.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和速效P、K含量增大,土壤肥力空间分异程度减小,这可能与随着海拔升高人为干扰强度降低及林分类型趋向单一有关.  相似文献   
64.
基于GIS的秦岭火地塘森林景观生物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格网取样法获得研究区样点基本环境要素数据及样点单位面积生物量数据;以环境要素数据为自变量,样点单位面积生物量为因变量,采用二元四次多项式建立趋势方程并生成立体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海拔、坡度、坡向等环境因素及其组合对森林景观生物现存量影响显著,森林植被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它干扰因素也对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5.
陈旭 《陕西林业》2005,(5):42-42
为进一步提高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宣传力度,省厅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近期将联合创办大型自然生态、人文地理类杂志《秦岭》,该刊物由陕西省林业信息宣传中心具体承办,主要面向从事自然保护和热心生态环保事业的各界人士,传播秦岭及山川的地理、生态、文化理念,普及生物利学、自然保护、生态旅游、山川探险等方面的知识。这次培训活动就是专为办好这份杂志,提高秦岭地区各自然保护区宣传人员的业务水平而举办的。  相似文献   
66.
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秦岭西安段86处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长安区分布较为密集,其他县区分布较为稀疏;相较于其他旅游形式,康养旅游对生态的要求更高。因此,建议秦岭西安段的不同县区应制定不同的康养旅游发展战略,凸显长安区的中心地位,重点做好品牌打造、配套设施完善,探索建立康养旅游集散地;其他县市区重点做好配套设施完善,探索主题化、特色性康养旅游发展策略。此外,还应加强生态系统恢复与修缮。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野生五叶草莓(F. pentaphylla Lonzink.)在关中平原的引种,观测其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总结引种的可行性。【方法】以野生于太白山的五叶草莓为材料,在关中平原进行引种,观测并比较不同光照条件条件下,其形态、生理及群落盖度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及野生地各指标进行比较,以此来对引种结果进行评估。【结果】秦岭野生五叶草莓在关中平原进行引种栽种时,其形态特征变化较大,茎蔓长度、叶片大小、地上部分鲜重、根系长度、群落盖度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但其聚合果发育不完全,花托膨大失败,有性生殖受阻。【结论】秦岭野生五叶草莓在关中平原引种可成活,营养生长旺盛,但生殖生长受阻,可作为一种新型地被植物进行园林栽种,成坪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8.
为揭示天山北坡不同类型草地的土壤呼吸规律,采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40A对天山北坡荒漠草原和灌丛草甸土壤呼吸(soil respiration,Rs)日变化和季节动态进行监测,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温度和水分对草地土壤呼吸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2种草地类型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为日间先增高后降低,夜间较平缓的日变化趋势,日最大排放速率出现在12:00—16:00,最小值出现在6:00—7:00左右;灌丛草甸生长季各个月份的土壤呼吸速率均高于荒漠草原。2种草地类型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均呈指数相关;土壤含水量与灌丛草甸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高于与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土壤呼吸速率受5 cm土壤温度(T)和5 cm土壤含水量(W)的影响显著,荒漠草原土壤呼吸速率与二者之间满足最佳拟合模型Rs=130.515e0.031TW2.513,灌丛草甸满足最佳拟合模型Rs =-1.290+0.010T+28.007W+1.199TW。研究结果揭示了荒漠草原和灌丛草甸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为天山北坡草地碳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9.
研究秦岭山区2种林分土壤性质的季节性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特征影响,为该区生态恢复及物质循环提供理论依据。以云杉林和红桦林土壤为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初步探讨了这2种林分不同季节土壤细菌多样性(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和群落组成,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探讨了土壤性质,包括pH、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SWC)、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E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有机碳(DOC)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林分土壤细菌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和秋季居中。2)2种林分土壤中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在秋季最大,冬季最低,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则相反,在冬季达到最大值,秋季最低。3)相关分析表明,细菌多样性与温度负相关,与土壤pH、SWC、SOC、EOC、DOC和MBC含量正相关。4)RDA分析结果表明,SWC是影响真菌群落组成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EOC和SOC含量。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秦岭林区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的季节性变化是土壤养分及土壤环境因素(温度和含水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0.
【目的】对比分析天山北坡不同下垫面融雪期积雪特性(积雪深度、积雪密度、液态含水率、雪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融雪期林地、草地、裸地积雪特性、气象因子(气温、太阳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因子(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气象因子、土壤因子与3种下垫面积雪特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融雪期林地、草地、裸地平均积雪深度分别为8.06、18.67、16.34 cm;林地积雪层平均积雪密度、平均液态含水率均大于草地和裸地,分别为0.48g/cm3、0.66%;林地平均积雪层温度(-0.032℃)均小于草地、裸地;融雪期裸地积雪深度与太阳辐射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60;草地积雪密度与太阳辐射显著正相关;裸地积雪密度、液态含水率、积雪层温度与气温极显著正相关;融雪期林地积雪密度与10 cm处的土壤层温度、土壤层含水率显著正相关;草地积雪深度与40、50、60 cm处的土壤层温度极显著负相关,与20、30cm处的土壤含水率显著负相关,草地积雪密度与20、30、40、50、60cm处土壤层温度极显著正相关;裸地积雪深度与10 cm处土壤层温度显著负相关,裸地雪层温度与20、30 cm处的土壤层含水率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融雪期草地平均积雪深度最大;林地平均积雪层温度最小;林地平均积雪密度、液态含水率均大于草地、裸地;气温、太阳辐射是影响林地、草地、裸地积雪特性的主要气象因子;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与林地、草地、裸地积雪深度呈负相关,与积雪密度、液态含水率、雪层温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