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2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902篇
林业   1451篇
农学   615篇
基础科学   297篇
  2923篇
综合类   4469篇
农作物   448篇
水产渔业   343篇
畜牧兽医   872篇
园艺   277篇
植物保护   290篇
  2024年   242篇
  2023年   673篇
  2022年   635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533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511篇
  2016年   635篇
  2015年   600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669篇
  2011年   620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451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本文在充分研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设计了一个基于B/A/S的动态智能化网络教学系统,引入了人工智能领域中Agent技术和智能推理,并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管理的权限,使其具有智能化、交互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目前网络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双语对照文件的特点,指出了双语字幕文件适合批量填充Trados翻译记忆库的文件格式类型,并提出了将其用于填充翻译记忆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藏北高原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湿筛法对藏北高原退化高寒草甸表层(0~10cm)、亚表层(10~20c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冷湿环境中退化草地表层、亚表层SAOC的下降幅度随草地退化加剧均趋于显著提高,轻度、严重退化草地表层各粒级SAOC降幅均明显高于亚表层;草地退化缩小了不同土层间SAOC含量的差异,草地退化程度越高则表层、亚表层间SAOC含量的差异越小,退化草地大团聚体(0.25mm)SOC、微团聚体(0.25mm)SOC含量的土层分布亦呈相同趋势。轻度退化草地不同土层大团聚体SOC降幅均较高,严重退化草地不同土层微团聚体SOC降幅则较高;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表层大团聚体SOC/微团聚体SOC比值分别为0.95,0.87,1.55,亚表层分别为0.96,0.72,2.33,表明轻度、严重退化草地中大团聚体SOC含量随土层加深分别更趋下降、更趋提高。退化草地表层、亚表层SAOC贡献率在总体上亦均按2~0.25 mm,2 mm,0.25~0.053mm,0.053mm的顺序依次大幅降低,表明不同土层大团聚体SOC贡献率均较高。土壤团聚体与SAOC、SOC与SAOC间的关系受草地退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量防霉剂对高水分饲料水分活度和保存时长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不同水分的饲料和3个梯度的丙酸丙酸铵复合防霉剂处理,分别储存在高温高湿(温度37.5℃、湿度75%)和常温(温度20~25℃、湿度50%~70%)两种不同条件下,探究饲料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水分活度、霉菌总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当水分活度达到0.770左右时,饲料霉菌总数快速增长;在高温高湿储存条件下,各试验组饲料可以保存40 d左右,保存时长无差异;在常温条件下,防霉剂添加量越高的饲料保存时间更长。研究表明,水分为12.8%~13.3%的饲料,添加0.8 kg/t防霉剂可延长饲料气味改变时间;添加1.2 kg/t防霉剂、水分约为12.5%的饲料可保存90 d以上,饲料霉菌总数未发生增长。  相似文献   
105.
山西太岳山森林生物量与碳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2010,2015年2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山西太岳山森林植被进行群系分类,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variable BEFF)对太岳山森林生物量和碳密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太岳山共分为9个群系,其森林植被以油松群系、辽东栎+油松群系和辽东栎群系为主,占太岳山森林植被的75%;太岳山2010,2015年的森林总生物量分别为601.7万、713.4万t,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4.43,88.26 t/hm~2,森林碳储量分别为300.8万、356.7万t,碳密度分别为37.22,44.13 t/hm~2,2010—2015年碳密度增加了6.91 t/hm~2,以1.38 t/(hm~2·a)的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06.
寡雄腐霉菌     
理化性质:寡雄腐霉菌属微生物杀菌剂。生物分类属茸鞭生物界,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霜霉科,腐霉属,寡雄腐霉种,品种DV74。菌株收藏在美国模式菌种收集中心(ATCC),同时也存放在捷克生物菌种库中。寡雄腐霉菌原药孢子数为≥5×10^-6(500万孢子/克),外观为白色粉末;pH5.5~6.5;水分≤6.5%;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分析样本库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充分发挥高校图书样本库服务功能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样本库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温逐渐升高,将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利用2003?2016年的涡度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研究了祁连山南麓高寒灌丛生长季(5月?9月)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生长季有效积温(growing season degree days,GDD)的响应,对于研究气候变暖对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在生长季的月GPP、GDD都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变化趋势,都在7月或8月达到峰值,在5月达到最小值。在整个生长季尺度上,GPP与GDD具有较高变异性,但整体上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2003?2016年整个生长季GPP与GDD的均值分别为507.11 g·m?2和975.93℃。在月尺度和生长季尺度上,GPP与GDD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是,通过比较生长季每个月GPP与GDD的关系发现,5、9月的GPP与GDD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在7月相关性最为显著(P<0.01)。整体上看,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植被的总初级生产力与热量条件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植被的光合生产能力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109.
阐明长期有机物料施肥下土壤CO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及碳库管理指数对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固碳减排及施肥模式选择的影响尤为重要。基于2012年设置在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不施肥(CK)、氮肥(NF)、有机肥(OM)、秸秆(ST)、有机肥结合无机肥(OMNF)5个处理,测定并计算了2018年不同施肥措施下全年土壤CO2排放、作物碳排放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0~30 cm土壤温度、水分、微生物量碳氮、易氧化有机碳、蔗糖酶、脲酶与土壤CO2排放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不施肥相比,秸秆、有机结合无机肥和有机肥处理使生育期土壤CO2排放平均速率提高了42.72%、30.82%和29.79%,秸秆、有机肥处理分别使生育期土壤CO2排放量显著提高36.35%、32.45%(P<0.05),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使碳排放效率显著降低41.10%(P<0.05);2)有机物料处理均能显著提高0~5 cm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活性和碳库管理指数,相比不施肥和氮肥处理,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分别使0~30 cm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提高127.41%,99.33%(P<0.05);3)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环境因子对土壤CO2排放速率的总解释度为53%,对土壤CO2排放速率总效应较大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温度(2.36)、微生物量碳(1.59)和土壤水分(1.18),且均间接地影响着土壤CO2排放速率,土壤温度促进了微生物量碳和蔗糖酶活性的提高,微生物量碳促进了微生物量氮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增加。综合来看,有机结合无机肥处理可以提升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保持微生物活性,增加作物产量,降低土壤碳排放效率,是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比较适宜的农田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10.
为分析云南省虫媒病毒的种类与遗传特征,在云南省师宗县采集库蠓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通过全长cD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序列比对与系统发生树构建。结果显示,从采集的库蠓样本中分离出1株可在C6/36细胞上引起细胞病变的毒株(YNSZ043),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双链R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2-4-3"的带型特征;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70~80 nm,呈"指环状",表面具有纤维突起的病毒粒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为版纳病毒(Banna virus,BAV),基因组大小为20 683 bp,由Seg-1(3 762 bp)至Seg-12(861 bp)12个基因节段组成,与中国BAV毒株各基因节段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64.8%~99.6%之间,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58.8%~100%之间,在系统发生树上YNSZ043毒株与中国分离的BAV聚为一簇,形成独立的中国进化支系。对决定BAV基因型的Seg-12分析结果显示,YNSZ043毒株属于A2基因型,该毒株的Seg-5/VP5与越南分离BAV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7.1%和97.6%,表明该毒株的Seg-5基因节段很可能与越南毒株之间发生了基因重配。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BAV的基因组序列,为开展云南省BAV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