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研究喀斯特白云岩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及分布规律,为石漠化地区植被快速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白云岩草地、灌丛、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4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1月利用网格法分0~10 cm和10~20 cm土层进行土壤取样并分析,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含量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 ](1)除草地和人工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外,不同植被类型间土壤水分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 0.01),土壤水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天然次生林草地人工林灌丛,最大值(40.22%)是最小值(18.59%)的2.16倍,变异系数为5.34%~29.42%。(2)草地和灌丛浅层土壤水分半变异函数的最优模型为高斯模型,深层土壤为指数模型,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均为指数模型,草地变程最小(4.24 m),而人工林变程最大(16.48 m),灌丛基台值最大(14.42),天然次生林块金值最大(1.27)。(3)土壤水分含量最高值均发生于样地内上半部,深层土壤水分含量高于浅层土壤,且同种植被类型在0~20 cm土层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4)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总孔隙度成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成负相关,植被类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水分含量,但并非随植被的正向演替而增加。[结论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空间结构明显,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4种植被类型中天然次生林土壤水分含量最高,草地土壤水分连续性最差,人工林土壤水分连续性最好,同种植被类型在0~20 cm土层水分分布相似。在相同气象条件下,植被类型、坡位、土壤密度和孔隙度可能是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分布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花木盆景》2021,(2):80-81
刘秀峰,现任湖南永州潇湘奇石协会副会长、双牌县盆景赏石协会顾问。主要收藏永州筋纹石(图纹石、文字石)。筋纹石是经几亿年石灰石、青石沉积作用,多阶段形成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成岩之后受到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裂隙。在地壳热液活动下,使碳酸盐细脉充填于岩石裂隙之中形成筋纹石。最后经山体风化、山石开采及地震等山石落入山沟河床,几经千万年土洗水冲形成观赏筋纹石。  相似文献   
13.
为明析灰质白云岩石漠区和砾质白云岩石漠区综合治理工程中植被恢复模式的治理效果,采用科研示范和工程治理相融合、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黔中不同白云岩组石漠化小流域分析了相应研究区及不同林草恢复模式的生态效益变化。结果表明:(1)普定研究区属灰质白云岩石漠区,凯里研究区属砾质白云岩石漠区,2016年2个研究区农林地景观基质相似度较高,普定研究区石漠化趋势性较强。(2)2016—2020年,普定研究区和凯里研究区林地面积转入量>转出量、耕地面积转入量<转出量。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和石漠化等级面积率降低,普定研究区综合治理生态效益显著。(3)普定研究区和凯里研究区植被覆盖率增加量、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和石漠化等级面积降低率呈生态修复模式>封山育林模式>草地畜牧业模式的变化趋势,生态修复模式和封山育林模式的生态效益呈普定研究区>凯里研究区的变化趋势。综上,具有相似景观背景的石漠化小流域经综合治理后,呈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侵蚀模数降低和石漠化等级面积率降低的趋势,石漠化治理效果呈生态修复模式>封山育林模式>草地畜牧业模式的变化趋势,灰质白云岩石漠区治理效果比砾质白云岩石漠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典型样地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5个评价指标,用灰色关联基本理论建立退化指数模型,对贵阳市白云岩区土地退化进行初步评价,按照退化指数值将其土地退化程度分为4个等级,分别是轻度(O-0.20)、中度(0.20~0.4JD)、强度(O.4-0.65)和极强度(≥0.65);59个评价单元有12个属于中度等级,47个属于强度等级,无轻度和极强度等级出现。评价显示,土地退化程度与地表植被有较好的相关性,贵阳市6个区(县)退化程度一致,具有典型的水蚀淋溶型侵蚀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甲烷泄露背景下碳酸盐岩的形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文天  李德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50-5751,5812
甲烷泄露背景下形成的碳酸盐岩,特征上明显区别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冷泉碳酸盐岩、震旦纪的盖帽碳酸盐岩均被认为是甲烷泄露背景下的产物,其碳同位素值都出现强烈的负漂移。研究认为,成岩中的碳源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产生的甲烷。冷泉碳酸盐岩与盖帽碳酸盐岩在结构、构造及矿物组分上很相似。对甲烷泄露背景下的碳酸盐岩的外观构造、岩石矿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这类碳酸盐岩的特征与其形成背景、过程、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杨永艳  谢涛  霍达  侯贻菊  赵文君  郭金鹏 《种子》2019,(6):66-69,75
本研究以施秉县白云岩裸露地貌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阔叶相对纯林、针叶相对纯林、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灌木林6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6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为416~628粒·m^-2,表现为阔叶混交林>阔叶相对纯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相对纯林>针叶混交林。2)土壤种子库数量集中分布在0~5 cm的土层,占总数量的71%~77%。3)6种植被类型的种子库共萌发出37种物种,其中菊科比重最大,其次是禾本科。4)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共同物种有29种,Sorensen和Jaccard相似性系数分别为46.40%,30.21%,相似性较低。5)6种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表现出阔叶林>针叶林,地上植被除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明显大于土壤种子库外,其余的指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广泛分布于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盐间泥质白云岩油藏储层的岩性和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盐间储层主要以白云石、泥质和钙芒硝3大类矿物为主,矿物成分复杂,储层物性根据各矿物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储集空间丰富,孔隙结构特征差异大,储层受岩石类型影响,为中孔低渗-特低渗储集层。  相似文献   
18.
从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环境分析入手,通过盐间层中自云岩岩石学特征描述,结合盐间泥质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论述了盐间白云岩成因。研究表明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层中白云岩有原生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和次生成岩白云岩。其中原生白云岩具有粒度细、镁钙比值低、有序度低、碳酸钙分子含量高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云岩;准同生白云岩是在盐湖近岸湖坪带经过洪水搬运改造后,继而被高浓度分层盐湖水体“筏运”、漂移至较深水区沉积而成;次生成岩白云岩属于后生交代白云化作用的产物,以白云石交代钙芒硝为主。  相似文献   
19.
二连老区凹陷勘探程度较高,勘探难度较大。而白云岩储层和阿三段砾岩体等勘探新领域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具备形成工业油流的地质条件。详细论述了白云岩储层和阿三段砾岩体等勘探新领域的成藏地质条件,指出了勘探方向。白云岩储层虽然致密,但是由于其脆性大,容易形成裂缝和遭受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而形成油藏的储集空间,故白云岩储层油藏具备形成规模储量的地质条件。阿三段砾岩体由于受成岩母质和构造作用的影响,大多也是形成裂缝油藏,另外,颗粒空隙也是油气储集空间。因此,加强二连盆地新领域的地质研究和勘探力度,将会获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为研究地,探究不同基岩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差异性,为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实验分别选择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各3座,通过样方调查,从物种构成、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特征、相似性系数等方面对两种不同基岩的山体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花岗岩山体植被共计188种,隶属61科148属;白云岩山体植被共计95种,隶属38科80属;均以禾本科、蝶形花科、菊科为优势科,是两种基岩山体重要的植物修复种植资源来源。(2)采用对不同生活型分别进行测度的方法,得出北京市两种基岩山体植被之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可作为山体修复的重要材料。(3)对比花岗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彼此之间不具有一致性;对比白云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对比花岗岩、白云岩山体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  结论  不同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的植物群落物种在优势科属上具有一致性,是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资源。通过比较各山体间的相似性,表明进行花岗岩山体植物修复时不能一概而论,应注意区分不同立地条件;而针对白云岩山体,则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和植物种类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