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3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4篇
  77篇
综合类   114篇
水产渔业   45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朱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63-10565,10616
滇池水体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了天然状况下水体水质的基本特性后,以FeCl3,AlCl3,FeSO4和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分别探讨了4种絮凝剂对滇池水体COD和总磷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剂量絮凝剂的加入对滇池水体COD和总磷去除的影响规律。该研究成果对滇池等湖泊水体的污染物去除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滇池及松华坝水源区6个县农田土壤、地表水进行随机或定点取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和地表水不同程度存在农药污染,检出的农药残留种类主要是有机氯、有机磷、菊酯类等杀虫剂及少量杀菌剂和除草剂。农药残留的空间分布与取样时间、作物结构、农药用量和环境相关。农药残留时间分布与施用农药的时间和种类有关。并针对农药残留情况,提出通过严格控制农药使用、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控制、加快对农药污染及降解技术的研究等措施达到综合控制农药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3.
滇池流域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滇池流域矿区关停后形成的采矿废弃地类型和特点,按照恢复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思路,提出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恢复及修整技术、土壤基质恢复技术、植被恢复技术三大类.阐述各类技术的主要方法措施,以滇池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土坡采石场为例,阐述采石场类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4.
滇池沉积物铵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永川  张德刚  汤利 《土壤学报》2010,47(6):1180-1187
沉积物在湖泊氮、磷循环和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GPS定位技术,于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沉积物铵态氮含量进行为期1 a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滇池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沉积物铵态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铵态氮平均含量为74.57 mg kg-1,全湖沉积物铵态氮平均含量年变化范围是45.55~170.1mg kg-1。沉积物铵态氮因季节变化其变化幅度很大,各区域沉积物铵态氮含量总体趋势夏季高、冬季低,但不同位点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不同层次沉积物铵态氮含量变化随季节而变化,夏季为表层(0~5 cm)中层(5~10 cm)底层(10~20 cm),冬季为中层表层和底层。表层、中层、底层沉积物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71~172.9mg kg-1、29.55~192.2mg kg-1、19.93~123.8mg kg-1。各区域沉积物铵态氮平均含量以罗家村最高,斗南最低。沉积物铵态氮与水体铵态氮、水体pH呈显著正相关,与沉积物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暗示了沉积物铵态氮是水体氮的源和库,并影响着沉积物中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25.
朱奕婕  蒋锐 《园林科技》2019,(4):15-18,30
坐落于滇池南部的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是昆明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本文从南滇池湿地公园的五大功能分区(湿地保育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湿地恢复重建区、管理服务区)探讨了其湿地景观,并倡导了南滇池湿地公园的健康理念。公园的南滇池沙滩将湿地与旅游完美结合,水生花卉、蔬菜浮床培育种植创造了湿地公园合理利用新模式。南滇池湿地公园作为国家湿地公园,其功能分区的设置、湿地合理利用模式的开发、对湿地科普宣教功能的重视以及健康理念与湿地景观的融合,对于其他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的。  相似文献   
26.
土壤侵蚀是滇池流域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掌握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和改进。以降雨量、DEM、土壤类型和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选择降雨、土壤、坡度坡长、植被覆盖4个因子建立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体系,对滇池流域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以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空间分布上,轻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滇池周边。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滇池流域山地区域,地形陡峭。时间变化上,1999—2014年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程度呈下降趋势。轻度敏感区域面积增加20.18%,中度敏感区域面积减少20.31%,轻度敏感区的增加来源于中度敏感区的转变,转变区域分布于滇池流域西北部和东南部。在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因子中,降雨是影响滇池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关键因子。研究滇池流域土壤敏感性时空变化,识别滇池流域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区域,有助于该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生态治理和土地利用优化。  相似文献   
27.
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是反映森林植被变化的重要参数,分析滇池流域NDVI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准确评估该流域近年来植被覆盖及变化情况,分析气候驱动力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两种数据集: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2000—2015年的全国合成产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20—2021年的MOD13A2产品。使用趋势分析法分析滇池流域NDVI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在中国气象数据网下载1999—2015年滇池流域降水和平均气温的数据,结合NDVI数据,分别分析NDVI与降水、温度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滇池流域年际和年内的春季、秋季及冬季NDVI均呈增长趋势,而年内夏季NDVI呈下降趋势。但2020年滇池流域NDVI较小,且在年内呈季节性变化趋势。滇池流域不同区域植被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NDVI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流域上游,而水体及其周围地区植被覆盖较低,且水体及其周围的NDVI呈减小的趋势。滇池流域的降水量和平均温度均呈波动性变化,且2000—2015年的降水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相应的偏相关分析发现,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对NDVI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性最强的是前期(气象因素相比于NDVI提前一个季度的时间)情况的平均气温和NDVI。总体上,2000—2015年滇池流域的NDVI在时空上呈增长趋势,但2020年滇池流域的NDVI较小;在气候响应方面,3个月前的平均气温变化对NDVI的变化起主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8.
滇池水体中磷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GPS定位技术,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水体总磷及可溶性磷进行了为期1a的动态监测,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水体总磷、可溶性磷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湖水体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10~0.20mg·L-1,全湖水体可溶性磷的平均浓度为0.003~0.021mg·L-1。水体磷含量因季节而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总磷浓度以夏季较高,可溶性磷以5月和10月较高,但不同位点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水体总磷浓度以底层较高,除斗南外均显著高于中层,而表层和中层水体总磷浓度差异不大。水体可溶性磷浓度以底层较高,但无显著的层次变化。不同区域总磷浓度1年的平均动态跃迁范围是:表层为0.05~0.41mg·L-1,中层为0.07~0.30mg·L-1,底层为0.05~0.88mg·L-1。水体总磷年均层次变化范围为0.14~0.30mg·L-1。各区域总磷浓度以海埂和昆阳较高,其次是斗南,新街和罗家村较低;可溶性磷含量以昆阳和海埂位点较高。  相似文献   
29.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组成的混合催产剂对滇池金线鲃催产获得成功,单独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鲤鱼脑垂体(P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混合催产剂均催产失败。采取2次注射催产效果明显,第1次用2μg/kgLRH-A2催熟,第2次用8μg/kgLRH-A2+3mg/kgDOM+1000IU/kgHCG催产,能获得88.5%的催产率。催产成功后,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0.
滇池金线鲃全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 )、马来酸地欧酮(DOM)组成的混合催产剂对滇池金线鲃催产获得成功,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组合的催产失败。采取两次注射催产效果明显,第一次用LRH-A2 2μg /Kg催熟,第二次用LRH-A2 8μg /Kg + DOM 3mg/Kg +HCG1000IU/Kg催产,效果较好;采取遮光孵化,孵化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