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林业   90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18篇
  891篇
综合类   42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93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21.
<正> 平菇栽培中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杂菌污染,特别是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污染更为严重。大量施用杀菌药物防止杂菌污染,不仅增加成本,而且收效甚微,甚至导致药害。一些种菇户经过多年的实践,采用覆盖泥沙等方法治杂菌,不需施药,操作简便易行,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2.
黄河6条支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河流域6条支流域的土壤、河床泥沙、河流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荷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黄河6条支流域土壤中,洛河流域硝态氮含量高达45.2 m g/kg,远高于其他流域;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土壤的铵态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其中洛河流域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窟野河流域最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土壤pH值高于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各流域泥沙中硝态氮含量以渭河中的最高,并远高于其他河流;皇甫川流域泥沙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泾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最低;与土壤相比较,6条支流域泥沙中的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土壤。渭河和泾河流域泥沙中的全氮含量差异较小,但均高于其余4条支流域。流域泥沙中全磷含量总体差异不大;泥沙中的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窟野河流域>泾河流域>渭河流域>洛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泥沙中的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全氮含量在6条流域泥沙中都是最低的,但有机质含量在6条河流中却最高。水体中pH值以无定河流域的最大,渭河流域水体最小;渭河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以泾河水体中最高,窟野河最低;泾河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远高于其他河流;6条河流水体的COD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在6条河流中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3.
30min瞬时雨强极显著地影响着泥沙输移比,30min瞬时雨强越大,泥沙输移比越小,且泥沙输移比随30min瞬时雨强有y=1.20x~(-0.35)的变化规律.植被覆盖度也是影响泥沙输移比的因素,被覆度越大则输移比越大.降雨量和坡度对泥沙输移比无显著影响.本文还探讨了泥沙输移比值,认为该地区的泥沙输移比约为0.42—0.44.  相似文献   
124.
华北花岗片麻岩山区土壤严重退化,恶劣的土壤环境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限制性因子.利用不同配比的化肥对试验区内土壤进行促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配比的肥料间,对土壤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影响(以全P释放量为例),以NPK1和NPK2处理效果最好,其分别提高风化速率29.68%和31.21%;对土壤粒径的影响(以<1 mm粒径土壤重量百分比为例),同样以NPK1和NPK2处理效果最好,其分别提高风化速率30.50%和24.81%.综上分析可以说明,各种配比的化肥对土壤促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试验区内土壤正朝成熟土壤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25.
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运行9年来,取水口及进水隧洞、泵站前池有大量泥沙淤积,影响到工程的安全运行。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初步研究了该工程泥沙淤积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取水河段河势变化和取水口工程不合理的布局是泥沙严重淤积的2大主要原因,通过稳定取水河段河势、取水口改造2大主要措施来减小进沙、保证安全取水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此外,加强取水口上下游河段地形的监测,开展河床演变分析和进行全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水隧洞和泵站前池的泥沙淤积及运行规律,为今后研究河床及水沙条件变化下取水工程安全取水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26.
世界各地均在致力于研究采用何种措施防治泥石流效果最明显。日本将钢制渗透型堰堤作为拦截泥石流工程首选。2010年日本学者守山浩史等人就钢制渗透型堰堤基本构造形式拦蓄细粒径泥石流效果进行研究,其结论:采用钢制渗透型堰堤环网状结构形式,能更好发挥拦截泥石流效果,并能吸收泥石流冲出能量。但堰堤最下段开口部狭窄,易存留巨石和流木等,所以有必要定期除石。将此作为今后的课题,且应注意收集堰堤下段的开口部尺寸、形状与拦截泥石流效果数据,改善工程性能。其试验报告对我国此项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7.
白石水库是大凌河干流上的控制性骨干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为17 649 km2,占大凌河流域面积的76%。水库建成运行10 a来,泥沙淤积及水体污染一直是水库急需解决的问题。水库监测结果表明:至2004年库区淤积量已达3 293.4万m3,严重影响水库的兴利效益。水质丰、平水期好于枯水期;入口水质低于库中、坝前。造成白石水库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水库上游农作物施用化肥农药等随径流进入大凌河流域所致及来自于水库上游的工业及生活污染水排放。应对措施:加强点源污染治理力度,使流域内城市污水要全部进行处理,达标排放。全面开展面源污染治理,努力做好农业水土保持工程,造林种草。恢复河滩地生态,建立人工湿地,推广人工水生态体系,维持生态平衡系统。  相似文献   
128.
乳化剂对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 物理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乳化剂的种类、用量、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和结构对水乳剂物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种类选定后,在一定用量范围内,水乳剂的粒径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变小,粒径分布范围变窄,稳定性增强,粒径大小可作为筛选乳化剂最佳用量的指标;乳化剂的HLB值与水乳剂的粒径及粒径分布范围关系密切;乳化剂的结构和水乳剂的乳液抗聚并性存在相关性,适当增加亲油性的饱和碳链长度,有助于提高水乳剂的乳液抗聚并性,进而获得稳定的水乳剂配方。  相似文献   
129.
长江三峡区的坡面土壤流失量和入江泥沙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30.
陕西省水库泥沙淤积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水库泥沙淤积灾害十分严重,泥沙淤积不仅降低了水库的兴利效益,甚至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系统地阐述了水库泥沙淤积的危害性,成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