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286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111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毛乌素沙地典型沙生灌木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求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后沙生灌木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本文利用微型蒸渗仪对盐池沙区的流动沙地、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的土壤蒸发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2014年盐池降雨、风速、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土壤机械组成分别与土壤蒸发的关系。结果表明:1) 植被恢复区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土壤蒸发总量比流动沙地分别高出27.91%和40.23%;2) 油蒿和沙柳样地黏粒含量比流动沙地分别高出220.59%和173.53%,油蒿样地和沙柳样地黏粒和粉粒的总含量比流动沙地分别高出63%和98%;3) 油蒿和沙柳样地土壤蒸发与风速、太阳辐射、温度等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流动沙地土壤蒸发与太阳辐射相关性显著。因此,在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后,土壤蒸发有增大的趋势,这很可能与植被恢复后土壤中黏粒和粉粒含量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2.
沙地柏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用于榆林沙区的荒地成林及环境改善效果显著,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较高。结合实际造林经验,在榆林地区采用营养袋沙地柏种植技术,对育苗、造林、田间管护、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重点分析介绍,以期促进营养袋沙地柏种植技术的推广及普及,从而提升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3.
通过对榆林市毛乌素沙区采集的紫穗槐与沙柳各20份样品,进行主要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并利用永久性瘘管羊6只,用尼龙袋法测定和分析紫穗槐与沙柳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在12、24、48、72h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紫穗槐与沙柳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极显著(P>0.01(,沙柳中的干物质含量明显高于紫穗槐;紫穗槐中的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均高于沙柳。紫穗槐与沙柳干物质、粗蛋白、粗纤维降解率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极显著(P<0.01(,紫穗槐干物质降解率比沙柳低,粗蛋白、粗纤维降解率比沙柳的高。从粗蛋白角度分析紫穗槐的饲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4.
以撂荒地为对照,通过测定0-20cm和20-40cm层次土样,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乌兰布和沙区籽瓜、玉米、油葵和苜蓿地4种绿洲农田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和土壤酶活性(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特征。结果表明:(1)各农田微生物数量均为细菌(107)〉放线菌(105)〉真菌(103),三者中,细菌数量占三大类微生物总数的99%以上;各农田表层微生物数量整体高于对照的,且表层均高于下层,但差异不显著;农田间,籽瓜地微生物数量最多;种植苜蓿可显著提升真菌数量。(2)6种酶活性中,仅蔗糖酶和脲酶在层次间和农田间存在显著差异;各农地表层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的;除多酚氧化酶外,苜蓿地酶活性整体较高。(3)各生物学性质相互关联,互相影响。6种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酶活性既显专性又显共性;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蛋白酶、多酚氧化酶、真菌和放线菌直接影响有机质含量的程度达85%;总体而言,乌兰布和沙区绿洲体系形成后,长期农作活动使得绿洲农田生物学性质得以改善,土壤质量整体有所提高;设法提高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提高绿洲农田土壤质量和改善其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应广种苜蓿。  相似文献   
115.
对乌审旗土壤养分测定结果表明,水成土和半水成土(沼泽土、草甸土),有机质含量高,潜在肥力强,速效养分差;地带性土壤(栗钙土)、初育土(黄绵土、风沙土),有机质含量低,但速效养分较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决定于环境因素和土壤资源利用的管理水平,特别是水热条件的作用很大。 通过乌审旗土壤养分分析,可以看出毛乌素沙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除沼泽土和草甸土有机质含量可作为一级肥力外,分布面积广阔的风沙土,黄绵土,肥力水平均属二级以下,必然影响农作物和牧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6.
为探讨鄱阳湖沙区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及其机理,以该区多宝乡238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家庭和农户个体两方面分析了南方沙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农户行为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农户与沙山距离、风沙危害程度、农地面积以及农户个体状态是影响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显著因素。通过对鄱阳湖沙区人地关系的探讨,提出了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手段改善农户生存与生产条件,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农户生态保护意识等措施,以期正确引导农户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土地,实现农村新型、集约化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7.
采用黄河流域(片)国家级防治区中部分县级行政区2020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及对应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建立了不同县级行政区县域面积、各侵蚀强度等级面积与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推算不同区域的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临界土壤侵蚀模数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根据建立的拟合关系,推算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多沙区土壤流失量,1990—2019年黄土高原多沙区累积保土量为213.44亿t。  相似文献   
118.
青龙湾沙区是天津市的北门户,其防风固沙功能在天津市环境保护和改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项研究从青龙湾沙区防护功能和生态旅游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青龙湾沙区植被恢复和构建的技术,并着重把经济林作为主要的植被类型,以便于充分发挥经济林的生态、经济产出和生态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119.
【目的】建立合理的评价系统,以期在各种土地利用方案和情景下,方便地实现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流域水文分析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为例,利用TIME组件平台构建了基于GIS的水土保持应用系统,研究基于.NET Framework的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植被恢复布局及其水文效应评价系统的实现;讨论了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水文计算模型与GIS的集成、植被恢复布局及水文效应评价系统的结构框架、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的实现。【结果】该系统充分利用了GIS强大的空间分析、直观的信息表达功能以及数据的存储、处理功能,能方便、快捷地显示和输出水土保持中的多种信息,并利用文字、地图、控件等多种手段进行信息表达。【结论】基于TIME组件开发的GIS模型系统,能够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周期。该系统对于水土保持宏观规划的编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0.
针对沙区不同的地形地貌,合理选择及配置树种,采用不同的栽植方式,可达到防风固沙、恢复植被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