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2篇
  免费   429篇
  国内免费   533篇
林业   1525篇
农学   898篇
基础科学   337篇
  1291篇
综合类   6299篇
农作物   651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921篇
园艺   1679篇
植物保护   448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84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407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656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800篇
  2011年   754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724篇
  2008年   738篇
  2007年   658篇
  2006年   604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200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2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21.
1.蘖苗的促生及管理。(1)断。在春节过后树液流动之前,在枣树行间挖50cm见方的沟,把分布于表层中的水平切断,然后施入适量的腐熟有机肥,回填土壤。  相似文献   
122.
银杏酮下脚料防治韭菜根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银杏酮下脚料防治韭菜蛆,防治效果85%左右,与高毒农药防治效果相似,对人畜无毒害作用,不造成环境污染:银杏酮下脚料是研制防治韭菜蛆无公害农药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23.
刺足螨是百合种植期间可能造成毁灭性为害的一种害螨。通过对该螨在百合上为害状的观察,调查了螨量与为害状的关系,同时测定了害螨发生程度与土壤电导率(EC)的关系,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4.
1 种条准备1 .1 种条采集 种条必须从无病毒苗木母本园采集。结合冬剪 ,从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丰产植株上剪取枝质充实、粗度在 0 .7cm以上、长 60~ 80cm的枝条作种条。1 .2 种条贮藏 一般采用室外挖贮藏沟法贮藏。用 50 %多菌灵均匀喷布种条消毒灭菌 ,晾干后将种条 6~ 8节截成一段 ,50或 1 0 0为 1捆 ,立放于底部铺有 1 0cm湿沙的贮藏沟内 ,埋土防寒 ,贮藏温度应在 -2℃~ 0℃ ,沙子湿度不超过 5%。1 .3 种条剪截  2月中旬取出种条 ,按 2芽或1 0cm的长度剪截 ,芽上留 1cm平剪 ,芽下留 5cm斜剪 ,每 2 0或 3 0条 1捆 ,放入…  相似文献   
125.
苦豆子生物碱的抗腹泻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苦豆子(Sophora atopecuratdes L)为豆科槐属植物.别名苦甘草、苦参草、苦豆、西豆,味极苦.性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作用,民间用其治疗喉痛、咳嗽、痢疾及湿疹等。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是生物碱。目前已知苦豆子总生物碱中含有20余种单一生物碱。关于苦豆子生物碱的抗腹泻作用.未见报道。研究其抗腹泻作用,旨在为开发苦豆子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病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孟嫣  李敏权 《草业科学》2005,22(5):89-92
综述了国内外苜蓿Medicago sativa颈腐烂病的病原研究、品种抗病性鉴定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该病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相似文献   
128.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高等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中获取了大量基因,对这些基因进行鉴定分析,可为研究高等植物系统演化及基因组水平比较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进一步解析大豆和百脉古老原核基因在其基因组中所起的作用及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大豆和百脉基因组古老原核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其特征及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40.6%)古老原核基因的占比高于百脉(33.9%),且多分布于内共生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中。此外,古老原核蛋白质的结构域在大豆和百脉基因组中的分布相似,表明其在大豆和百脉进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共线性和保守性。通过GO注释发现大豆与百脉中古老原核蛋白主要分布在膜系统、细胞、细胞组分中。在分子功能上,大豆古老原核蛋白更多地参与代谢和发育过程,这可能与其接受了更多的人为选育有关。在生物过程中,古老原核蛋白更多参与催化反应和结合反应,主要以酶的形式在发挥作用。通过比较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古老原核蛋白在大豆和百脉中进化的独特模式,可为其他豆科植物基因组分析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9.
日光温室丹参种育苗技术破解了冀北山区生育期短、光热资源有限造成的人工栽培丹参产量低、生长周期长(种子繁殖需两年)、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通过延长丹参生育期,在保证药材质量达到国家药典标准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0.
<正>苹果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主要栽培树种,上个世纪80、90年代所建的一大批以红富士品种为主的苹果园,时至今日,这些果树已经或将陆续进入老龄阶段,抓好这批老龄苹果园的更新改建,对保持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鉴于此,作者对其技术提出个人的意见,供果树科技人员和果农在实际工作中参考。1伐树轮作,严禁重茬凡是树龄达到25年以上,群体缺株断垄,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