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38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8篇
  55篇
综合类   180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91.
五脉百里香的扦插繁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扦插基质类型、生根剂使用和枝条部位对五脉百里香扦插苗生根情况的影响,对在不同处理下五脉百里香的生根率、生根数、根长、根质量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沙土利于其扦插繁育,生根率达67.5%,生根数为3.5条,根长3.20cm;沙土中植株的根长分别是育苗土、田园土的1.27、2.04倍。生根剂处理对扦插苗的根数、根长、根质量均无显著影响。上部枝条扦插后扦插苗的生根率为73.33%,根长为2.99cm,根质量为0.018 8g,显著高于下部枝条(P0.05)。说明:取上部枝条扦插于沙土是五脉百里香繁育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392.
以转AtNDPK2基因甘薯植株为试材,根据其生理指标及表型变化来鉴定转基因甘薯的耐盐性。室内鉴定结果表明:在100、150 mmol/L NaCl胁迫下,转基因株系JN1~JN6的根长显著高于对照。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在50 mmol/L NaCl胁迫下,转基因株系JN1~JN6生长正常,而对照10 d后出现黄叶及枯萎等症状;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对照植株和JN2~JN6在处理4 d后出现枯萎,而JN1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393.
禾本科牧草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提高其萌发率对禾草地建植具有重要意义。脱颖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的物理方法,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国内外脱颖处理对不同禾本科牧草萌发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选取21种典型的禾本科牧草种子进行脱颖处理并对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脱颖处理能明显提高早熟禾(百思特、百胜)、鸭茅(楷模)和高羊茅(易凯)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发芽势,早熟禾(百思特、百胜)2个品种的发芽率,以及高丹草PACF8421、黑麦草(首相)、饲用高粱、多年生黑麦草4个草种的根长。去颖后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与种子的大小、颖壳的薄厚程度、种子和颖壳结合程度无显著相关性。根据结果建议早熟禾百胜和百思特在快速建植时应进行脱颖处理,鸭茅(楷模)、高羊茅(易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脱颖,这对于禾本科牧草地的建植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4.
以盆栽的1年生香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数施肥的方式,测定了细根平均直径、平均根长以及比根长3个指标.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细根形态的影响,为香樟的速生丰产及培育过程中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氮磷钾对细根直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磷>钾,氮素显著提高了1~2级根的平均直径(p<0.05).2)氮肥能促进了香樟1~2级根的平均根长的增加.适宜浓度的氮磷钾混合肥能显著促进1级细根伸长(p>0.05).3)氮肥对1~2级根的比根长的增加有显著作用(p<0.05)、施肥对3级以上细根的比根长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得出:处理9对香樟苗期根系形态指标影响最为显著,即施肥量为氮素4g·株-1、磷素4 g·株-1、钾素2g·株-1时,对香樟幼苗细根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95.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甘蓝型油菜的根系特性与抗旱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砂培法,利用14%(m/V)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39份甘蓝型油菜发芽期根系性状的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油菜根鲜重和侧根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根长和根冠比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相对侧根数与活力指数之间以及根长与活力指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辅助指标。杂交种和常规种在根系性状上差别不显著,表明其抗旱能力相当。对油菜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发现,在欧式距离为60时39份材料可分为5个类群,其中A类抗旱性最强,平均相对侧根数77.9%,相对根长98.9%;E类抗旱性最差,平均相对侧根数69.3%,相对根长84.5%。筛选出发芽期抗旱性较强的3份材料:OR918、OR805和OR2025。    相似文献   
396.
根和芽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对保障水稻产量有重要作用。为探究在低温条件下影响幼芽期根长和芽长的QTL,以9311(受体)和日本晴(供体)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将萌发种子置于15℃低温处理7d,然后在25℃下恢复生长7d,连续测量根长和芽长,以25℃下根长和芽长作为对照,定位低温条件下影响根长和芽长的QTL。15℃条件下,定位到9个根长QTL,贡献率为8.65%~24.35%,其中qRL15T7.2qRL15T10.3在根生长不同时期被重复检测到;定位到9个影响芽长的QTL,贡献率为1.73%~28.89%,其中qBL15T6qBL15T7qBL15T9qBL15T10被重复检测到。25℃条件下,定位到9个根长QTL,贡献率为1.73%~28.89%,qRL25T7qRL25T9.3qRL25T10qRL25T12在根生长不同时期被重复检测到;定位到5个影响芽长QTL,贡献率为0.58%~38.26%,qBL25T3.3在芽生长不同时期被重复检测到。其中,第2、7、9和10号染色体上4个Bin标记区域存在既控制根长又控制芽长的QTL。通过比较发现,15℃下定位到的根长或芽长QTL与25℃定位到的根长或芽长QTL均不相同,表明低温条件下控制水稻幼芽期根和芽生长的遗传机制可能与正常温度下不同。  相似文献   
397.
 【研究目的】为探明水稻苗期耐盐碱特性的生理机制,建立适合江苏滩涂地区简易有效耐盐碱鉴定方法;【方法】以18个不同的粳稻、籼稻以及杂交稻材料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人工盐碱处理下,水稻的发芽率、苗高、苗的干物质重以及主根和侧根等生长特性;【结果】研究表明:盐碱处理下,供试水稻品种的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与粳型水稻材料相比,在盐碱处理下,籼型水稻材料的发芽率低,干物质累积少,主根生长受抑制,而且侧根发根也较少,表现为对盐碱胁迫更为敏感。而杂交稻材料表现则不一致,杂交稻汕优63和两优培九的耐盐碱特性表现处于籼稻和粳稻之间,而杂交稻粤优938的盐碱特性则比籼型水稻材料更为敏感。【结论】经显著性分析,在盐碱处理下,不同水稻品种的发芽率和侧根数目分别在0.01和0.05差异水平,可作为苗期水稻盐碱特性鉴定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398.
[目的]解决苏打型盐碱稻作区水稻在育秧阶段受盐碱危害而导致的种子发芽势低、发芽不齐、芽尖枯黄、弯曲,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难题。[方法]用具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菌株处理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的碱胁迫下进行水稻种子的萌发实验和幼苗的生长试验,测定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水稻幼苗的根长、苗高及不定根数。[结果]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用菌株处理后,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显著地提高,在碱浓度为1.25%时水稻种子的发芽势均超过40%,发芽率在80%以上;同时,该处理也有效地拓宽了水稻幼苗在碱胁迫下生存的生态幅,在1.25%的碳酸钠浓度下,水稻种子能萌发并继续生长,而此浓度下未用菌株处理的水稻种子却不能萌发;在各浓度的碱胁迫下,水稻处理组的幼苗根长、苗长和不定根的数目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结论]具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能够有效地解决水稻种子在盐碱胁迫下萌发及其幼苗生长阶段所受到的危害。  相似文献   
399.
草莓组培苗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初生根数、叶片数、根长、苗高4项生态指标来进行草莓工厂化育苗最低标准的规范。  相似文献   
400.
在室内测定了甲磺隆对 2 2个旱作品种种苗根长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 :甲磺隆对红圆叶苋菜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 ,当甲磺隆浓度为 0 .1 0 49μg/kg时 ,抑制率高达2 9.2 % ;而豇豆最为耐药 ,当甲磺隆浓度为 40 0 μg/kg时 ,抑制率只有 54 .4%。甲磺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随着浓度的增大 ,对旱作种苗根长的抑制作用逐步加大 ,浓度对数与抑制率之间呈不对称的S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