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92篇
  免费   1305篇
  国内免费   1424篇
林业   7936篇
农学   3921篇
基础科学   6284篇
  3846篇
综合类   50958篇
农作物   4261篇
水产渔业   2143篇
畜牧兽医   9473篇
园艺   8201篇
植物保护   798篇
  2024年   320篇
  2023年   1553篇
  2022年   1618篇
  2021年   1827篇
  2020年   2012篇
  2019年   2621篇
  2018年   1245篇
  2017年   2890篇
  2016年   3372篇
  2015年   3438篇
  2014年   5900篇
  2013年   6179篇
  2012年   6400篇
  2011年   6000篇
  2010年   5546篇
  2009年   5257篇
  2008年   4742篇
  2007年   4228篇
  2006年   3634篇
  2005年   3453篇
  2004年   3130篇
  2003年   4389篇
  2002年   3179篇
  2001年   2633篇
  2000年   1828篇
  1999年   1617篇
  1998年   1259篇
  1997年   1100篇
  1996年   990篇
  1995年   804篇
  1994年   966篇
  1993年   772篇
  1992年   694篇
  1991年   708篇
  1990年   491篇
  1989年   567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6篇
  1975年   8篇
  1957年   42篇
  1953年   8篇
  1952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鸡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商品杂交鸡是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适应现代养鸡生产而培育和发展起来的配套品系杂交鸡.现代商品杂交鸡不同于以往简单的品种间杂交,而是首先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培育专门化品系,然后利用基因的非加性效应进行二元、三元或四元杂交,产生杂种优势,并使各种性能完善,最后选出优秀的配套品系用来生产商品杂交鸡.它是经过纯种选育、配合力测定、品系配套、杂交制种等几个阶段而产生的.现在世界各地的商品鸡场全部饲养商品杂交鸡,主要原因在于商品杂交鸡不仅产蛋量高、生长速度快,而且性能整齐一致,适于工厂化大规模饲养.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为家畜创造适宜的环境,以提高生产力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已成为畜牧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猪是恒温动物,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猪只正常生长发育、产肉、繁殖的前提条件.低温环境下,猪生长发育缓慢,饲料转化率低,猪的疾病抵抗力下降,发病率会显著升高.尤其是在哺乳阶段和断奶阶段,由于仔猪的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更高.环境温度不仅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而且会影响动物行为和福利,产生环境应激综合征,影响畜产品质量.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特别是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温度的昼夜变化大,因此,重视猪舍加温,是生猪生产中十分重要的工程技术措施,对确保生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国内鹌鹑资源及其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峰  常洪  常国斌 《畜牧兽医杂志》2005,24(6):36-36,38
介绍了关于野生鹌鹑遗传资源的种类、分布、迁徙规律以及被驯化后一些生活习性的改变和养殖现状,提出了我国在今后养殖鹌鹑产业中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4.
对利川马的品种资源近几十年来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用地方品种资源受威胁的程度和群体的有效大小等指标分析了利川马资源的受威胁程度。结果表明:利川马存栏数量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利川马的有效群体大小正在逐渐下降,处于潜在威胁中,也正接近最低威胁;整体上看,体尺、体重近几年不断提高.利川马产驹教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生产“绿色畜产品”,传统的化学合成类添加剂的应用逐渐被限制,开发和研制“绿色添加剂”成为了饲料加工业的热点。中草药添加剂因其自身的优点,引起有关学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着重论述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作用、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996.
玉树州冬虫夏草资源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e,又名虫草,为麦草菌属科虫草真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的复合体。其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海拔3600~5000m左右的部分地区。冬虫夏草为名贵的中药材,之所以名贵,是因为它含有20余种氨基酸,占人类已知23种氨基酸的90%,另其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甘露醇、麦角甾醇、冬虫夏草素等。冬虫夏草性温、味甘,可以滋肺补肾、止咳化痰。治肺虚:咳嗽、肾虚阳痿、神经衰弱、咯血、老年虚喘、病后虚弱、贫血等,并且有防治癌症的作用。其产品为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各器官碳氮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选取:1)不施肥(CK);2)农民习惯施肥(FP);3)推荐施肥(OP);4)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5)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植株及各器官碳氮含量、碳氮分配比例及C/N的影响,为西南紫色土地区合理施肥、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MF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达26.2%。相比OM和OP处理,MF处理显著增加玉米苞叶和根茬中碳浓度,分别增加5.4、4.2 g·kg-1和7.4、21.3 g·kg-1,同时增加玉米苞叶、根茬、穗轴和籽粒中的碳储量,玉米茎秆和籽粒中的氮储量也有增加。此外,相比FP处理,MF处理能显著增加玉米整株的碳储量和氮储量,达29.1%和16.9%。等氮水平下,MF、OP处理均能增加玉米苞叶和籽粒中碳同化物的分配比例,MF处理玉米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较OP和OM处理分别增加1.7%和3.6%,同时MF处理能使玉米维持较高的C/N。综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增加玉米植株的生物量,同时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碳素的累积,增加玉米籽粒中碳同化物和氮素的分配比例,同时,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使玉米植株维持较高的C/N,有利于产量的形成,该施肥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氮素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的投入,还能够减少化肥损失,降低氮素损失引发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999.
措美县草地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农牧民增收是我们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基于此,作者主要对措美县天然草原征用占用现状调查情况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检疫犬应用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检验检疫手段,目前已被30多个国家或地区应用于检验检疫领域。许多国家或地区已建有自己的国家级工作犬训练基地。近年来,由于出入境业务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对检疫犬数量的需求逐年攀升,明确要建成2个国家级检疫犬繁殖训养中心。检疫犬基地作为培养检疫犬的重要场所,其基地面积、位置规划、人力资源、种犬储备、幼犬来源等的科学合理规划,对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检疫犬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定位功能需求,搞好种犬繁育,统筹储备人力资源,建设生态环保基地,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以及拓展其它功能建设,从而做到行业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