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5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23篇
  48篇
综合类   191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5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对虾养殖池沉积环境中TOC_TP_TN和pH及质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袁有宪 《水产学报》2000,24(3):247-253
1995年冬季,研究了青岛地区即墨市丰城、王村、城阳区上马、流亭等乡镇的对虾养殖区80个虾池沉积物中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pH与池龄的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TOC随年代而积累,除即墨丰城泥沙质虾池外,与池龄成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γ)为0.7422 ̄0.8330(P<0.05);沉积物中TN亦随年代而积累,所有调查区沉积物中TN与池龄成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γ)为0.4603 ̄0.8574(P<0.05);沉积物中TP随年代而降低,与池龄成负线性相关,城阳流亭养殖区的相关系统(γ)为0.4261(0.1>P>0.05),其它养殖区(γ)为0.4956 ̄0.9060(P<0.05)。沉积物的pH与池龄的关系无规律可循。提出了虾池底质环境质量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2.
污水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污水为水培液,通过水培植物净化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实现污水资源化的污水水培净化系统。结果表明,该污水水培净化系统对污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黑麦草、酸模、生菜3种植物在水培系统中生长正常,水培系统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3.
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乌梁素海流域现有的灌排水系统为基础布设采样点,监测农田退水以及乌梁素海入口中总氮、总磷浓度;应用环境污染物模型研究污染物在主排干的综合降解情况,并对模型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总氮总磷在主排干的综合降解率达到30.32%和61.51%;在进入乌梁素海的负荷量中,来自农田面源污染的总氮为2646.51t·a-1,总磷为29.96t·a-1,分别占进入乌梁素海污染物总负荷量的77.57%和26.78%。结合乌梁素海流域农业开发方式、农田灌溉行为以及施肥习惯的调查结果,分析了乌梁素海流域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4.
太湖地区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特征及径流流失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为探讨稻田氮磷养分地表径流流失特征,以太湖地区典型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溧阳、宜兴两地实施田间试验,对稻田施肥后田面水氮磷动态变化特征及径流流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试验点田面水总氮浓度均在施肥当日达到最高,然后迅速下降,基肥在施肥7 d后逐渐趋于稳定,而追肥则在施肥5 d后逐渐趋于稳定;田面水总磷浓度也是在施肥后的当日达到最高,而后迅速下降,8 d后基本趋于稳定;施肥后田面水总氮及总磷浓度与施肥天数均可用指数方程进行拟合,且均达极显著水平;溧阳和宜兴两试验点稻季总氮径流量分别为8.21,10.73 kg/hm^2,分别占稻季氮肥总投入量的2.49%和3.25%,总磷径流量分别为0.58,0.75 kg/hm^2,分别占稻季磷肥总投入量的0.97%和1.25%。  相似文献   
175.
在野外观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水华”发生的实验研究,观察了从藻类增殖到“水华”形成的全过程,定量研究了“水华”的形成与总磷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洋河水库发生“水华”的优势藻类为铜绿微囊藻,“水华”形成主要经过三个阶段,营养盐磷含量对“水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水华”发生所需藻类的生物量阈值为38.9μgChla.L-1,在总氮浓度为5.0 mg.L-1的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内禀增长率随培养液中总磷浓度的上升而增加,总磷浓度超过0.50 mg.L-1时增势逐渐减缓,直至饱和,且二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磷是洋河水库“水华”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6.
自动分析仪在测定烟草总氮、总磷中的使用与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动分析仪总氮、总磷分析方法研究共设8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第E处理(即称样0.125g,加入硫酸铜0.125g,硫酸钾1.25g,浓硫酸9mL,消化后定容250mL)的分析方法与标准分析方法及经典分析比较误差最小,总氮误差值在 0.031一 0.064之间,总磷误差值为 0.006,均远远小于α0.05显著水平,且同时满足化学分析规定的误差要求;同时确定自动分析仪不能直接采用1997年7月1日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总氮分析——克达尔法。  相似文献   
177.
草型富营养化湖泊总磷控制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富营养化湖泊中限制性因子-磷负荷在湖泊生物及非生物成分之间循 环转移的定量分析,建立了草型湖泊总磷控制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典型草型富营养化湖泊乌梁素海,分析和预测了模型各状态变量的变化。并得出了较为符合实际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78.
株洲市生活污水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一年中,分4个季度(每季度3天,每天4次)对株洲市区具有代表性的4个不同地点的生活污水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BOD5和Inorg-P;污染物浓度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中午和停晚前后的浓度较高,早晨和半夜则较低,冬、节的污水污染物浓度皆高于夏、秋两季,居民、餐饮业密集区的污水中污染物浓度显著高于商业区和混合区;污水中氮、磷主要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目前株洲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与主要工业污染源废水年排放量相当,CODer、BOD5总排量均高于后得,因此生活污水对湘江的污染压力不容忽视;该生活污水的可生化性(BOD5/CODcr)较好(0.4-0.7),COD/T-P的比值多在30以下,有利于生物除磷,因此采用生化处理法可以收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9.
采用人工自然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EM菌与水生植物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联合作用对污水水质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对于污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固定EM和水生植物结合非固定EM的处理都达到了92%左右,但单独EM菌处理对水体磷的去除效果较差,只有20%左右。黄花水龙与不固定EM菌的联合处理去除氮和磷的效果最好,在处理12d期间内,对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98.1%、53.6%和47.4%。有关植物与EM联合作用降低水体中氮和磷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0.
【目的】研究促沉净化装置对稻田径流排水中主要面源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寻适合农田径流排水的原位处理技术。【方法】于2015年在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种源研发基地内选取5块稻田,在每块田的排水口处修建一套容积约为1.9 m3的促沉净化装置,内部用多面空心球和沸石按1∶2的体积比进行填充,在外围用沸石填充,分析每套装置进出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总氮和总磷的质量浓度。【结果】在整个稻季中,使用促沉净化装置对稻田径流排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总氮和总磷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1%、33%和34%。该装置对固体悬浮物或总磷的去除率与其质量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对数正相关关系,即质量浓度越高,其去除率也越高;但对总氮的去除率与其质量浓度之间则呈一定程度的线性负相关关系。【结论】促沉净化装置对稻田径流排水中主要面源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使用促沉净化装置可在不影响流速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径流排水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改善周边水体环境,维护水体生态系统平衡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