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169篇
  免费   4076篇
  国内免费   5472篇
林业   4897篇
农学   4627篇
基础科学   3797篇
  21655篇
综合类   42842篇
农作物   3476篇
水产渔业   637篇
畜牧兽医   4817篇
园艺   5223篇
植物保护   2746篇
  2024年   912篇
  2023年   2931篇
  2022年   3130篇
  2021年   3295篇
  2020年   3015篇
  2019年   3410篇
  2018年   2110篇
  2017年   3051篇
  2016年   3592篇
  2015年   3493篇
  2014年   4779篇
  2013年   4712篇
  2012年   5813篇
  2011年   5608篇
  2010年   4963篇
  2009年   4812篇
  2008年   4692篇
  2007年   3927篇
  2006年   3645篇
  2005年   3349篇
  2004年   2338篇
  2003年   2078篇
  2002年   1662篇
  2001年   1597篇
  2000年   1351篇
  1999年   1150篇
  1998年   954篇
  1997年   907篇
  1996年   848篇
  1995年   909篇
  1994年   875篇
  1993年   858篇
  1992年   836篇
  1991年   974篇
  1990年   779篇
  1989年   763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4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2篇
  1965年   24篇
  1958年   18篇
  1957年   109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6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采用酸溶法和氢氧化钠熔融法消解提取土壤中的全磷,对两种前处理方法的消解过程进行分析比较,为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提高检测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02.
903.
采用盆栽试验,以耐旱性不同的2个红小豆品种JN-2(耐旱品种)和B-876-16(旱敏感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水、氮配合对不同生育期红小豆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水分条件下,2种供试红小豆在苗期和开花结荚期均表现为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为0.1 g/kg时,根际土壤酶活性最高,抗旱品种的变化幅度更大;相同施氮量下,2种红小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呈增加趋势,同样表现出抗旱品种增幅较大的现象。适当的干旱胁迫并少量施用氮肥(N用量0.1 g/kg),更有利于红小豆根际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04.
为了寻求一种能同时测定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土壤消解方法,将土壤标准物质和不同类型的土壤实际样品采用王水水浴消解,再通过原子吸收仪测定Cd、Pb、Cu、Zn、Cr、Ni 6种元素含量,通过原子荧光仪测定Hg和As 2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此法适用于环境监测中Cd、Pb、Cu、Zn、Ni、Hg、As 7种土壤必测元素的同步消解前处理,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4.4%,相对误差为-5.8%~4.2%,Pb、Cu、Zn、Ni、As 5个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2.6%~108.0%,Cd、Hg 2个低含量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1.8%~114.0%,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相较于电热板和微波消解法,此法所需设备、试剂和操作步骤简单,有利于测定大批量土壤样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可为相关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05.
906.
907.
为指导大田蔬菜合理施肥,设置7个不同的养分施用处理(习惯施肥、不施化学氮肥、优化施肥、纯施化肥、缓控氮肥、缓控氮肥减氮25%、有机替代25%氮肥)研究不同施肥对蔬菜经济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施化肥处理2季蔬菜经济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96.03、14.10 t/hm~2,优化施肥处理白菜季总生物量及经济产量均较低,马铃薯季总生物量最低,但经济产量并不低,反而高于习惯施肥处理及有机替代25%氮肥处理。白菜收获指数显著高于马铃薯,不同施肥模式下白菜的收获指数差异不大,不施氮肥处理马铃薯收获指数高达59.46%,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氮肥施用量最高的习惯施肥处理的马铃薯收获指数仅为45.26%,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不同,2季收获后,不施氮肥处理的pH值均最高,氮肥施用量最高的处理pH值均最低。种植蔬菜后,除有机肥替代25%氮肥处理外,其他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所下降,且不施氮肥处理有机质含量下降要甚于纯施化肥处理。综上所述,化肥尤其是氮肥对菜田经济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显著;叶菜类蔬菜在一定施氮范围内可提升经济产量,而根茎类蔬菜,施氮尤其是过量施氮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升;氮肥对土壤有一定的酸化作用,但适量施用氮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得以保留;增施有机肥可缓解土壤有机质的损耗,提升土壤交换性能,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故合理施用氮肥并配施有机肥对提高蔬菜经济产量、改善土壤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8.
【目的】探索水稻蓄雨间歇灌溉模式节水减排效益。【方法】以鄱阳湖区双季早晚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和测坑试验,研究了水稻蓄雨间歇灌溉模式对灌溉定额、排水定额、降雨有效利用率、产量、稻田水分生产率,以及氮、磷排放量的影响,并与间歇灌溉和常规淹水灌溉试验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与淹水灌溉、间歇灌溉相比,蓄雨间歇灌溉灌排水量、灌排次数明显减少。双季早晚稻年平均灌水量分别减少975m^3/hm^2和1251m^3/hm^2,年平均灌水次数分别减少8次和7.5次;年平均排水量分别减少729 m^3/hm^2和893 m^3/hm^2,年平均排水次数分别减少5.8次和3.1次;蓄雨间歇灌溉降雨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早稻降雨利用率分别提高12.40%和9.14%,晚稻分别提高6.84%和6.42%;蓄雨间歇灌溉模式下,双季早晚稻总氮排放量年平均减排7.64 kg/hm^2和3.12 kg/hm^2,减排幅度34.93%和14.26%;双季早晚稻总磷排放量0.180kg/hm^2和0.095kg/hm^2,减排幅度37.25%和70.59%。【结论】蓄雨间歇灌溉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减排和提高降雨有效利用率的效果,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909.
为实现弱筋小麦优质稳产,解决当前弱筋小麦存在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本试验以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结合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增密减氮对弱筋小麦的产量、群体质量指标以及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40 kg/hm2施氮水平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麦LAI、干物质积累量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密度超过240×104/hm2会导致LAI、干物质积累量、产量下降。在240×104/hm2密度条件下,施氮量超过240 kg/hm2会导致小麦叶面积指数、SPAD值、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下降。适当的增密减氮有利于提高弱筋小麦的优质稳产,而过量增密减氮则会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不稳定。为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最优化,生产上推荐采用种植密度为240×104/hm2,施氮量为180 kg/hm2,氮肥运筹为7:1:2:0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910.
该试验采用田间小区对比方式,在大棚秋延后辣椒田间,对安徽中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阜南分公司生产的系列土壤改良剂的改土效果,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所选用的5种土壤改良剂对严重盐渍化的蔬菜大棚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良作用,以定植前整地时每hm2施用土壤改良剂1号效果最佳,辣椒死苗率仅有0.89%,较对照降低5.92个百分点,增产22.67个百分点,可以谨慎推荐给土壤盐渍化较重地区的菜农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