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53篇
  免费   3356篇
  国内免费   3977篇
林业   4648篇
农学   3311篇
基础科学   3411篇
  18582篇
综合类   35460篇
农作物   2256篇
水产渔业   172篇
畜牧兽医   3275篇
园艺   4634篇
植物保护   2437篇
  2024年   733篇
  2023年   2264篇
  2022年   2425篇
  2021年   2579篇
  2020年   2363篇
  2019年   2735篇
  2018年   1689篇
  2017年   2407篇
  2016年   2852篇
  2015年   2852篇
  2014年   4057篇
  2013年   3952篇
  2012年   4843篇
  2011年   4633篇
  2010年   4047篇
  2009年   3951篇
  2008年   3923篇
  2007年   3245篇
  2006年   3074篇
  2005年   2863篇
  2004年   2019篇
  2003年   1756篇
  2002年   1403篇
  2001年   1348篇
  2000年   1152篇
  1999年   987篇
  1998年   804篇
  1997年   784篇
  1996年   717篇
  1995年   756篇
  1994年   742篇
  1993年   751篇
  1992年   719篇
  1991年   865篇
  1990年   681篇
  1989年   674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74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0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65年   18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04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21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6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吉林农业科学》2016,(1):86-9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N、P、K肥分别做种肥,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抗旱转基因大豆田间杂草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N、P、K配施有效地减小了田间杂草的密度、数量以及杂草种类,增加了土壤养分以及水分,其影响程度为NP-KN-P;在N、P、K单施中,N肥的施用对杂草发生种类及数量的影响最大,K肥的影响最小,从而造成N肥施用后杂草密度、种类、数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和施用P肥、K肥处理,其影响程度为NPK。因此仅从减少田间杂草群落角度,各种施肥处理的影响程度为N-P-KN-PCKKPN。  相似文献   
992.
重金属污染土壤不同修复处理后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壤经修复后其土壤生态的变化情况,于2014.12—2015.12期间,采用干漏斗法针对经过不同修复处理后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追踪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污染抑制了某些土壤动物的生存,导致土壤动物的个体数与类群数锐减;而杜绝污染水源后,修复植物根系土壤动物群类群数与个体数增加,并且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纲等常见的土壤动物类群修复效果明显。说明被重金属污染过的土壤在断绝污染水源后,人工种植修复植物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而且对根系土壤动物也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5,(3):227-236
<正>优化施氮模式下设施菜地氮素的利用及去向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化肥氮高强度投入造成的肥料资源浪费和土壤质量下降等突出问题,以我国设施蔬菜生产典型区山东寿光为研究基地,在该区域3年减施氮肥模式对农学、肥力和环境效应影响的定位试验基础上,应用15N示踪技术,对筛选出的氮肥优化模式进行验证,并定量化地研究氮肥基于C/N调控和基于水分调控的优化模式下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去向,以期为设施菜地合理的氮素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试验设2个处理,1)农民习惯施氮模式(FP);2)优化施氮模式(OPT)。研究结果表明,OPT处理的番茄地上部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均高于FP,作物吸收氮只有20%左右来自化肥氮;与FP相比,OPT处理的化  相似文献   
994.
旨在探索生物炭对黄土区农田的具体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在不施氮肥和施氮肥(187.5 kg/hm2)处理下,分别设计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6、12、24、48 t/hm2)试验,来观察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施入187.5 kg/hm2氮肥时,24~48 t/hm2范围内的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养分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其中48 t/hm2时全氮超出对照26.6%,碱解氮可超过对照约27.67%;6~12 t/hm2的范围时,玉米茎粗、叶绿素在生长中期均相对处于优势,且玉米养分含量和产量结果优于生物炭量大的处理。不施氮的情况下,生物炭也可促进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的积累。其中6~12 t/hm2时,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含量相对较高;24~48 t/hm2时玉米产量结果最佳,比对照高1468.2 kg/hm2,约13.39%。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的养分影响较大,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氮肥的投入情况。  相似文献   
995.
廉守文 《农技服务》2014,31(7):12-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食味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种植水稻时,不同肥料种类会对水稻的食味品质有不同影响,本文通过对相关试验数据论述,综合出通常情况下较有优势的施肥配料。  相似文献   
996.
余庆位于黔中腹地,拥有良好的茶叶生长环境生长,但茶叶经济蒸蒸日上的同时,茶园基础管理也出现了茶园老化低产、管理不当、茶园的基础环境差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更新茶树、改造树冠、土壤、园相,加强生态建设并辅以改造后的管理等方法改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对不同茶园的茶树树体及其土壤样品的铅含量及其分布进行测定.探讨树体及土壤中铅的分布状况,并以富集系数(BAF)为指标对茶树吸收累积铅的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茶树新梢与树体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6 mg/kg和9.43 mg/kg;茶树各部位铅含量顺序为:侧根(15.37 mg/kg)>主根(...  相似文献   
998.
<正>一、整地与施肥1.选地。地块应选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至少与瓜类作物间隔3年以上,前茬以禾本科作物的为最佳,对于间隔期限不足的地块,要彻底进行土壤消毒处理,防止重茬病虫为害。土壤以沙壤土为最好,种植西瓜地块应在秋后、早春播前提早整平土地,以便灌水均匀,种子出苗整齐,管理一致。  相似文献   
999.
为有效地解决土壤酸化对农业的危害,防止土壤酸化进一步加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土壤肥力,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在2015年初拟定试验方案,安排一组硅、锌、镁中微量元素肥料在水稻上进行试验。基于此,具体报告该试验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黄淮海旱作区土壤压实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旱作区农田不同层次土壤压实度特征,基于2017年采集的255个土壤样品,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地统计学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黄淮海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层次的土壤压实度的空间变异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最佳土壤压实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旱作区耕作层和压实层厚度均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耕作层最大厚度可达22.50 cm,最低仅有10.21 cm;压实层厚度最大可达17.50 cm,最小值也达到7.50 cm。从不同层次来看,耕作层和压实层的压实度具有空间分布一致性,耕作层压实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东部、安徽北部及河北北部地区,最大值可达87.68%以上,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山东西北部以及河北南部地区。和压实层压实度相比,耕作层压实度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且在70%~80%时获得较高产量。分析表明,土壤压实度受到年降水量、平均气温、土壤自然属性等环境因子和机械耕作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农田土壤压实情况的改善及管理措施的科学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