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林业   2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69篇
  171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高陡边坡降雨径流侵蚀输移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相同雨强不同坡度和坡长条件下的降雨径流侵蚀输移规律。结果表明:(1)试验条件下,水深与水力坡度的1/3次方呈负相关,与坡长的3/5次方呈正相关,流速与水力坡度和水深呈幂函数增加;(2)相同雨强裸坡条件下,径流含沙量与水力坡度的1/2次方呈正相关,与坡长的4/5次方呈正相关。水流挟沙能力约与水力坡度的1/2次方呈正相关。(3)降雨径流的水流紊动扩散作用与重力作用的比值较明渠水流偏大,表明雨滴打击的紊动作用较明显,给出挟沙能力公式。与常用的河流泥沙挟沙能力公式比较,系数偏大,指数偏小。研究成果对深入分析降雨径流侵蚀输移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基于RNGk-ε紊流模型和雷诺时均N-S方程,运用CFD商用大型软件对箱涵式进出水流道立式轴流泵装置进行了三维流动仿真计算及水力特性的优化设计。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先独自对箱涵式进水流道进行优化计算,而后在整体泵装置上对箱涵式出水流道进行优化计算。进水流道的优化以出口断面流速均匀度和水力损失为目标函数,出水流道的优化则以泵装置效率和水力损失为目标函数。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优化后箱涵式进水流道的水力损失由7.52cm降低到3.49cm,进水流道出口流速均匀度由42.41%提高到89.11%,进水流道的悬空高度H和进水喇叭管与叶轮间的连接角度α对进水流道水力特性的影响显著,设计时应该重点考虑。箱涵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由87.15cm降低到76.37cm,出水流道的设计应重点关注导流墩与出水喇叭管的半径差Δr和出水导流墩的半径R,合适的出水导流墩半径在0.75倍导叶出口直径左右。泵装置模型试验在叶片安放角-4°时,设计工况下泵装置效率达到75.0%,泵装置最高效率为75.67%,高效区运行范围较宽;对比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的结果可以发现误差最大处低于5%,整体性能曲线的趋势相对良好,说明数值模拟对于泵装置的优化是合理的,对于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侧槽溢洪道被广泛运行于水利工程,但由于受场地、投资等限制,部分工程采用正堰与侧堰相结合的L型布置,导致槽内水流结构更加复杂。以景宁某工程溢洪道为例,采用Flow3D三维仿真软件模拟了L型侧槽溢洪道进口段的水流结构,并结合水工模型试验,对槽内的水流流态、流速分布、水面线、压强和消能率等水力特性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L型溢洪道侧槽内正、侧堰两股水流相互作用后,可有效提高过流能力,降低侧槽内水位,增加消能率;其次,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水工模型试验基本吻合,进一步表明三维数值模拟在研究复杂水流结构时的可行性,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李沛霖 《南方农机》2019,(13):280-280
在海边,常常可沿着海岸线看见连绵不绝的防波堤坝。而修筑这样的堤坝,一方面是为了海浪冲刷周围的建筑物或其他构筑物,保证人与事物的安全;另一方面,它可以维持水面平稳,以便船舶可以安全平稳地作业和停泊。因此防波堤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对社会、工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防波堤设计进行了研究,从材料、基础设计宽度、抗倾覆能力、防止水流侵蚀土基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时应注意的具体事项,最终以设计图纸的方式展现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85.
采用RNG k-ε紊流数值模型对具有不同坡度的胸墙压坡段的泄洪闸出口水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具有4种不同坡度的泄洪闸胸墙压坡段的流线、流速和压力,并对比分析了胸墙压坡段坡度变化对泄洪闸泄流能力、水流脱壁情况、负压分布区域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胸墙压坡段坡度的增大,虽然闸口的泄流能力减弱,但是出口水流的脱空长度和脱空高度变小,也即增大胸墙压坡段的坡度使得出口水流的脱壁现象减弱直至消失;胸墙压坡段内的负压最值及负压的分布区域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变小.在泄洪闸胸墙底缘压坡段的设计过程中要避免平坡式链接,可通过合理的方式比选出适用于自身工程的压坡坡度,有利于提高消力池的消能效率,避免压坡段的空化空蚀,从而增强了工程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和结果对类似工程的优化设计及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6.
亚热带红壤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水流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江西省鹰潭市的典型旱地、稻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亮蓝染色示踪试验结合室内图像处理的方法,量化了各样地土壤剖面染色特征参数,明确了水流类型的剖面分布规律,并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对水流特征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染色面积比(SAR)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急剧降低,0—60 cm土层的平均SAR表现为稻田(28.16%)高于旱地(21.95%)和林地(18.64%),SAR差异主要体现在5—25 cm土层;染色路径数(SPN)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整个剖面的平均SPN为稻田最多(20条),旱地其次(12条),林地最少(9条)。各样地0—20 cm土层染色路径宽度(SPW)均以1—10 cm为主,水流类型从上至下依次为均质流、非均质指流和高相互作用大孔隙流;对于20 cm以下土层,旱地和稻田的SPW以1 cm为主,水流类型分别以低相互作用大孔隙流和混合作用大孔隙流为主,林地以1—10 cm的SPW为主,主要水流类型为高相互作用大孔隙流。有机质含量、根系密度和土壤机械组成等性质影响了土壤的孔隙特征,进而影响了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和水流特征。为提高红壤区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土流失,可以通过破除旱地犁底层、减少稻田干湿交替下的裂隙发育,以及增加林地植被多样性等多种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87.
88.
王凯亮  田军仓  夏天 《节水灌溉》2021,(9):51-56,60
为解决黄河含沙水滴灌过滤粘粒不易去除的问题,采用对比试验方法,设置了竖直地埋管式(V)、水平地埋管式(L)、辐射井管式(R)、渗水井管式(S)4种非全流土壤排渗过滤装置,进行了非饱和土壤处理(V2、L2、R2)与饱和土壤处理(V1、L1、R1和S)条件下的黄河含沙水过滤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V1、L1、R1处理比V2、L2、R2处理两次过滤的平均滤水量分别提高3.73%、9.52%和10.56%,平均滤水含沙量分别降低2.74%、3.95%和1.84%;S处理滤水量最大,L处理滤水含沙量最小.各处理稳渗滤水含沙量均小于0.3 kg/m3,大于0.1 mm且小于0.129 mm的颗粒仅占0.58%.通过滴灌试验验证,S、V、L处理灌水器的相对流量和均匀系数分别大于75%和80%,均满足滴灌使用.综合考虑,建议在实践应用中推荐渗水井管式(S)和水平地埋管式(L)非全流土壤排渗过滤装置,可以为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的黄河高含沙水过滤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
《农业新技术》2014,(7):60-60
<正>夏季高温对养猪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公猪精液质量变差、母猪产死胎和弱仔数量增多及仔猪断奶体重降低等,都会使养猪者遭受非常大的损失。但在夏季生产中却容易忽视一些细节问题,使得饲养效果不理想。本文就生产中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进行阐述。1水流速度与温度猪群在高温时对水的需要量大,必须保证在每次饮水时喝进足够多的水。比如一头哺乳母猪每天要消耗30~50 L的水,要在短时间内喝进这么多的水,就应该保持每分钟1.5~2.0 L的水流速度,否则会出现饮水量不足。  相似文献   
90.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的动力条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黄土坡面各种侵蚀方式以水流能量,侵蚀物质及侵蚀微地貌3种作用方式相关联,水流能量地制约侵蚀物质和侵蚀微地貌时空分异的本质原因,研究表明,雷诺数(Re),弗罗德数(Fr)及过水断面单位能量(E)为判定不同侵蚀方式出现的水动力指标,并运用实验方法确定出细沟侵蚀的动力临界为:Re≥1468,Fr≥6.519,E≥1.387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