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57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58篇
  199篇
综合类   409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81.
为研究中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对绵羊采食量、日增重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3月龄、体重(23.1±0.62) kg的德国肉用美利奴杂交一代绵羊,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精料补充料十玉米(Zea mays)青贮,处理Ⅰ,Ⅱ和Ⅲ组在对照日粮基础上分别以中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替代1/3,2/3和3/3玉米青贮,每只羊精料补充料日喂600 g,粗饲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处理Ⅰ,Ⅱ和Ⅲ组的有机物、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Ⅰ和Ⅱ组的日增重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处理Ⅱ和Ⅲ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绵羊屠宰体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胴体出肉率、肉骨比、眼肌面积均较对照显著提高(P<0.05).因此,中度盐碱化草地混播牧草替代玉米青贮可以增加绵羊的采食量,提高绵羊的屠宰性能,并以处理Ⅰ和Ⅱ组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82.
为促进南疆特色苹果产业发展,通过对阿拉尔国家科技园区新引进的11个苹果砧穗组合的死亡情况、黄化情况、新稍生长情况、色素含量及生理指标等的调查研究,并判断最适应当地生长的品种。结果表明:新稍长度、粗度与叶绿素含量的多少没有密切的相关性,各品种之间的色素含量变化较小,也无明显的差异性。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与其主要性均跟植物种类与环境相关,海棠/SH/华瑞组合的渗透调节物质以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为主。海棠/M26/华瑞组合的叶片中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及CAT活性均较低;海棠/M26/红珍珠(华佳)组合的叶片中MDA含量较高,但SOD活性、POD活性及CAT活性较低;而海棠/SH/华瑞、T337自根砧/华瑞、T337自根砧/华硕叶片中的MDA含量和SOD活性均相对较高。综合上述指标及其田间生长情况、定植成活率和越冬死亡率对11个砧穗组合进行综合评价,初步得出T337自根砧/华硕在阿拉尔的适应性最好,其次为海棠/SH/华瑞和T337自根砧/华瑞。  相似文献   
83.
排盐补淡对滨海盐碱土壤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增加地下水埋深及补淡淋洗对滨海盐碱土的脱盐效果,以期为滨海盐碱土壤改良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浅井排盐和灌溉水、降雨淋洗作为排盐补淡措施,在距排盐井不同半径处对地下水位和1 m土层含盐量进行测定,研究其在排盐补淡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利用4 m左右的简易浅井可有效增加地下水埋深,抽水区域地下水埋深围绕排盐井呈现"V"型变化;排盐对中度和重度盐碱土1 m土层含盐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度盐碱土表现抑盐、重度盐碱土有脱盐效果,且都随着抽提半径的增大,抑盐脱盐效果减弱;灌溉或降雨对盐碱土壤有脱盐作用,抽水腾出土壤水库容会提高土壤脱盐率,比仅灌溉或降雨分别高34.22%和17.53%,接近水量的灌水处理比降雨效果明显。综上所述,增加地下水埋深、腾空土壤水库容可以有效抑制盐碱土壤返盐并提高灌溉水、降雨等淡水洗盐效率,加大土壤脱盐效果。  相似文献   
84.
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选取2种坡度(15°,30°),2种降雨强度(92,119 mm/h)和6种砾石覆盖度(0,10%,20%,40%,60%,80%),探究砾石覆盖对海涂围垦区粉砂土坡面侵蚀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累积降雨量增加,土壤可蚀性参数先增大后减小,并趋于稳定.坡度对土壤可蚀性影响显著,坡度越陡,坡面土壤可蚀性越大.砾石覆盖度与土壤可蚀性参数并非呈单调关系.坡度较陡且低覆盖度时,砾石覆盖增加坡面侵蚀;而当高覆盖度时,砾石覆盖可降低坡面径流速率,增加入渗率,减小土壤侵蚀率.适当盖度砾石覆盖能够改变边坡表面粗糙程度,降低坡面土壤可蚀性.砾石覆盖坡面径流雷诺数与土壤可蚀性参数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通过径流雷诺数与土壤可蚀性参数线性关系定量分析能够较好反映坡面高钠盐土颗粒输移水动力学过程,对于构建盐碱土边坡泥沙输移预测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河套灌区不同秋浇年限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民自愿放弃秋浇造成干地面积逐渐增多的现象,通过调查研究不同秋浇年限对盐碱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影响,为灌区盐碱地改良与秋浇制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盐荒地(CK)、一直秋浇(AUI1)、隔2—3年秋浇(AUI2)、3—4年不秋浇(AUI3)以及6—7年不秋浇(AUI4)5种类型的典型地块,采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eq)技术,分析不同秋浇年限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并对土壤化学性质与细菌群落进行了冗余分析以及与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AUI1和AUI2处理对降低0—30 cm土层盐分含量最显著,分别比CK、AUI3、AUI4降低了128.82%和29.04%、108.76%和17.72%、108.44%和17.55%,在30—40 cm土层AUI1处理的盐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各个土层的pH值均以AUI2处理最低,其0—40 cm土层pH平均值较CK、AUI1、AUI3、AUI4处理分别显著降低了0.28、0.32、0.16、0.88个单位(P<0.05)。另外,AUI2处理0—4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平均含量分别较CK、AUI1、AUI3、AUI4提高了252.89%、148.59%、58.10%和60.10%,可溶性有机碳平均含量分别提高了48.41%、29.42%、6.01%和14.27%(P<0.05)。AUI1与AUI2处理间的丰富度指数(ACE和Chao1)显著高于CK、AUI3和AUI4处理(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不同秋浇年限处理的3大优势菌门,占所有菌门的53.93%,而AUI2、AUI3处理分别有利于增加拟杆菌门、酸杆菌门的丰度(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均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其中与微生物量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559**和-0.522*),与可溶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795**和-0.820**);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均与土壤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因子分析显示,土壤盐分、pH、微生物量和可溶性有机碳总共解释了97%的群落变化,成为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主控因子,贡献率依次为:土壤盐分>pH>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结论】 隔2—3年秋浇(AUI2)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耕层土壤盐分并能使0—4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而且还可提高土壤优势菌群中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隔2—3年秋浇(AUI2)是河套地区兼顾盐碱土壤改良与节水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6.
固氮蓝藻在盐碱化土地生态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巍 《土壤》2008,40(4):510-516
介绍了固 N 蓝藻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固 N 蓝藻细胞中含有的叶绿素 a 能够进行产氧型光合作用;其异形细胞(hetcrocyst)是进行固 N 的场所;细胞能分泌胞外多糖(EPS),EPS为多聚阴离子大分子,可与阳离子相互作用,它对Na 的吸附能影响外环境pH改变.从4个方面分析了固N蓝藻的耐盐机理:Na /H 和 Na /H -K 反向载体系统可以不断地将胞内Na 排出胞外;在盐胁迫情况下可以合成酸性化合物,从而降低土壤的pH值;积累或产生一些相溶性物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结合 N 的存在可以阻止过量Na 的积累,从而提高蓝细菌的耐盐性等.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固N蓝藻在盐碱土生态恢复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固 N 蓝藻在盐碱地改良中的优势及应用潜力以及蓝藻生物菌肥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87.
滴灌施钙时间对盐碱土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新疆昌吉地区盐碱土在不同滴灌施钙时间的入渗运动过程,研究不同施钙时间(前期施用Ca-W、后期施用W-Ca、中间施用W-Ca-W、前后期施用Ca-W-Ca)的盐碱土土壤盐分运移和水分运动.结果表明不同施钙方式对滴灌盐碱土土壤水分分布具有影响,对盐碱土盐分运移影响明显,随着湿润锋水平、垂直运移距离的增加,不同滴灌施钙方式的土壤含盐量、钠离子含量和钠吸附比均在不断增加,Ca-W-Ca方式的达标脱盐区评价系数和脱钠区深度系数均大于其他方式,钠吸附比均小于其他方式,脱盐效果均优于其他方式,说明Ca-W-Ca方式更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改良盐碱土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8.
水盐时空特征及耦合关系是盐渍化土壤治理和区域生态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选择黄河三角洲代表性濒海区域——垦利区,采用野外实测与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筛选相关性较高的土壤水盐光谱参量,基于敏感光谱参量构建土壤水盐定量遥感反演模型,利用经典统计分析、耦合度模型、缓冲区分析、支持向量机分类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土壤表层水盐时空分异特征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基于水分敏感光谱指数LSWINDII和盐分敏感光谱指数SI-TNDSI建立的各季节土壤水盐估测模型,验证集R2均大于0.650,RMSE均小于7,Sig<0.001;研究区土壤水盐含量总体较高,含盐量以中度盐渍化为主;不同季节土壤含水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土壤含盐量排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水盐耦合度排序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排序为荒草地>光板地>耕地>林地,土壤含盐量排序为光板地>荒草地>耕地>林地,水盐耦合度排序为光板地>荒草地>耕地>林地;由近海到内陆,研究区土壤表层含水量、含盐量以及水盐耦合度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但土壤含盐量在距海>40~50 km处、含水量在距海>30~40 km处明显上升,耦合度也有所提高。本研究提供了濒海区域土壤水盐及其耦合关系的高效定量时空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滨海盐碱土改良利用与资源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9.
大球盖菇菌渣改良滨海盐碱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6种大球盖菇出菇后菌渣,按一定比例与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混合,经过雨水淋溶、自然降解4个月后,测量其土壤物理、化学及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不加菌渣对照相比,6个混入大球盖菇菌渣处理的盐碱土p H值降低5. 71%~7. 09%,EC值降低44. 20%~48. 77%,含盐量降低48. 33%~53. 33%,土壤容重降低33. 08%~40. 00%,土壤孔隙度提高22. 87%~27. 56%;有机质含量提高60. 27%~114. 21%,速效磷含量提高257. 11%~539. 72%,碱解氮含量提高48. 85%~168. 58%;脱氢酶活性提高60. 00%~92. 38%,脲酶活性提高52. 48%~58. 71%,磷酸酶活性提高39. 28%~48. 53%,生物量碳含量提高88. 67%~109. 74%。由此看出,各培养料组成的大球盖菇菌渣对盐碱土改良均有良好效果,不同区域可以就地取材进行大球盖菇栽培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也可用菌渣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90.
外源溶磷菌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大豆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溶磷菌在多种土壤中的应用效果,探讨了两株溶磷菌对黑土及盐碱土种植大豆的促生效应。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大豆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生物量、氮磷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菌处理可增加植株Pn,显著降低R6、R8两时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R2~R8时期大豆株高和根干重,混合土壤中加菌处理也可提高植株地上部分氮、磷及植株全磷、全氮含量。添加wj1和混合菌处理的植株干重优于添加wj3的处理。黑土加混合菌可显著提高大豆R2期叶片WUE,增加V3、R2和R8这3个时期大豆地上、地下部分氮、磷及植株全氮、全磷的含量。黑土加wj1与混合土壤加菌处理的大豆株荚数、总粒数、单株粒重及百粒重均高于未加菌处理。添加外源溶磷菌,对黑土及盐碱土栽培大豆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生效果,能明显增强大豆在混合盐碱土壤中的适应性,增加植株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和产量,且混合菌处理对大豆的促生效应优于wj1及wj3单一菌株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