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林业   97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193篇
  207篇
综合类   500篇
农作物   54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143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山核桃物料风选机理与风选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壳后物料分离是山核桃深加工的关键技术,仿真分析了山核桃破壳后各种形状壳仁的物理特性。研究利用物料的壳与仁的含水率的区分度、物料的力学参数与其形状系数使壳、仁和壳仁嵌合物的悬浮速度重合区间减小,并且研究了风速均匀性和控制风速精度对复杂物料风选的影响。混合物料试验确定了在风速8. 2 m/s、仁含水率为23. 6%、壳含水率为5%、迎风面容量比为50%左右时,总体清选率为99. 2%、误选率为0. 8%,剩余物料在含水率均为23. 6%、风速为11. 7 m/s时使清选率达到100%、误选率2. 3%,含水率为23. 6%时物料最大碰撞力为0. 003 1 N。  相似文献   
132.
提出一种基于静电吸附方法分级去除机采棉中残地膜的方法,以新疆阿拉尔地区种植的新陆早26号机采棉为研究对象,根据机采棉中残地膜曲直形态与荷电极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图像处理提取机采棉中各种残地膜杂质特征并进行聚类算法分级,将残地膜分成Ⅰ、Ⅱ、Ⅲ等级。搭建静电吸附分离平台,对掺有不同等级残地膜的机采棉进行不同荷电时间、飞入速度、极板电压下的试验,以除杂率为测定指标,找出对应级别残地膜的最佳参数组合,以期达到残地膜杂质与机采棉的分离最大化。试验表明,对除杂率影响显著的因素由大到小为:飞入速度、荷电时间、极板电压。掺有Ⅰ级残地膜的机采棉除杂最佳荷电时间为24 s,飞入速度为4. 7 m/s,极板电压为39 k V,分离率为96. 2%;Ⅱ级最佳荷电时间为29. 8 s,飞入速度为5. 8 m/s,极板电压为37. 6 k V,分离率为98. 1%;Ⅲ级最佳荷电时间为30. 1 s,飞入速度为3. 5 m/s,极板电压为46. 2 k V,分离率为97. 2%。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静电吸附分级去除残地膜的方法可行,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33.
为解决摆动分离筛薯土分离机理不明确,分离筛参数匹配不尽合理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获得了无土和有土筛面上马铃薯相对分离筛的位移随曲柄转速、筛面倾角和机器前进平均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分离筛性能指标随参数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相对分离筛位移的波动幅度随着曲柄转速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筛面倾角越大马铃薯相对分离筛位移的波动幅度越小,机器前进平均速度越大位移的波动幅度越大;有土筛面上马铃薯相对分离筛位移的波动幅度较无土筛面上马铃薯位移的波动幅度大;明薯率和破皮率随着曲柄转速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筛面倾角的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机器前进平均速度对明薯率影响不明显,破皮率随着机器前进平均速度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34.
针对当前水稻育秧过程中,播种设备采用人工逐盘供秧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易疲劳等问题,在448穴水稻钵盘育秧播种机研究基础上,设计一种机械式自动分盘装置。该装置通过托手承接钵盘、拨指分离钵盘、凸轮控制托手与拨指运动规律配合方式,可将成摞钵盘逐个自动分离并连续供给育秧播种设备,以人工逐摞供盘取代人工逐个供盘,大幅度降低人工供盘劳动强度。结果表明,在作业效率300~420盘·h-1,每次按每摞秧盘数目10~20盘供盘条件下,分盘成功率为100%,达到设计要求。为水稻钵盘育秧播种机自动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现有产品的切纵流脱粒清选装置传动系统设计可靠性较差,脱粒分离传动系统布局较复杂,脱粒滚筒转速固定,对作物的适应性较差。为此,以太湖TH988型切纵流联合收割机为研究对象,根据切纵流脱粒清选装置工作部件的作业流程和相互位置关系,结合传动系统设计原理制定新的传动方案,并对关键传动参数进行验证,在脱粒分离装置动力布局上,设计了一种两挡换向传动箱。优化后的脱粒清选装置经过制造加工、装配到台架上,对其传动系统进行试验,通过检测发现:工作部件的转速满足工作要求,整个传动系统运行通畅,为切纵流联合收获机传动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6.
膜土分离装置作为机构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残膜回收的过程中膜土分离装置是不可缺少的,其主要完成土和膜的分离并对回收的残膜进行输送。为此,研究设计一种膜土分离装置并介绍了其设计要求与基本结构,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该装置的各个重要参数,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参数的不同组合对膜土分离装置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膜土分离装置的转速为540r/min、膜土分离装置的角度为35°、抛送速度为1.5m/s时,该装置的膜土分离率最佳。该膜土分离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制作加工方便,工作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7.
传统小型油棕果榨油设备采用果肉、果核混合压榨的出油方式,为防止压破果核影响油质而降低压力,造成不完全压榨,油渣含油高。为提高出油率,选用先分离果核再压榨果肉的工艺,为此设计研制了一种基于离心挤压的油棕果果核分离机,可将高温杀酵后从果穗脱离的果实进行高速离心捣碎并再次加热,降低物料粘度,使果肉更容易从分离栅栏挤出,达到果核分离目的。  相似文献   
138.
This meta‐analysis based on 19 studies from Finland comprising 43 grass silages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ilage quality on liquid yield, liquid composition and retained compounds in liquid using four different liquid–solid separation methods. Silage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species (grass, clover or a mixture of them), additive treatment (no, biological or formic acid‐based additive) and harvest (primary growth or regrowth). A mixed model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random study effec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silage characteristics on biorefinery efficiency. There was a large variation in silage quality in the data set. Silage dry‐matter concentration was the characteristic most highly correlated with liquid yield for all separation methods, and when used as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in the model, it resulted in the best predictions. The liquid–solid separation methods presented a great variation in the liquid yield, ranging from 0.26 to 0.56 when silage dry‐matter concentration was standardized to 250 g/kg. There was no effect of additive treatment and harvest in the estimation of the biorefinery potential, but species was a significant variable in predicting liquid yield for the laboratory‐scale presses with higher liquid yield for mixed grass and legume. The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silage quality and liquid yield and liquid composition provides potential to predict the biorefinery potential based on equations developed for each separation method. This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to modify the silage production systems so that they bes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 green biorefinery process.  相似文献   
139.
为了应对长距离输水工程的水锤防护问题,分析了空气阀作用于波状管线有压输水系统发生水力过渡时的瞬态响应过程,提出了空穴增长和溃灭时间、管线最大含气率、最大压力峰值等参数的半解析公式,并由此探讨和研究影响空气阀水锤防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半解析解表明,位于空气阀下游的管段相对长度和管线高点的相对高程对系统的断流弥合水锤起了主导作用。将半解析解与特征线法数值解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随主变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分析了半解析解与数值解产生偏差的原因与半解析公式推导过程中几个假设的关系。结果证明,该文提出的半解析公式能够反映空气阀作为水锤防护装置时,主导断流弥合水锤压力峰值的关键因素。该研究可为水锤防护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0.
通过15N标记土壤的箱栽试验,探讨了地下部分隔作用对植物篱/大豆间作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根草/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吸N量,无隔和网隔处理比板隔处理分别增加20.1%和0.6%,香根草吸N量分别高出7.4%和24.2%;而紫穗槐/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吸N量,无隔和网隔处理比板隔处理分别降低28.3%和15.9%,紫穗槐吸N量依次降低14.3%和24.3%。香根草/大豆间作系统中,大豆植株15N丰度网隔处理低于无隔处理,而香根草15N丰度则表现为根系无隔时较高;紫穗槐/大豆间作系统中紫穗槐和大豆的15N丰度都表现为根系无隔时较低。在培栽条件下,间作抑制了大豆生长,影响到大豆N素的吸收利用;与大豆根系间相互作用抑制了紫穗槐生长,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香根草生长,推测根系分布在养分吸收利用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