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9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91篇
  311篇
综合类   307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以地面观测降水作为参照,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Little Washita River流域,对比分析了TRMM 3B42 V7,GPM-IMERG卫星降水和Stage IV雷达降水的精度,并用这3种降水产品驱动CREST分布式水文模型,评估了其水文模拟效用.研究表明:3种降水产品与地面降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通过了0.05置信水平检验;GPM-IMERG和TRMM3B42 V7卫星降水对无雨和微雨存在低估,对大雨和暴雨存在高估;总体上,Stage IV降水精度最好,其次GPM降水精度优于TRMM 3B42 V7.在水文模拟效用评估中,设定相同率定期,分别使用3种降水产品率定CREST模型参数,得到率定参数集后,在相同验证期对流域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对比结果表明:Stage IV雷达降水在小流域水文模拟中效果最好,GPM-IMERG次之,TRMM 3B42 V7模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2.
氮肥深施有助于提高旱地作物产量,但施氮深度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旱地小麦产量在不同降水年型的影响尚不清楚.利用1990-2020年气象观测数据,基于APSIM模型和数学统计方法探讨施氮深度对不同降水年型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模型模拟的小麦产量和生物量模拟值与观测值相关性决定系数(R2)>0.9、模型有效性指数(ME...  相似文献   
103.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存在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成熟两种现象,为了解其后代养殖性能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利用构建的一龄早熟家系和二龄正常成熟家系,评估了其子一代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存活率、产量、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1)正常家系的子一代在8月和10月的平均体重(70.45±18.62)g,(95.87±34.44)g高于早熟家系的平均体重(58.93±16.33)g,(95.56±25.26)g,甲壳长和甲壳宽在7、8和10月份,正常家系显著高于早熟家系,4-10月二龄正常成熟家系的特定增重率(SGR,(1.48±0.45)%/d)低于一龄早熟((1.65±0.12))%/d;(2)一龄性早熟家系完成生殖蜕壳的时间早于二龄正常家系,一龄性早熟家系在8月份的生殖蜕壳率为85%,高于正常家系(75%),但两者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就最终养殖效果而言,尽管正常成熟家系子代的存活率和平均产量比早熟家系分别高出14%和17%,但两种家系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河蟹二龄成熟家系子代在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优于一龄早熟家系子代。  相似文献   
104.
Women are under-represented in Indonesian legislatures, and those women who are elected are disproportionately from ‘elite’ backgrounds. This research sought 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s for women to succeed in politics in conditions of patriarchy and clientelist politics. Research in North Sumatera, Indonesia, revealed that many women did not make the conscious decision not to enter politics, but rather found that they had not established the required preconditions earlier enough in life. Patriarchal social norms and a transac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frustrate women's ability to acquire these conditions, yet they are also subject to change. Interviews with women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and women who had never contested an election revealed three sites that are critical to women either acquiring the preconditions to contest elections, or frustrating that pathway: the household, the ‘community’ and religious/ethnic associations. We demonstrate how women's actions in these sites transform the conditions to make them more conducive to women'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05.
宁夏引黄灌区按水文边界组建WUA合理规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利用世行三期贷款项目,按水文边界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WUA)过程中采取的有关措施和方法。鉴于目前国内对于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的合理规模问题仅限于理论探讨,缺少确定合理规模的具体可操作方法,结合宁夏引黄灌区WUA项目区自身的特点,通过对近两年监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得出了宁夏引黄灌区按水文边界组建WUA合理规模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0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龙羊峡水库年末消落水位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羊峡水库长期处于低水位运行,严重影响了其综合效益。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寻找影响水库年末消落水位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控制龙羊峡水库年末消落水位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长系列资料对逐步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优于逐步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07.
华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产业中地位较高,但长期灌溉造成了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严重亏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该研究利用APSIM模型对华北平原1986-2015年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情况进行模拟研究,为华北平原调整作物种植模式、农业水资源管理以及农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APSI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育期、产量及水分利用特征,其中生育期模拟结果的误差在5 d之内,产量、ET和下渗量模拟结果的R2均在0.84以上,表明该模型在华北平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华北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模式(M2Y1)年均产量(13 445 kg/hm2)最高,但耗水量(724 mm)也是最大,水分亏损(233 mm)最为严重;一年一熟种植模式(M1Y1)年均耗水量(534 mm)较小,水分亏损量(43 mm)最少,但产量(9 215 kg/hm2)较低;两年三熟种植模式(M3Y2)兼顾产量和耗水,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减少了耗水量,产量耗水综合效果最好,适合在华北平原推广实行。此外,该研究对栾城站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等不同降水年型下的3种种植模式产量耗水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华北平原降水资源对于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年降水量越大,作物产量越高,水分亏损量越少。  相似文献   
108.
通辽玉米滴灌灌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加合理制定玉米滴灌灌溉制度,以我国“节水增粮行动”为背景, 于2016年在内蒙古通辽开展玉米滴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根据试验区34 a的降雨资料进行降雨频率分析,选取不同水文年型的代表年,结合玉米滴灌试验得到实际耗水规律,对比6种灌溉处理在各生育阶段的变化情况,测定了株高、叶面积指数、玉米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中水处理作物性状及产量较高,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最佳灌水处理;以中水处理作为滴灌灌溉制度的参考依据,通过气象数据计算参考蒸发蒸腾量ET0.利用实际耗水量获取各生育阶段作物系数,结合代表年型的ET0计算需水量.根据降雨量,得到不同水文年型滴灌灌溉制度:枯水年覆膜滴灌灌溉定额1 575 m3/hm2,无膜滴灌灌溉定额1 785 m3/hm2;平水年覆膜滴灌灌溉定额1 125 m3/hm2,无膜滴灌灌溉定额1 425 m3/hm2;丰水年覆膜滴灌灌溉定额600 m3/hm2,无膜滴灌灌溉定额900 m3/hm2.  相似文献   
109.
灌丛沙堆是旱区灌丛植被水文过程的快通道,也是调节土壤水分平衡的关键点。以荒漠草原退化人工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沙埋的方式改变灌丛沙堆大小与形态,在连续监测分析基础上(2012—2016年),探讨了人工沙埋干预下灌丛沙堆土壤水文过程与水文效应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沙埋干预并未显著改变表层0—10cm主要的水文物理指标,但是显著提高了5—10cm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同时0—5cm初渗率显著降低;(2)沙埋干预明显提高了降水后表层0—5cm土壤的即时持水性,同时降水后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衰减过程呈现出很强的季节性变化;(3)2012—2016年生长季末沙埋处理的0—100cm土壤相对储水率分别为11.3%,-6.5%,4.5%,4.3%,15.7%,这种效应集中在0—60cm,对照处理下层土壤(60—100cm)水分含量的波动性更强。总体而言,沙埋干预对表层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提高了5—10cm土层水分入渗性能并降低了0—5cm初渗率;但是这种局部入渗性能的加强并未提高水分补给深度,上下层间水文联系反而弱化。沙埋干预的长期水文效应及其作为旱化成龄人工林适应性管理措施的适宜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跟踪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通过对陕北地区矮化(自根砧M9-T337)富士一年生长量及其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收集长时间序列气象资料,根据彭曼公式计算得出山地苹果幼树的潜在腾发量ETc与当年降水量进行对比,进而得出试验区第2年生幼树的需水规律。结果表明:在2017年的降水量条件下,试验区内降水量总和大于幼树需水量之和,但是在7月之前存在阶段性缺水问题;进一步分析得出,不管在湿润年、一般年、一般干旱年和特干旱年降水量条件下,由于陕北地区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匀性,虽然年内降水量足够满足果树生长所需水量,但在7月之前存在较为严重的水量亏缺,特干旱年甚至在10月之前都存在着水量亏缺,需要在果树萌芽前(3月)、枝条旺长期(4月)、花芽分化期(5,6月)以及开花期(7月)进行人为补充灌溉4~5次,根据前期降水量以及当前土壤含水量来确定灌水定额,灌水量范围选取果园田间持水量的60%~80%为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