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4篇
  15篇
综合类   9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4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31.
国内外口蹄疫的流行情况及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以传播迅速和发病率高而被国际兽医局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之首。该病不但严重危害畜牧业和经济,还对国家声誉、国际关系也有很大影响。本文在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口蹄疫文献的基础上,对其流行情况、防制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32.
[目的] 模拟未来短、中远期珠峰北麓朋曲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为该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基于朋曲流域(珠峰北麓)2010-2020年的土地覆被数据,综合考虑人为和自然两大要素12项驱动因子,采用Markov-FLUS模型,对朋曲流域自由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未来情景下的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了模拟。 [结果] ①2020年朋曲流域土地覆被实际情况与Markov-FLUS模型模拟情况的总体精度(OA)为90%,kappa系数为0.82,精确度较高,模型可用于该区未来情景模拟; ②2010-2020年朋曲流域5种土地覆被类型发生变化,其中,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变化最为明显,林地面积增加778.16 km2,草地面积减少726.89 km2; ③朋曲流域未来情景的模拟结果显示:在自由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3种不同情景下,短期内草地和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变化较大,中远期除草地、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变化较大以外,林地面积变化开始增大;无论是短期还是中远期来看,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均呈持续减少趋势。 [结论] 维持朋曲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注重耕地永续利用;生态保护情景下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相互转换受到限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33.
改善畜床环境对减小猪肢蹄损伤发病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良的畜床环境是导致母猪肢蹄损伤发病率高的关键因素。为探明不同畜床环境对猪肢蹄损伤发病率影响的差异,对采用不同畜床饲养的母猪进行了观察和对比试验。发现冷、硬、潮混凝土畜床上的母猪肢蹄损伤发病率高达37.7%,全漏缝地板畜床发病率为30.5%,局部漏缝地板发病率则在25%。简易节能型畜床肢蹄损伤发病率仅为5.18%,使猪肢蹄损伤发病率下降了70%~80%,这一结果证明,通过改变畜床材料和结构来改善畜床环境的新思路、新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34.
[目的] 探讨内蒙古阴山北麓饲用燕麦抗氧化酶活性对氮肥的生理响应及差异变化,研究适宜的施氮量。[方法] 以饲用燕麦(Avena sativa)“三星”为材料,设置0、150、200、250、300、350 kg/hm2施氮水平,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分别追施氮肥用量的15%、35%、30%和20%,于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测定分析饲用燕麦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饲用燕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MDA的含量逐渐降低。3个时期的饲用燕麦叶片POD活性均在施氮水平为250 kg/hm2时最高;孕穗期和灌浆期的饲用燕麦叶片SOD活性在施氮水平为250 kg/hm2时最高;孕穗期和抽穗期饲用燕麦叶片CAT活性在施氮水平为300 kg/hm2时最高,灌浆期CAT活性在施氮水平为250 kg/hm2时最高。[结论] 内蒙古阴山北麓施氮肥对饲用燕麦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低氮促进、高氮抑制,适宜施氮量为250 kg/hm2。  相似文献   
435.
436.
为了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林牧交错带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变化趋势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林草交错带固沙防风等生态恢复工程提供科学气象参考依据,利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牧业气象试验站1994—2019年观测的榆树、小叶杨和紫丁香3种木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 相关系数、散点图等方法,分析了近26 年气候变化对大兴安岭西麓林牧交错带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6 年,大兴安岭西麓植物生长季气温显著升高,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榆树、小叶杨和紫丁香3种木本植物花芽开放期提前,落叶末期推后,且落叶末期推迟天数较多,平均每10 年分别推迟9.6、7.5 和8.5天。生长季显著延长,平均生长季分别为160~164天。气温是影响榆树、小叶杨和紫丁香春季花芽开放期和秋季落叶末期的关键气象因子。3种木本植物春季花芽开放期的提前对温度上升的响应是显著负相关关系,落叶末期推后对温度上升的响应显著正正相关关系。说明气候变暖背景下,3种木本植物花芽开放期提前,落叶末期推迟,生长期长度增加;且推迟天数较花芽开放期提前天数更大,说明气候变化对木本植物落叶末期影响更明显,落叶末期对生长季长度增加的贡献更大;大兴安岭西麓林牧交错带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变化主要是受气温的影响,与降水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37.
为探索织锦巴非蛤斧足颜色差异的分子机制,以指导高品质织锦巴非蛤的选育工作,本研究对织锦巴非蛤橘黄色和浅白色的斧足进行二代和三代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分析。二代测序结果显示:6个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6.90 Gb,GC含量为35.30 - 38.21 %,Q30碱基百分比在94.43 %及以上;三代测序结果显示,橘黄色斧足组和浅白色斧足组分别得到16 968、21 611条高质量转录本,将其与各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获得5 058条有注释信息的全长转录本。以三代全长转录本作为参考序列,将二代数据比对回参考序列,鉴定到57个差异表达转录本,其中,橘黄色斧足组相对于浅白色斧足组有34个差异转录本表达量上调,23个差异转录本表达量下调。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随机挑选的12个差异表达转录本进行验证,其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肌肉成分、能量代谢等都影响织锦巴非蛤斧足颜色的调控,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调节着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肌钙蛋白(Troponin)是肌肉的重要组成成分,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 AK)参与了色素富集过程中的能量供应。由此推测PPARs、肌钙蛋白和AK在织锦巴非蛤色素富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