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林业   63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177篇
  395篇
综合类   35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的典型区域大安市为研究对象,在GIS平台下,根据1986年,1996年和2000年TM影像解译获取的景观动态数据,分析近15年大安市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并应用Markov模型预测大安市景观格局动态,结果表明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2050年荒漠化土地将占土地总面积的42.30%,高-中覆盖度草地,水域,沼泽将大面积退化,分别仅占1986年水平的48.69%,24.71%和22.74%。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了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近15年来筑路、开荒等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气候因子的变动有利于土地荒漠化过程的发展,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背景因子;水文因子迭加了人类的无序开发、利用,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2.
乌兰布和沙漠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兰布和沙漠为研究靶区,以GIS和RS技术为手段,利用解译的1986,1995,2000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其景观基质差异较大,1986年为沙漠和其他未利用土地,1995年为沙漠和草地共同构成,呈现出复合型特点;而2000年之后,沙漠以其57%以上的面积而成为唯一的景观基质.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稳定性来看,耕地、建设用地和沙漠的稳定性最强,在不同时间段内,其保持自身面积不变的比例均在85%以上.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方向来看,最重要的转化方向有两个,一是林地、草地、水体、建设用地向耕地的转化;一是耕地、林地、水体和建设用地向草地的转化;另外盐碱地、沙漠和其他未利用土地之间的相互转化也非常重要.从不同时期土地图斑随时间的双向变化分析发现,该区域既有退耕还林还草、积极治理沙漠、改造盐碱地的事实,也同时存在着毁林毁草开垦荒地,以及荒漠化土地扩展的现实.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为降水、人口和牲畜数量,以及农牧业经济地位变动,同时大的政策因素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3.
55年来黄土高原边缘地区耕地动态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地处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地带的大同市耕地现状和1949—2003年间耕地总量变化进行分析,同时采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大同市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变化特征分析,得出55年来大同市耕地面积变化具有2—3年和6年左右的年际尺度周期变化,并预测未来大同市耕地面积变化趋势;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得出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为人口因素、农业现代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三个方面,所得结论有利于在科学的指导下采取措施稳定耕地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相关省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青海省近50年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耕地减少是全国和各省耕地变化的基本趋势,本文根据青海省现有的统计资料,分析了青海省54年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青海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并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5.
人的视觉、听觉、知觉和内部感觉等在安全行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这些感觉,并在行车过程中保持各种感觉的协调,才能做到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26.
驱动式圆盘犁是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高效、节能的耕地机具.本文介绍了驱动式圆盘犁的国内外研制情况与水平,并对市场前景作了分析,提出在国内进一步开发有关驱动式圆盘犁产品的建议.研究结果可供驱动式圆盘犁产品设计和制造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7.
针对机耕道场景下自动驾驶农机行驶的安全性、平稳性与规划实时性的实际需求,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规划的局部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基于有限状态机构建农机机耕道行驶模式,其次采用横纵向解耦的方法,通过改进状态栅格法分别对农机速度行为和轨迹行为进行决策,随后利用二次规划方法生成满足多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农机轨迹和速度,得到最优路径,最后在多种行驶环境中进行仿真和实车试验,行驶参考速度为2 m/s。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在绕行静态障碍物场景中,规划轨迹的平均绝对曲率为0.021 m-1,最大绝对曲率为0.056 m-1,平均绝对横向误差为3.23 cm,最大绝对横向误差为8.69 cm,农机与障碍物外轮廓的距离大于0.76 m;在规避相向行驶、同向行驶和横穿机耕道的动态障碍物场景中,规划速度的平均绝对速度误差为0.08~0.12 m/s,绝对速度误差小于0.38 m/s,加速度变化范围为-0.38~0.44 m/s2。在规划周期为200 ms的仿真试验中,本文算法平均耗时48 ms,最大耗时75 ms,相比采用静态状态栅格法平均耗时减少38 ms,算法效率提升44%。研究结果可为机耕道场景下的农机局部路径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8.
分析了传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机驱动电路H桥的工作特性。简单介绍了目前H桥电路专用驱动芯片,分析了在EPS的H桥电路中不使用专用驱动芯片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几种H桥上管驱动电路的可行方案。这些方案在我们开发EPS的过程中均经过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29.
北京怀柔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990~2005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信息源,通过GIS手段,分析怀柔水库流域近15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怀柔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表明:流域内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的面积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灌木林面积下降趋势明显,农田面积总体变化不大;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与人口因素关联度不高。  相似文献   
30.
针对无人驾驶拖拉机加减速导致的作业平稳性低和燃油经济性差等问题,该研究基于CVT(constant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无级变速传动)拖拉机,设计了一种基于贝尔曼最优性原理的最小跃度多项式局部速度规划算法。基于贝尔曼最优性原理和最优控制思想设计全局规划目标、局部规划目标及约束,提出基于最小跃度多项式的局部速度规划算法并开发速度跟随控制系统。田间试验表明,相对于无最优化调速技术的对照组,U型掉头的速度误差平均值和均方根分别降低42.31%和50.75%,加速度平均值与方差分别降低8.26%和16.36%,跃度平均值与方差分别降低7.65%和14.23%,发动机转速方差降低63.36%,发动机扭矩百分比方差降低60.26%,瞬时油耗方差降低71.25%,总油耗降低2.37%。直线行驶调速效果呈现相同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速度误差平均值和均方根分别降低9.45%和11.14%,加速度平均值与方差分别降低6.03%和13.68%。跃度平均值和均方根分别降低1.55%和3.59%。发动机转速方差降低31.78%,发动机扭矩百分比方差降低25.13%,瞬时油耗方差降低31.82%,总油耗降低2.48%。所提方法满足无级变速拖拉机无人驾驶速度平稳切换需要,并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