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1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9篇
  37篇
综合类   218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0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影响夏菊花品种成花诱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2.
【研究目的】该文研究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LED光源的研发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菊花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s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625±20)nm]、蓝光[(460±20)nm]、远红光[(730±20)nm]和绿光[(530±20)nm],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荧光灯作为对照,对组培苗形态、生根,色素含量,碳氮代谢及抗氧化酶系活性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菊花组培苗在红光下徒长,能效最大。蓝光下矮壮,根系活力最大,复合LEDs光质下,组培苗形态正常。RBG处理的菊花组培苗叶片色素含量最高。红光有利于叶绿素b的合成,蓝光有利于叶绿素a的合成。单频红光处理的菊花叶片淀粉含量最高,RBG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LEDs光质处理的叶片C/N比高于荧光灯。【结论】LEDs光源系统将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的理想光源。  相似文献   
23.
灯照控制菊花花期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栽培工作中,针对旧式的灯照控花方式存在的弊端,从理论上分析其科学的含量,着意从多方面去改善和革新现有的灯照控花方法,致力于提高菊花的花期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24.
地被菊地栽抗旱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地被菊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个地被菊品种(铺地雪、落金钱、紫勋章、新红)和早小菊(CK)为材料,抗旱性试验在防雨棚内进行,各品种采取随机区组排列,缓苗成活后,整个生长周期进行控水试验,记录各品种的生长发育状况,比较它们的耐旱能力。[结果]在地栽控水的条件下,地被菊的株高、冠幅的增长率是逐渐降低的。4个地被菊品种的冠幅增长率、分枝能力、花朵数量、地上、地下部干物质量均大于对照早小菊。根冠比大小依次为:新红>落金钱>紫勋章>铺地雪>早小菊。在整个生育周期没有灌溉的条件下,地被菊植株仍然生长健壮且开花繁茂。[结论]新红、落金钱和紫勋章地被菊品种抗旱性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25.
昆明地区菊花病毒病的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昆明地区菊花种植较为集中的花卉基地和公园采集208份病毒症状明显的菊花病标样,通过鉴别寄主反应、电镜观察、血清学反应以及RT-PCR扩增,鉴定出危害菊花的病毒病原有:菊花B病毒(CVB)、番茄不孕病毒(TAV)、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其中CVB为侵染危害菊花的优势病毒,占52.5%,田间多数情况下是与TAV,PVY,PVX等病毒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重要害虫绿盲蝽在杭白菊园发生动态和防治措施,遂于2012年选桐乡市主栽品种早小洋菊、晚小洋菊、异种大白菊园及3品种分别与桑树间作园,自6月初每半月调查1次。结果发现,7月底—8月初、9月上中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出现3个虫口高峰,以最后1个历时最长、虫口密度最大;绿盲蝽若虫和成虫嗜好花蜜,可长时期潜入花朵中刺吸;纯菊园中,异种大白菊园虫口最少,晚小洋菊园虫口最多;间作园中,晚小洋菊-桑树间作园虫口最多,早小洋菊-桑树间作园虫口最少。药效试验表明,新型农药锐劲特效果较好。建议在10月上旬实施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27.
地被菊幼嫩花瓣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地被菊幼嫩花瓣为试材,进行了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被菊幼嫩花瓣是诱导愈伤组织的良好材料。当培养基中2.4-D和NAA浓度为0.5~2mg·L-1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达87.2%以上,并且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结构疏松,易于分割。在分化培养基MS+KT2mg·L-1+IAA0.5mg·L-1上,芽分化率可达92.5%。不同接种方向对地被菊花瓣不定芽形成无显著影响。地被菊花瓣培养芽的分化率以基部组织为最高(94%),中部和上部组织分化率则逐渐变低。经培养得到的再生植株与原品种相比在形态上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28.
以秋黄切菊花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菊花体内物质运转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供钾水平(K_130mg·L~(-1),K_220mg·L~(-1),K_3400mg·L~(-1)),K_2处理株高、花茎、花枝鲜重及花序干物重在盛花期明显优于 K_1和 K_3;K_1处理因供钾不足,菊花株高增长缓慢,蕾期、盛花期分别比 K_2和 K_3延迟2d 和1d;K_3因供钾水平过高,反使体内糖分、钙、镁和干物质的累积速率低于 K_2,糖分累积比 K_2延长了6d,但有利于延缓菊花的衰老、茎增粗及脚叶养护。  相似文献   
29.
菊属7个种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该文选择菊属(Dendranthema(DC)DesMoul.)7个野生种进行了正交设计的人工种间杂交试验,对各种间杂交结实率及杂种F1植株的形态变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倍性相同或相近的种间杂交结实率较高;毛华菊(D.vestitum)与野菊(D.indicum)种间杂交较易成功,且能获得较多具明显形态变异的F1植株,而以紫花野菊(D.zawadskii)为亲本的杂交组合结实率低且仅有较少具变异形态的杂种苗,此外,还对种间杂交在菊属植物进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旨在为探讨菊花起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培育案头菊的关键是在选择适宜品种的基础上,根据菊花阶段发育规律,灵活合理运用土、肥、水、激素等各项技术管理措施进行生长促控,从而达到盆小、株矮、叶茂、花大的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