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19篇
农学   34篇
基础科学   83篇
  96篇
综合类   425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9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兴 《防护林科技》2015,(4):22-23,32
通过分析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造林成活率的调查,对辽宁西部半干旱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整地造林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地比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22.4~25.1个百分点,保存率提高18.0~19.5个百分点,整地造林效果显著;造林整地后土壤容重降低6.62%~12.58%,土壤孔隙度增加25.13%~32.89%,土壤全氮提高45.92%~61.60%,速效氮提高7.87%~38.05%,速效磷提高5.02%~36.33%,速效钾提高16.35%~46.22%,不同整地方式均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22.
李非 《中国稻米》2014,20(5):65-67
以常规施肥方式为对照,通过对比3种氮肥施用比例应用效果,探索了适合辽北地区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氮肥中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以6∶4较为合理,结合晒田能够有效控制水稻无效分蘖,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进而增加产量,与常规施肥方式相比产量增加18.6%。  相似文献   
23.
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栽培技术是影响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综述了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历程,包括育秧技术、移栽技术、节水稻作技术、施肥技术和稻田综合利用技术,探讨了目前辽宁省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展望了辽宁未来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
基于AHP-熵权TOPSIS模型的辽宁省各城市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定量分析评价辽宁省各城市土地承载力状况并对其障碍因子进行诊断,为辽宁省土地利用合理开发提供建议,也为区域土地承载力评价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18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获得土地各类型用地面积并结合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HP-熵权TOPSIS模型,对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土地承载力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辽宁省城市分别呈现不同的承载力状态。盘锦市、大连市以及沈阳市土地承载力相对较高,但社会子系统是制约其土地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鞍山市和营口市承载力表现为相对低的状态,其经济子系统的是制约土地承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结论]辽宁省各城市土地承载力距离其理想状态还有着一定距离,应促进社会、经济、资源3个子系统协调发展进而提高土地承载力。  相似文献   
25.
为了明确气候变化对辽宁省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基于1968—2017年气象站点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运用M-K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省春玉米生长季各气候要素、干湿变化特征及其与春玉米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除丹东呈增加趋势外,其它地区呈现减少趋势; 大部分地区温度呈现升高趋势,风速呈显著减弱趋势,相对湿度变化趋势不显著; 日照时数除辽阳、本溪呈不显著增加外,其他地区呈减少趋势。降水、最高温和平均温是影响辽宁省春玉米产量的重要因子,尤其是朝阳、葫芦岛、锦州、阜新和大连地区,春玉米对这些要素更敏感,与降水量正相关,与最高温、平均温负相关,未来降水量减少、温度升高将不利于这些地区春玉米生长。随着位置东移降水量逐渐以负效应为主,温度逐渐表现为正效应。除阜新、抚顺、本溪等部分地区呈现干旱化外,其他地区表现为不显著的湿润化趋势。朝阳、葫芦岛、阜新等地区春玉米产量对6月、7月的干湿变化较敏感,易受旱减产; 干旱化将使阜新春玉米生产形势变得严峻,朝阳、锦州、大连地区湿润化对春玉米生长有利; 沈阳、鞍山、辽阳和营口地区5—9月的干湿状况均对春玉米产量有影响,抚顺、本溪、铁岭等地区则易受6—8月的干湿状况影响,这些地区当前较适宜春玉米生长; 丹东地区易受涝减产,且湿润化趋势将会对该地区玉米生产造成不利影响。辽宁省不同气候要素及干湿变化对不同地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效应有正有负,程度也各不相同,各地应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措施促进玉米丰产。  相似文献   
26.
农业标准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介绍辽宁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成效,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工作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加快辽宁省农业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27.
该文阐述了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和审定标准,大豆区域试验技术要点分别为试验地的选择、播种前的室内准备、区试田播前准备、适期播种,严把播种环节、试验田间管理及调查记载、收获和取样及室内考种和总结。并介绍了辽宁大豆区域试验普通型品种和优质性品种的审定标注。为大豆品种的审定提供准确、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利用1980-2012年间的统计数据,对辽宁省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呈现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主要是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的。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近年略有增加,主要是由水稻和玉米面积增加导致的;经济作物表现为波动趋势,其中油料作物呈现出较为强烈的波动,主要是由花生和向日葵面积变化导致的。  相似文献   
29.
阐述辽宁省玉米生产的重要意义及玉米产业在辽宁省农业格局中的基础性地位,展望全省玉米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根据新时期玉米产业的属性和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辽宁省发展玉米产业的主要措施,为加快辽宁省玉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柞树是辽东山区的主要阔叶用材树种,在天然次生林的分布中,柞树占据的面积较大,并以蒙古栎和辽东栎为多。为了充分利用该树种的经济价值,对其成熟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柞树的数量成熟和经济成熟期,均在50年左右;工艺成熟,小径原木和车辕材55年时进入工艺成熟期,一般原木80年后才到来;柞树55年时开始心腐,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加重.初步认为萌生柞树的主伐龄为5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