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林业   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21篇
  71篇
综合类   114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根区局部灌溉(PRI)是新的高效节水技术,由于创造了一个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的环境,从而影响土壤水分养分利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PRI和有机无机氮(N)比例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以及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土壤N、磷(P)含量的影响。试验设3种灌溉方式,即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固定部分根区灌溉(FPRI)和3种有机无机N比例,即100%无机N(F1),70%无机N+30%有机N(F2),40%无机N+60%有机N(F3)。与CI相比,PRI玉米耗水量减少7.7%~17.1%,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2.4%~14.1%;玉米生长后期PRI湿润区土壤速效N和P含量较低,而PRI干燥区则较高。3种灌溉处理时,与F1相比,F2和F3时玉米总干物质质量和耗水量有所增加,从而玉米WUE分别提高5.5%~10.8%和0.5%~7.9%。这表明PRI和适当有机N比例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且FPRI较APRI易造成干湿区域土壤速效N和P含量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2.
不同根区温度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日光温室黄瓜幼苗不同根区温度的处理[适温(CK)21—23℃、亚适温14—16℃、低温8—10℃],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CK)相比,亚适温和低温处理,(1)降低了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全株干重,而增加了地下部干重和根冠比;(2)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8)、胞间CO2浓度(Ci),增加了叶绿素a/b值。品种津春3号(J3)比津春2号(J2)表现出一些较强的根系耐低温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3.
通过对设施黄瓜进行灌水量、灌溉方式、水氮根区位置的不同耦合,研究了局部根区灌溉下不同水氮耦合措施对设施黄瓜生长、土壤中硝态氮分布及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量、灌溉方式、水氮根区供应位置对黄瓜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存在着不同的交互作用.亏缺灌溉量处理的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均低于相应灌溉方式下的正常水量处理.相同灌溉量处理条件下,交替根区灌溉的黄瓜生物量与产量显著高于两侧均水均氮处理,以正常交替水氮异区处理黄瓜地上部生物量及果实产量最大,分别达到1 143kg/hm2(干重)和1.75×105 kg/hm2(鲜重);而固定根区灌溉下,尤其在水氮异区条件下,生物量与产量则下降.在亏缺灌溉量下,交替根区灌溉处理的黄瓜生物量以及产量与常规充足灌溉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正常灌溉量条件下,通过对局部根区灌溉下不同水氮耦合对土壤中硝态氮分布的分析表明,施氮是造成土壤中硝态氮积累的原因,土壤水分的垂向运动是影响硝态氮向下淋洗的一个主要因子.固定水氮同区、交替水氮同区处理硝态氮向下淋洗较强,水氮异区处理硝态氮向下淋洗相对较弱.交替水氮异区处理氮素主要累积在0-110 cm土层,深层累积量显著低于其他水氮耦合处理.综合黄瓜生长、土壤硝态氮淋洗等因素考虑,交替水氮异区处理是最佳的水氮耦合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4.
采用分室根箱试验,研究了小麦—水稻体系条件下紫色土根区与非根区土壤不同形态锌含量变化动态特征,以期为麦稻轮作制中合理施用锌肥及作物锌营养调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麦稻体系条件下,小麦和水稻生长后期,根区交换态锌含量比对照(不种作物处理)分别增加了0.83和0.59 mg/kg,与对照相比两者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淹水促进了水溶性锌向根区的扩散,非根区交换态锌和有效态锌明显降低.由小麦季过渡到水稻季,促进了土壤中的矿物态锌向有效态锌转化,使土壤中交换态、松结有机态锌含量均高于对照土壤,且随着距离根区越近这种作用越明显.小麦锌吸收主要来自于根区,而对于水稻则可以利用更大范围的土壤有效锌.  相似文献   
145.
为了研究根区施用硝化抑制剂(DMPP)对日光温室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与土垄栽培黄瓜产量及根区N2O和CO2排放的影响,设置5个处理:CK(土垄栽培,不施氮肥)、SC(土垄栽培,常规施氮肥)、SC+D(土垄栽培、常规施氮肥配施DMPP)、SSC(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常规施氮肥)、SSC+D(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常规施氮肥配施DMPP),分析了DMPP对黄瓜根区N2O和CO2排放的影响机制和对黄瓜产量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显著增加了设施蔬菜地N2O累计排放量和黄瓜总产量。与SC处理相比,SSC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CO2累积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分别减少27.9%、30.2%、30.1%(P<0.05)。SC+D处理显著降低全球增温潜势27.5%(P<0.05);相比SSC处理,SSC+D处理显著降低全球增温潜势29.8%(P<0.05)。与CK相比,SC、SC+D、SSC和SSC+D处理的黄瓜总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23.7%、138.0%、130.0%和138.7%。与SC处理相比,SSC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产量和地上部、根系的干物质量,分别为5.1%、8.4%、66.1%。综合考虑N2O和CO2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黄瓜产量,推荐施用DMPP条件下起垄内嵌式基质栽培为较优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6.
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幼苗上部根系(以玉米幼苗节根发生部位为上端,0~3.5cm为上部根系,3.5cm以下为下部根系)在不同的水分胁迫下[(露置在空气中,模拟水分胁迫(W1);露置在空气中与浸没于营养液中循环进行,模拟干湿交替(W2);浸没于营养液中,模拟正常水分供应(CK)]对玉米不同根区的根系及其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幼苗上部根区持续性的水分胁迫或周期性的水分胁迫可以明显促进其根系生长及功能的提高。在根系干质量、初生根长度、次生根长度和根系活力上,各处理均表现为W1>W2>CK,其中W1处理分别比CK增加了120.6%、76.1%、35.8%、13.6%,W2处理分别比CK增加了47.4%、32.9%、14.2%、8.1%。而地上部干质量和整株干质量各处理之间则表现为W1根区水分胁迫可以使其下部根区的根系产生补偿效应,根系旺盛。玉米幼苗上部根区干湿交替可以有效地协调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的矛盾,对有限的干物质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产生最大的超补偿。  相似文献   
147.
为了优化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SSC)的垄高参数,于2018年在冬季日光温室内进行甜椒栽培试验。试验设置土垄(SR)、标准垄(NR)、矮标准垄(NRs)和土壤沟嵌(SE)共4个处理,以探究栽培垄高度对根区温热特性、垄侧土壤缓冲能力以及甜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高温时段,起垄高度越高则根区温度越高,相同垄高的NR处理比SR处理白天平均温度高1.07℃;夜间低温时段,NRs处理根区温度最高,比SR处理根区温度高1.77℃;12月27−31日连续5 d观测表明,各处理根区昼夜平均温度在17.03~18.55℃。起垄高度对甜椒的株高和茎粗有显著影响,起垄越高,甜椒植株生物量越高,NR处理的地上和地下干鲜重均为最优。但是,NRs处理的甜椒产量更高。与SR处理相比,NR和NRs处理甜椒产量分别提高43.0%和50.9%。综上所述,在相同水肥条件下,起垄高度对根区温度的改变在1.52℃范围内,NRs处理能够提高夜间根区温度;虽然高垄(NR)能够促进甜椒植株生物量,但适量降低垄高(NRs)更有利于甜椒产量的提高。因此,垄高10cm的SSC可通过提高根区夜间温度,从而提高SSC的生产性能,更适宜应用于日光温室甜椒生产。  相似文献   
148.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秸秆发酵物对设施蔬菜根区温度及CO2释放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内以番茄为供试材料,设置未填埋秸秆(CK)、水稻秸秆(T1)、玉米秸秆(T2)、番茄秸秆(T3)及豇豆秸秆(T4)共5个处理,以垄沟填埋的方式施入土壤,检测冬季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番茄的根区温度、CO2释放及番茄生长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4个秸秆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光温室根区温度和填埋区CO2释放量,促进番茄生长。其中,番茄秸秆(T3)效果最好,其根区温度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42和2.03 ℃,CO2释放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较CK提高了276和387 mg·m-3,并促进了番茄的生长,主要表现在提高了番茄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片叶绿素SPAD值。因此,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使用以番茄秸秆为主的垄沟填埋物料的方式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9.
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卧式密集烤房,研究了不同成熟度条件下烟叶片中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鲜烟叶中所含的香气物质经过烘烤大部分成份的含量下降,但在不同烘烤阶段,烟叶中香气物质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多数成份在0小时至12小时或36小时至48小时含量增加,48小时后减少。因此在适熟烟叶条件下延长变黄时间,使烟叶充分变黄后再缓慢升温定色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50.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穷  边巴多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27-10128,10266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方法]在冷杉林1hm2样地内用网格法分3层取土样(共18个),同时在标准木4个方向(共12个)、根区和非根区(共24个)取样,并测定养分含量。[结果]冷杉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A层〉B层〉C层,全效和速效N、P、K含量总和均以B层最高,3层中均以全效K和速效K含量最高;标准木四周西边(下坡)有机质含量最高,全效N、P、K总含量南边最高,且根区总含量高于非根区。[结论]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林中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和标准林木个体附近养分含量均较高,为该区域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植被更新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