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目光温室黄瓜幼苗不同根区温度的处理[适温(CK)21~23℃、亚适温14~16℃、低温8~10℃],结果表明,与适温处理(CK)相比,亚适温和低温处理的黄瓜幼苗,①根系中N、P、K、Mg的含量增加,而Ca、Fe、Mn、Cu、Zn的含量降低;②茎中N、K、Ca、Mg、Fe的含量增加,而P、Mn、Cu、Zn的含量降低;③叶片中K的含量增加,而N、P、Ca、Mg、Fe、Mn、Cu、Zn的含量降低。津春3号(J3)比津春2号(J2)在维持矿质元素含量相对稳定上表现出一些较强的根系耐低温胁迫的能力;④根系体积、吸收面积、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都增加。降低根区温度虽然增加了黄瓜幼苗一些元素的含量,但同时也使叶片中除K以外的其它元素含量都降低。降低含量的元素作为限制性因子最终还会阻碍地上部的生长发育。这些结论为低温季节日光温室中黄瓜品种的合理选择和更好地改善根区温度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温光处理对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个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津春4号"和"戴多星"为试验材材,研究正常温度和光照条件(T1)、30/25℃昼夜亚高温(T2)及30/25℃昼夜亚高温结合黑色遮阳网遮阴(T3)对黄瓜幼苗生长状态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16 d亚高温结合遮阴条件下,黄瓜幼苗株高和下胚轴长度较对照显著增加,下胚轴粗显著降低,鲜重和干重显著减少,子叶及第一片真叶面积变小,表现出明显的徒长状态;亚高温结合遮阴处理使黄瓜幼苗叶绿素a、b及总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根冠比下降、根系活力降低。研究结果证明,亚高温结合遮阴引起黄瓜幼苗严重徒长,单一亚高温处理使黄瓜幼苗发生轻度徒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根区不同温度处理对3种黄瓜幼苗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为冬季黄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瓜品种津优35号自根苗(以下简称"自根")、黑籽南瓜嫁接苗(以下简称"黑籽")、白籽南瓜嫁接苗(以下简称"白籽")为试材,通过自行研制的根区温度控制装置,将黄瓜幼苗生长期的根区温度分别控制在适温(18~20℃,对照)、亚适温(13~15℃)、低温(8~10℃)条件下,研究根区不同温度对黄瓜幼苗碳氮代谢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亚适温和低温处理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片的Rubisco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其中低温处理下以上3种酶的活性最低。(2)随着根区温度的降低,黄瓜叶片中淀粉、蔗糖、果糖含量逐渐降低。(3)亚适温和低温处理抑制了黄瓜叶片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低温处理下以上3种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4)亚适温和低温处理降低了黄瓜叶片和根系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5)亚适温和低温处理下,"黑籽"的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物质含量高于"白籽"和"自根",低温处理下"黑籽"的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最高,"自根"的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最低。【结论】亚适温和低温处理均抑制了黄瓜幼苗碳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及物质含量,增加了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此外,低温胁迫对"黑籽"的影响最小,其抗逆性最强,"白籽"次之,"自根"的抗逆性最弱。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物质冠菌素提高黄瓜幼苗耐冷性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植物生长物质冠菌素对黄瓜幼苗耐冷性的影响,以冷敏感黄瓜品种津春四号幼苗为材料,在第2片真叶完全展开时分别用0(对照CK)、0.000 1、0.001、0.01和0.1μmol/L浓度的冠菌素溶液进行叶面处理,然后在(5±1)℃下低温胁迫4 d。结果表明:0.001μmol/L冠菌素处理的黄瓜幼苗低温胁迫后,冷害指数比CK降低了44.9%,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CK提高46.7%、99.0%、48.2%和43.1%,而电解质渗漏率含量比CK降低了27.8%,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适宜的冠菌素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耐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温对彩椒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揭示低温对其伤害机制。[方法]以黄色甜椒花仙子为试材,采用营养钵育苗研究偏低温T1 (19℃/12℃昼/夜)、临界低温T2 (15℃/8℃昼/夜)和对照(CK,25℃/18℃昼/夜)处理对彩椒幼苗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临界低温T2处理抑制彩椒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程度强于偏低温T1;T2与T1处理间彩椒幼苗的叶片数、根长、干重、根冠比、根体积、光合速率、气孔限制值、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合性能指数(PI)的降低程度达到显著差异(P0.05);T2处理彩椒幼苗的株高、叶片数、根体积、光合速率、气孔限制值和PI与CK相比依次降低了35.77%、51.32%、93.94%、66.40%、46.91%和57.77%。相关分析表明,低温胁迫下彩椒幼苗光合速率(Pn)与根冠比(R/T)、细胞间隙CO_2浓度(Ci)和PI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T1和T2处理对彩椒幼苗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低温时气孔限制是导致彩椒幼苗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可根据彩椒幼苗株高和叶片数来判断其受到低温胁迫程度。  相似文献   

6.
低温对番茄幼苗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中杂9号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对番茄幼苗植株生长和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具4片真叶的幼苗在5℃/5℃(昼/夜)、10℃/10℃(昼/夜)低温条件下胁迫6d后,光合色素含量明显减少,与对照(CK)25℃/18℃(昼/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根鲜重、茎叶鲜重、根干重、茎叶干重均低于CK,茎叶鲜重、茎叶干重和根冠比与CK有显著性差异,在5℃/5℃条件下,根鲜重、根干重分别为CK的61.6%、76.2%,10℃/10℃下分别为对照的82.2%、94.0%;低温胁迫3d后,番茄幼苗的各项光合参数与CK相比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摘要: 为了探讨弱光下长期亚适温和短期低温对黄瓜叶片光合机构的影响机理的差异,本文研究了两种逆境对黄瓜气孔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7d)弱光亚适温处理(Ⅰ)后,黄瓜叶片的Gs和Ci降低;短期(3d)弱光低温处理(Ⅱ)的Gs明显降低,而Ci升高。条件改善后,前者的Gs和Ci均上升;而后者的Gs增加,Ci降低。处理后当天测定,长期弱光亚适温处理叶片的气孔多数处于关闭状态,而短期弱光低温处理的气孔开张比和开张度显著大于CK。表明较长时间的弱光亚适温处理Pn的降低与气孔开度减小显著相关;而短时间的弱光低温处理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叶肉因素。长期弱光亚适温处理后淀粉粒数明显减少,而短期弱光低温处理黄瓜幼苗的生长过程基本停止,物质运输严重受阻。  相似文献   

8.
以8个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弱光条件下亚适温对黄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经过14 d亚适温处理后,‘津优5号’、‘津优1号’、‘沃优2号’和‘津优35号’长势较好;与适温对照相比,这4个品种电解质渗漏率增加较小,叶绿素(a+b)含量降低较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较大。表明在弱光条件下这4个品种对亚适温的适应能力优于其它参试品种,适宜在我国北方冬季日光温室栽培。  相似文献   

9.
钙对弱光亚适温下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钙对弱光亚适温下黄瓜光合功能的影响机理,为寻找缓解弱光亚适温逆境障碍的有效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0mmol·L-1CaCl2溶液喷撒黄瓜幼苗,清水处理作对照,连喷5d后利用光照培养箱模拟弱光亚适温条件对黄瓜幼苗进行处理。【结果】弱光亚适温胁迫使黄瓜幼苗的光合诱导时间延长,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羧化效率(CE)、表观量子效率(AQY)、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qP)及电子传递速率(ETR)等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升高。胁迫前用10mmol·L-1CaCl2预处理,黄瓜幼苗的光合诱导时间缩短,Pn、Gs、Ci、CE、AQY、qP、ETR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NPQ有所降低。【结论】弱光亚适温下气孔与非气孔限制因素同时存在,气孔导度下降和碳同化降低都是引起黄瓜光合速率降低的重要原因。Ca2+对减轻弱光亚适温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黄瓜幼苗保护性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以山农5号(耐寒品种)、津优1号(较耐寒品种)和津春4号(冷敏感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黄瓜幼苗几种保护性酶和几种逆境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6℃和8℃低温锻炼的黄瓜幼苗,能明显提高冷胁迫下黄瓜幼苗SOD、POD、CAT酶活性,其中,6℃和8℃处理的效果要好于4℃处理。冷胁迫下,经过4℃、6℃和8℃低温锻炼的黄瓜幼苗,其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