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247篇
  7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手动变速器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其结构相对简单,并且性能也较为可靠,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针对手动变速器的常见故障,结合其工作原理展开分析,讨论手动变速器的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拖拉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of Tractor,DCT)以其独特的双离合器、双输入轴结构特点,克服了拖拉机手动变速器换挡过程中动力中断的缺点,对提高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为此,建立了拖拉机发动机模型和DCT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提出将换挡过程分为5个阶段;基于MatLab/Simulink/Stateflow软件平台,建立了拖拉机DCT传动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换挡过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该仿真模型可以观测油压、转速、转矩、冲击度及滑磨功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并可在不同工况下比较相关参数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旨在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在拖拉机上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03.
自动变速车辆坡道行驶自适应换挡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改进型最小二乘法对整车质量与广义坡度进行实时辨识,以克服采用单一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辨识法对变化不同步的参数辨识效果不佳的缺点。制定了自适应坡道换挡策略并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新型换挡策略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换挡策略在坡道行驶时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动变速器坡道行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4.
量身推荐     
《农村机械化》2011,(9):137-137
车型特点:整备质量小弥补了1.8T发动机的动力不足.在7挡DSG紧密的齿比和迅捷的换挡速度保证之下,其加速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新帕萨特和同级别车型相比.1.8排量卖到这个价是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5.
以汽车换挡规律为依据研制的汽车换档指标器,可以提供合理档位、换档时机和最佳车速等操作信息。它明显地促进了汽车驾驶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可以获得10%左右的节油效果。  相似文献   
106.
《农村实用科技》2006,(3):35-35
新机手在驾驶操作中,经常会出现换挡打齿现象,不仅发出刺耳的噪音,而且大大加剧齿轮的磨损,甚至打坏齿轮。要克服换挡打齿,应注意下列几点: 1.离合器自由行程应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并注意定期检查调整。  相似文献   
107.
108.
以前生产的汽车和农用车,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和减少工艺,一般都是只用接合套式的变速箱,这种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应使待啮合的齿轮和接合套的转速达到同步,才能避免冲击和噪音,使之顺利进入啮合。欲达到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采取较复杂的操作,且要迅速准确的完成,这既要求较熟练的  相似文献   
109.
轮胎的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正确使用和保护,因此使用中应严格遵守下列规则:  相似文献   
110.
工程车辆四参数自动变速系统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ZL50型轮式装载机动力换挡变速器为控制对象,在考虑工作泵工况变化的基础上,开发了以工控机为控制核心的四参数换挡控制系统,在工程车辆电控系统试验台上进行了四参数自动变速的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根据试验工况的变化按换挡规律自动换挡,四参数换挡规律更符合工程车辆的实际工况,对改善工程车辆的动力性和节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