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7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35篇
  60篇
综合类   28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21.
为揭示河北省保定市地区农业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基于2019年保定市地区数据进行了农业碳排放量的测算,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保定市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结果表明,全市24个地区农业碳排放网络的整体关联度较高,整体网络的凝聚力较强;清苑区农业碳排放与其他地区农业碳排放关联较大,在整个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并发挥着“媒介”作用;农业碳排放低的地区大都位于保定市中心,具有经济发达、现代工业服务业发展迅速的特点。除此之外,整体网络内部具有明显的溢出和接收效应,保定市地区农业碳排放整体呈现不均衡特征。最后,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农业绿色减排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22.
研究日光温室不同通风形式对室内湿热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构建日光温室作物-环境湿热系统的数值模拟模型。将模拟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7%和4.1%,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准确性。应用该模型模拟不同通风形式下温室内的气流和温湿度分布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的通风形式对室内湿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通风形式会影响室内气流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从而影响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分布变化。仅开启上通风口通风时,室内的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气候分布均匀,整体变化较小,适宜冬春季节或清晨傍晚室内温湿度较低时的通风要求;仅开启下通风口通风时室内温湿度分布模式均匀性最差,进风口处的温湿度明显低于北墙,且进口存在涡流,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上、下通风口均只开一半通风时,作物区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为39.3℃和25%,上、下通风口均全开时作物区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为36.8℃和23.7%,较于前者室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分别降低了2.5℃和1.3%,适宜于炎热天气下日光温室内的降温除湿要求。  相似文献   
723.
724.
为研究MS-222与丁香酚对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的麻醉效果,挑选体重为(20.10±1.28)g的黄尾鲴在不同条件下观察黄尾鲴麻醉效果。结果表明,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黄尾鲴入麻时间不断缩短,MS-222处理组复苏时间缩短,丁香酚处理组复苏时间延长。MS-222质量浓度120 mg/L,丁香酚质量浓度30~60 mg/L时,黄尾鲴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两种麻醉剂质量浓度的增加,黄尾鲴呼吸频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相同麻醉浓度条件下,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黄尾鲴麻醉时间均不断缩短,丁香酚处理组的复苏时间不断缩短,而MS-222处理组的复苏时间在10~20℃时差异不显著,25℃时显著延长(P<0.05)。黄尾鲴在麻醉后,随着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复苏时间不断延长,丁香酚处理组在第4 min时复苏时间缩短,随后不断延长。120 mg/L MS-222和30~60 mg/L丁香酚对黄尾鲴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均可作为黄尾鲴理想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725.
合成了一种命名为多孔配位网络结构222(PCN 222)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并将其用作农药残留检测中酶抑制法的新型增敏剂。对所制备的PCN 222微观形态、结构、X射线衍射(XRD)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系统表征。证明该MOFs是一种多孔的棒状结构(棒状结构主轴为六面体),并具有大的表面积和强的热稳定性。基于PCN 222的性能,在有机磷农药快检中添加PCN 222材料,增强了传统酶抑制法的灵敏性。为进一步研究,将毒死蜱选为模型分析物,在最佳条件下,吸光度变化量提高了68.8%(3 min内)。此外,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的优点,为复杂样品基质中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726.
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结果已于2009年1月份揭晓,本刊有4篇论文被评为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其中,2006年第1期由施卫东、汪永志、沙毅等撰写的“旋流泵内部流动的研究”和2007年第7期由袁越锦、杨彬彬、刘相东等撰写的“多孔介质恒温缓慢干燥的孔道网络模型与模拟”荣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727.
分形多孔介质孔道网络模型的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压汞试验获得实际多孔介质的微观结构参数.以冻干马铃薯为例计算了孔隙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冻干马铃薯结构具有显著的分形特性.运用位似变换理论、分形理论、Voronoi图以及马铃薯的特征参数等,构建出与马铃薯结构参数相对应的二维分形孔道网络模型.构建的网络模型考虑了影响多孔介质干燥的孔道微细结构特征,模型参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多孔物料的微观结构.且获得了合理的分形维数.  相似文献   
728.
食源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有机配位聚合物(MOCPs)高效固定抗体的大肠杆菌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利用NaAuCl_4与1,4-苯二硫醇(BDT)反应生成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同时在BDT的还原作用下生成大量纳米金,并包埋大量吸附在MWCNTs表面的大肠杆菌抗体,最终将抗体高效包埋在MOCPs-MWCNTs中,基于MOCPs-MWCNTs固定抗体研制修饰电极,在目标物大肠杆菌O157:H7的存在下,辣根过氧化氢酶标记的抗体(HRP-Ab)随后特异性捕获于电极表面形成典型夹心结构,通过HRP催化底物产生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MOCPs-MWCNTs特有的高比表面积高效固定了大量抗体,增加了传感器结合抗体的效率并提高了传感器的灵敏度。该传感器对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线性范围为67~6.7×10~6cfu/mL,最低检出限为40 cfu/mL。  相似文献   
729.
多孔烧结陶片吸水特性实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被动蒸发降温效益以多孔材料吸水特性为基础。以广泛应用的多孔烧结陶片为例,相关参数测试方法标准并不一致。笔者参考国际标准采用“单面浸泡法”测试了3种多孔陶片的毛细吸水系数及毛细饱和含水率,实验结果表明,在第1吸水阶段,材料孔隙率与毛细吸水系数及毛细饱和含水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参考中国标准,采用“整体浸泡法”和“真空饱和法”测试了上述3种材料在水中浸泡24 h后的含水率,并与“单面浸泡法”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后者实验结果分别比前两者低3.25%和21.58%。研究表明,第1阶段吸水速率高的材料具有更高毛细饱和含水率,此种陶片更适宜蒸发降温应用。测试方法上单面浸泡法优于整体浸泡法。采用重复性误差衡量实验精确度,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实验的重复性误差均低于2.40%。  相似文献   
730.
选取山西某猪场的育肥舍为研究对象,针对夏季纵向通风模式采用CFD方法进行模拟,从舍内压力场与速度场模拟结果反向验证传统通风计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