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75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35篇
  60篇
综合类   28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53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61.
通过化学麻醉剂丁香油、MS-222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71.2±8.9g)]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麻醉试验,同时研究了丁香油、MS-222和直流电对施氏鲟幼鱼的麻醉效果,并在行为学基础上探讨了以上三种麻醉方法对鲟的有效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丁香油和MS-222对施氏鲟幼鱼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26.37mg/L、22.17mg/L、18.00mg/L、16.22mg/L和61.67mg/L、58.22mg/L、56.90mg/L、56.90mg/L。MS-222的毒性明显小于丁香油,MS-222的安全浓度为15.57mg/L,丁香油的安全浓度为4.70mg/L。麻醉试验结果显示:鱼体在3min内失去平衡,7min内完全麻醉,并可在3min内恢复的化学麻醉浓度最低为MS-222 100mg/L,丁香油50mg/L、直流电电压12V。麻醉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和直流电电压均呈幂函数相关,相关系数序均大于0.9。在适宜的直流电压(24V)下,不同水温之间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100mg/L,丁香油为50mg/L)下,麻醉所需要的时间与水温呈直线负相关,而恢复时间与水温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序均大于0.9。以上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适用于麻醉鲟,应根据不同目的选用适当的麻醉方法。其中电麻醉具有麻醉时间和恢复时间极短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其生理麻醉机制。  相似文献   
662.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在25℃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测定了β-环糊精(β-CD)与3种氨基酸分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3种生物分子客体与β-环糊精主体之间的键合能力和选择性主要受疏水相互作用和空腔大小匹配程度的影响,几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力协同贡献于主-客体的包结配位过程.  相似文献   
663.
通过化学麻醉剂丁香油、MS-222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幼鱼(71.2±8.9g)]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和麻醉试验,同时研究了丁香油、MS-222和直流电对施氏鲟幼鱼的麻醉效果,并在行为学基础上探讨了以上三种麻醉方法对鲟的有效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丁香油和MS-222对施氏鲟幼鱼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26.37mg/L、22.17mg/L、18.00mg/L、16.22mg/L和61.67mg/L、58.22mg/L、56.90mg/L、56.90mg/L。MS-222的毒性明显小于丁香油,MS-222的安全浓度为15.57mg/L,丁香油的安全浓度为4.70mg/L。麻醉试验结果显示:鱼体在3min内失去平衡,7min内完全麻醉,并可在3min内恢复的化学麻醉浓度最低为MS-222 100mg/L,丁香油50mg/L、直流电电压12V。麻醉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和直流电电压均呈幂函数相关,相关系数序均大于0.9。在适宜的直流电压(24V)下,不同水温之间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在适宜的麻醉浓度(MS-222为100mg/L,丁香油为50mg/L)下,麻醉所需要的时间与水温呈直线负相关,而恢复时间与水温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序均大于0.9。以上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适用于麻醉鲟,应根据不同目的选用适当的麻醉方法。其中电麻醉具有麻醉时间和恢复时间极短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其生理麻醉机制。  相似文献   
664.
李贺丽  李怀恩  王智  史文娟 《土壤》2008,40(1):27-33
指流是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水分和溶质运移形式,指流的研究对土壤水分调节、灌溉方式的确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预测、污染物迁移过程模拟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指流的研究现状,从指流的发生条件、产生机理、量化判据、侧向扩散、影响因索以及数学模型等方面对指流研究已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和简评,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5.
为了研究SiO2陶瓷在孔径1μm的多孔不锈钢基体上的成膜性能,利用正硅酸乙酯通过胶溶法制得SiO2溶胶,对其制备过程中氨水的添加量、胶溶温度和胶溶时间以及SiO2陶瓷膜层制备过程中溶胶的陈化时间、黏合剂种类、制膜液浓度和烧结温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溶胶制备时氨水的添加量为2.1mol/mol,胶溶温度50℃,胶溶时间12h;SiO2陶瓷膜层制备时溶胶的陈化时间为24h,黏合剂为聚乙烯醇1750(PVA 1750),制膜液浓度为0.047mol/L,烧结温度为850℃;该条件下可以制得连续的颗粒状斜方相SiO2晶体陶瓷膜.  相似文献   
666.
为提高绿原酸的生物利用度,采用多孔淀粉对绿原酸进行包埋,再用卵磷脂对绿原酸-多孔淀粉包埋物进行包裹,形成复合包埋物。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吸附绿原酸的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包埋条件:芯壁比为1∶10,pH值为3,温度为30℃,时间为2.0 h,包埋效率达到82.5%,包埋量为82.4 mg/g。通过搅拌将卵磷脂和绿原酸-多孔淀粉包埋物混合形成卵磷脂复合包埋物,其包埋效率仍为82.5%。分别利用傅里叶红外、扫描电镜和紫外扫描对包埋物进行了分析和确证。将2种包埋物分别于人工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进行绿原酸释放研究,结果显示卵磷脂复合包埋物在人工模拟胃液中的最高释放率为16.3%,在人工模拟肠液中的最高释放率为59.2%,而绿原酸-多孔淀粉包埋物在上述2种环境下的释放率分别为64.3%和35.2%。表明卵磷脂复合物能更好地经受胃液环境,到达肠液中释放绿原酸,也表明该包埋工艺可以提高绿原酸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67.
采用多孔吸附法制备薄荷醇微胶囊,用气相色谱测定微胶囊中薄荷醇的含量,确定了多孔吸附法的制备薄荷醇微胶囊较佳配比,薄荷醇﹕多孔吸附剂为35%﹕65%,并证明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薄荷醇的含量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668.
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理论,建立了一种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学模型。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热量传递和水分迁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69.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羧甲基多孔淀粉(CMS)作为包结材料,之后制备肉桂醛(CA)与羧甲基多孔淀粉的包合物(CA-CMS)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肉桂醛被成功地包结于羧甲基多孔淀粉中。采用带正电荷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壳聚糖与带负电荷的羧甲基多孔淀粉相互作用形成层层自组装微胶囊,最终得到壳聚糖-羧甲基多孔淀粉-肉桂醛包合物(微胶囊)。对制得的新型肉桂醛微胶囊进行相关的抗菌性实验及鸡肉保鲜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肉桂醛微胶囊具有广谱抑菌活性,且能有效延长鸡肉保鲜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670.
生物质材料是一种来源丰富、廉价易得的可再生资源,通过在生物质材料中构筑多层级结构制备生物质碳材料是目前吸波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为制备轻质、宽频、高效的生物碳基吸波材料,以龙眼壳为原料,通过活化碳化的方式制备龙眼壳多孔碳材料(LSPC),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镜等表征多孔碳材料的微观结构,并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吸波性能进行分析,考察了磷酸(H3PO4)、氢氧化钾(KOH)和氧化锌(ZnCl2)对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结构和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使得龙眼壳多孔碳结晶度下降、缺陷增多,形成了较多的异质界面和活化中心,增强了材料的极化损耗。与未活化的龙眼壳多孔碳相比,H3PO4活化处理使得多孔碳材料的孔壁变薄、孔结构更为明显;KOH活化多孔碳材料不仅保留了龙眼壳连续的孔结构,而且孔壁出现了类似脊椎的波浪起伏结构;ZnCl2活化制得的龙眼壳多孔碳材料仅在原有的光滑截面形成许多小孔;综合分析表明,活化处理改善了龙眼壳多孔碳材料的吸波性能,其中以氢氧化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