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2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林业   1283篇
农学   339篇
基础科学   304篇
  195篇
综合类   3070篇
农作物   410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628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1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597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442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特色产业扶贫是一种创新式的扶贫模式,通过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脱贫致富。食用菌营养丰富,销售市场前景乐观,也响应了我国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成为最具优势的产业发展趋势。辽宁省某地区作为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地区,利用食用菌产业不断优化自身的农业结构,助力当地脱贫致富。对该地区的食用菌产业扶贫绩效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2.
为促进贵州省食用菌基地大幅度进步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针对贵州省食用菌基地现阶段发展详情,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家现阶段发展政策,对贵州省食用菌基地发展提供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53.
依照食用菌产业链关系,有效反映以价值转让和食用菌产品生产为主线的企业联系,并体现企业彼此间在市场供需关系基础上建立的内在关联。发展食用菌产业具备成本低、周期短、市场潜力大以及产生经济效益高等积极效应,利用食用菌产品投入产出比值方法,计算投入产出数值,衡量经济效益水平高低,有效评价食用菌产业经济效益。依据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提出增加科研及技术投入,推动产业链发展、以及加强食用菌产业规划两点策略,以促进食用菌产业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54.
针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问题,提出了食用菌产业转变生产方式、实施专业化分工协作,以节约经济运行成本;在分析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建立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多种复杂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评价,重点评价了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三个影响因素。该评价体系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对农业循环经济的影响因素做出科学的评价,能够辅助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决策。  相似文献   
55.
系统阐述了互联网订单生产模式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中实施的可行性。首先从我国目前食用菌产业的低成本生产现状分析了订单生产的战略可行性;其次从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环境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方面分析了发展订单式生产的有利因素,提出了创新食用菌产业订单模式的一些建议。指出了巩固订单模式实践效果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对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6.
食用菌企业能否通过龙头企业进行并购重组,调整产能过剩,解决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低和科研创新能力低的问题,从而激发市场的竞争活力,提升食用菌产业的规模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迅速实现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此,通过分析食用菌市场的发展现状,龙头企业的运行模式,企业并购的现实因素等方面来总结龙头企业进行并购的积极影响,以期能为食用菌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7.
草种子不仅是草业与畜牧业的基石,还是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城镇景观绿化的重要载体。我国虽是草地资源和草种子利用大国,但却是草种业弱国。标准化是推动草种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历经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草种业标准化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是目前的草种业标准体系还处于混沌状态,缺乏系统的梳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草种业标准体系构建,推动草种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尽可能详细地检索和筛选草种业的现行标准,从种质资源、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包装、贮藏和运输,播种5个方面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标准体系的薄弱之处,提出了需要更新以及尚需制定标准的建议,为草种业标准的制定者和应用者提供服务和便利,为草种业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厘清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金融深化理论,利用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深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FGLS方法和SYS-GMM方法,系统考察了农村金融深化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由2008年的1.029 5和1.039 3上升到2017年的2.717 4和2.604 8,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39%和10.75%。农村金融深化显著促进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地区之间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是造成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不断增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供给,因地制宜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59.
菠萝是中国重要的热带农业经济作物,但近几年来受国际市场冲击严重。整个产业链资源配置并不合理,致使中国菠萝市场定位仍存在严重局限性。销售终端多集中在国内市场的鲜食部分,菠萝初加工处于萌芽发展阶段,精深加工更有待市场验证。从差异化、动态和目标营销角度对中国菠萝产业市场定位进行分析,并提出市场拓展战略。  相似文献   
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推动粮食生产有序开展,保障粮食安全,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发现,疫情之下农业用工难、农资供应紧张、传统的技术下乡服务停滞、跨区耕作受阻,加之今年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国际形势也更加复杂多变,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和挑战加大。建议将粮食安全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支持春耕生产和双季稻面积恢复,保障重要物资运输通道畅通,开展多形式农业科技服务,健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预警机制,构建新型粮食生产支持体系,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