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林业   27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4篇
  53篇
综合类   278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95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低氧胁迫对河川沙塘鳢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急性低氧1.5 h、5 h和慢性低氧3 d下,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5种组织(心、脑、肝、鳃和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3种抗氧化酶和ATP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急性低氧暴露1.5 h时,河川沙塘鳢SOD和GPX的活力在各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CAT活力在心、鳃和肝3种组织呈现显著升高(P0.05),ATP酶活力在心和肝组织极显著升高(P0.01);在急性低氧暴露5 h时,除肝组织SOD酶活性显著降低外(P0.05),其它4种组织的CAT、GPX和ATP酶均不同程度显著升高(P0.05);在慢性低氧处理3 d时,心、脑组织的抗氧化酶已基本恢复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水平,但鳃、肝和肾中酶活力仍较高(P0.05)。研究表明,河川沙塘鳢能通过自身调节抗氧化酶及ATP酶活性,改变代谢底物,提高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72.
罗非鱼活性肽分离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试验L9(34),以清除超氧自由基能力为指标,分别对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水解罗非鱼肉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最佳清除率下的两种酶解物进行Sephadex G-50凝胶柱分离,检测了各组分对超氧自由基清除率及活性肽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在45 ℃、酶的质量分数2.0%、水解105 min及肉水比1∶3的水解条件下对超氧自由基有较好清除作用;木瓜蛋白酶在60 ℃、酶的质量分数2.0%、时间150 min及肉水比1∶2的水解条件下对超氧自由基有较好清除效果.木瓜蛋白酶酶解物在分子量为660 Da的多肽洗脱峰具有最大超氧自由基清除率,中性蛋白酶酶产物在分子量为1320 Da多肽洗脱峰具有最大超氧自由基清除率.  相似文献   
73.
超声波对菜豆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菜豆种子粗酶液经乙醇-氯仿、丙酮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 G-75柱层析,获得比活力为127.45U/mg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该酶活性受H2O2和KCN强烈抑制,经电泳鉴定为3种SOD同工酶,部分纯化的SOD证明为Cu,Zn-SOD,经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其中1种电泳纯的酶,超声波处理此酶后,酶活力发生改变,适宜的超声波参数能显著提高酶活力,经超声波处理后,SOD的紫外吸收光谱无明显变化,而紫外差示光谱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出现正峰和负峰。  相似文献   
74.
高温胁迫对褐牙鲆生长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高温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对其不同温度处理(25、28、30、31、32℃)下的存活、生长、摄食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5℃组、28℃组及30℃组的鱼没有死亡,31℃组的成活率为(95%±1.18%),32℃组的成活率仅为(20.83%±2.20%)。各温度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摄食率(FR)和饲料转化率(FCE)和水温的平方呈显著的负相关(SGR:R2=0.93;FR:R2=0.90;FCE:R2=0.86;P<0.01),即25~32℃时,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各处理组的肝脏组织中的SOD及CAT活力随胁迫温度升高而降低。本研究表明32℃是褐牙鲆长期生存的临界上限温度,高温能够显著影响其生长和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5.
为探讨鱼体抗氧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对水体中汞胁迫的响应机制,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汞离子对红鳍笛鲷幼鱼[体长为(4.95±0.79)cm,体重为(4.57±2.02)g]的急性毒性及对鱼体肝脏、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脑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静水实验条件下,汞离子对红鳍笛鲷幼鱼的安全浓度为0.040mg/L。汞离子暴露6h时,各浓度组的肝脏SOD酶活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随暴露时间的增加,低浓度组SOD的活性变化较小,而高浓度组鱼体肝脏SOD的活性出现被诱导或被抑制的现象,表明鱼体在高浓度汞胁迫下抗氧化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鳃的SOD活力在暴露6h亦显著升高,随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SOD的活性具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MDA含量的变化表明,鳃组织在暴露6h时已开始受到显著损伤(P<0.05),而肝在6h时无显著变化,在12h时开始受损伤。脑组织AChE活性在暴露6h时略受抑制(P>0.05);暴露12h时高浓度组显著增加(P<0.05),诱导率平均为36%;汞离子暴露24h时,鱼脑AChE的抑制率分别为28%~38%;暴露48h、96h时抑制率...  相似文献   
76.
用副溶血弧菌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日本蟳,研究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性弧菌悬液组12、24、48 h后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48 h达到最高;122、4 h CAT活性增加明显,24 h达最高;AKP活性5、12、24 h均有增加,高于对照组,24 h最高;ACP活性12 h开始上升,24 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副溶血性弧菌48 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7.
儿茶素及其组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化学发光方法研究了4种儿茶素及其组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并对其之间的清除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GCG、ECG、EGC和EC的O^*2^-清除率为50%时的浓度SC50分别为4.2、4.9、5.2和6.2μmol/L,而OH^*清除率为50%时的浓度SC50则分别为0.22、0.25、0.26和0.30μmol/L。4种儿茶素的浓度相同时,其O^*2^-和OH^*清除率的大小顺序为:EGCG〉ECG〉EGC〉Ec。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来优化4种儿茶素的组合,结果表明:清除O^*2^-和OH^*的最佳组合是EGCG:ECG:EGC:EC为3:3:1:1。EGCG对自由基清除率影响是最大和最显著的。在4种儿茶素的组合中,当EGCG所占的比例较大时,其组合物的自由基清除率比单体的自由基清除率要大。文中最后还模拟了不同茶叶中4种儿茶素所占的比例不同时,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的大小。本研究为利用儿茶素的不同配伍寻找一种更能发挥其药用功效的复合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经。  相似文献   
78.
为了考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否可以作为四氯乙烯(PCE)和镉(Cd2+)联合污染生物指标,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PCE和Cd2+联合胁迫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肝胰脏、肾脏和鳃组织SOD以及肝胰脏、肾脏POD的影响。结果表明:(1)PCE和Cd2+复合污染胁迫时,草鱼肝胰脏SOD随着时间变化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且最高浓度组始终低于对照;(2)肾脏SOD在所有暴露浓度组随着时间变化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除最低浓度组在120 h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均显著低于对照;(3)鳃组织SOD也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始终低于对照;(4)高浓度组(1/4TU和1/2TU)草鱼肝胰脏和肾脏P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变化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但肝胰脏和肾脏的POD活性始终显著低于对照(P0.05);(5)草鱼鳃组织SOD活性明显低于肝胰脏和肾脏。PCE和Cd2+分别破坏了酶的蛋白结构和诱导了鱼体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二者联合污染比单一污染加剧了草鱼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79.
80.
Phytophthora root rot (PRR) of avocado, caused by Phytophthora cinnamomi, is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sustainable production wherever the crop is grown. Resistant rootstocks in combination with phosphite application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options for managing this disease. Recently, the mechanisms underpinning PRR resistanc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avocado community. Here, biochemical assays and confoc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early defence responses in PRR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avocado rootstocks. Zoospore germination and subsequent hyphal growth for the pathogen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on the surface of resistant avocado roots. When penetration occurred in the resistant R0.06 rootstock, callose was deposited in the epidermal cells, parenchyma and cortex of roots. In addition, β‐1,3‐glucanase was released early (6 h post‐inoculation, hpi) in response to the pathogen, follow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talase by 24 hpi. In contrast, susceptible R0.12 roots responded only with the deposition of lignin and phenolic compounds incapable of impeding pathogen colonization. In this study, PRR resistance was attributed to a timely multilayered response to infection by P. cinnamo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