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37篇
  免费   2175篇
  国内免费   4116篇
林业   3607篇
农学   4643篇
基础科学   3457篇
  5518篇
综合类   19586篇
农作物   2554篇
水产渔业   1626篇
畜牧兽医   4758篇
园艺   1339篇
植物保护   2340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803篇
  2022年   1476篇
  2021年   1623篇
  2020年   1607篇
  2019年   1777篇
  2018年   1199篇
  2017年   1994篇
  2016年   2284篇
  2015年   2086篇
  2014年   2530篇
  2013年   2573篇
  2012年   3758篇
  2011年   3589篇
  2010年   2831篇
  2009年   2629篇
  2008年   2276篇
  2007年   2496篇
  2006年   2094篇
  2005年   1622篇
  2004年   1195篇
  2003年   908篇
  2002年   713篇
  2001年   598篇
  2000年   545篇
  1999年   546篇
  1998年   466篇
  1997年   410篇
  1996年   348篇
  1995年   374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79篇
  1991年   231篇
  1990年   212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4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小麦赤霉病流行因子的主成分分析及预测模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22.
 用"中国春"单体系和抗锈品种"丰抗2号"杂交,对其抗病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丰抗2号对条锈菌小种25号的单显性抗病基因位于5B染色体上;对叶锈菌小种38号的单显性抗病基因位于5A染色体上。位于5B和5A染色体上的两个分别抵抗条锈和叶锈病的基因可能是新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923.
 从河北、北京、山东泰安和潍坊等地区的萝卜、大白菜、甘蓝、油菜上得到8个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分离物,测定了它们3'-末端cDNA片段的序列。根据衣壳蛋白基因(cp)核苷酸序列可以将这8个分离物与另外2个TuMV分离物分为3组:泰安旧镇大白菜(JZBC)、甘蓝(JZGL)和萝卜(JZLB)分离物为一组;北京(BJILB)、潍坊萝卜分离物(WFLB)与引起萝卜红心病的TuMV分离物(WFLB99)为一组;泰安范镇、河北、潍坊(WFLB04)萝卜和泰安旧镇油菜(JZYC)上的TuMV分离物为一组。农壳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与此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分离物WFLB99与所有分离物的差异均较大,形成单独一个分支。有必要对TuMV的变异情况和致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24.
The development of apple varieties displaying durable resistance against powdery mildew is one of the major aims in apple breeding programmes worldwide. For a reliable judgment of the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Malus genotypes, an extended knowledge about the virulence of the pathogen is necessary. To prove the existence of physiological races of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 31 monoconidial isolates of the obligate biotrophic fungus representing five locations within Europe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ed over a period of 3–4 years. The isolates were maintained on in vitro shoots of the highly susceptible apple cv. Gibb's Golden Gage. An AFLP-based DNA fingerprinting protocol was developed and, using 54 stably reproducible AFLP markers, a dendrogram revealed genetic variability among different isolates of P. leucotricha . Although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isolates showed an overall low level of genetic variability, the high phenotypic diversity among European isolates suggest that sexual reproduction may also be involved in the disease cycle of the pathogen in Europe. Phytopathological tests using detached leaves of a collection of 36 Malus genotypes allowe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ive selected isolates by their virulence patterns. A high level of diversity in terms of virulence was obtained in P. leucotricha. From the present study, based on apple breeding germplasm, cultivars and Malus specie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physiological races of P. leucotricha do indeed exist in Europe.  相似文献   
925.
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的重新暴发再次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特别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包括病菌基因组遗传、转录和物理图谱的构建,病菌致病的分子机制以及马铃薯-马铃薯晚疫病菌互作分子机制等。本文就近几十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在生物学和病理学,分子遗传学等研究方面作简要综述,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6.
陆地棉对黄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陆地棉标准系TM-1和常抗棉2个陆地棉品种杂交并自交,获得109个F2单株及F2:3家系为作图群体,以SSR、RAPD和SRAP 3种分子标记进行抗黄萎病性状的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从1611对(条)引物中仅筛选到70对(条)多态性引物,获得75个多态性位点并进行标记间的连锁性分析。75个标记构建了一个包括15个连锁群,全长535 cM的陆地棉品种间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15 cM,有27个标记不能进入任何连锁群。连锁群的标记数最少2个,最多6个;长度从1.0 cM到92.7 cM不等。对其F2:3家系的成株期抗黄萎病性状即平均病情指数的分布进行分析,显示其呈正态分布,进一步说明陆地棉对黄萎病的抗性为数量遗传;单标记分析及复合区间作图,检测出与抗黄萎病性相关的3个QTL,分别位于第3、5、6连锁群上,贡献率分别为14.15%、3.45%和18.78%。另外,对该群体生长过程中黄萎病不同发病高峰期的病情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27.
桃红叶植原体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表现红叶的桃植株进行植原体16SrRNA基因PCR扩增,得到1.2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片段与pGEM 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茵DH5α感受态细胞中.通过酶切、PCR鉴定,对筛选得到的重组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确定该株系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组(Aster yellows group,16SrI).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翠菊黄化组中的植原体侵染桃树.  相似文献   
928.
欧氏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ogmorhini)和玛氏对盲囊线虫(Contracaecum margolisi)是属于欧氏对盲囊线虫复合种中的两个种,前来自于南半球,后来自于北半球,二在地理分布和宿主特异性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本研究用γ^33P对引物进行标记,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和DNA序列分析技术对来自南半球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欧氏对盲囊线虫和北半球种群的玛氏对盲囊线虫在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nad1)部分序列的差异及种群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南半球两个种群的序列相似性很高,而北半球种群与南半球种群的序列相似性则相对较低,它们之间had1部分序列种间遗传差异大于种内,且存在着2个可作为区分两的遗传标记。种群遗传关系分析也表明:北半球的玛氏对盲囊线虫种群作为一个独立的新种而区别于南半球的两个欧氏对盲囊线虫种群。  相似文献   
929.
猪圆环病毒2型GD株ORF2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0RF2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应用PCR从本室鉴定分离的PCV2 GD株的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ORF2基因(702bp)。将此基因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筛选获得重组质粒pMD—ORF2并对其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ORF2基因与其他PCV2的0RF2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2.1%~99.9%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0.2%~99.5%之间。  相似文献   
930.
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GPMV SF02株的N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与预期设计的1470bp大小相符的片断,将此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NP基因的核苷酸长为1 470bp,共编码490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JS/1/97/Go与国内的SF02株的N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6%,氨基酸同源性为99.6%.由此可见,鹅副粘病毒JS/1/97/Go分离株与SF02株的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新城疫Ⅶ型基因.而其与LaSota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5.2%,氨基酸同源性为90.8%.说明该毒株相对于经典的NDV在NP基因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