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14篇
  8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桃、油桃自由授粉后代基因性状分离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2个桃、油桃自由授粉组合F1的2 584单系14个基因性状的分离趋势。与普通油桃品种相比,由矮化基因(dw)控制的短枝油桃品种红优(Red Fantastic)和红丰(Red Prolific)的F1油桃实生苗比率高。美瞬(Fairtime)是传递"两极"(极早或极晚)开花、成熟及大果性状的理想亲本;而红顶(Redtop)、温勃(Win-blo)及莱吉(Regina)F1中可获得早熟单系;除美瞬外,海维(Havis)和法耶(Fayette)也是选育大果后代的理想亲本。早亨利(EarlyO’Henry)和美味(Flavortop)品种传递红色果的遗传力强;通常血肉(blood flesh)型果在油桃的F1中出现的几率高于桃的F1,但在短枝型油桃的F1中少见,在白肉类型亲本的F1中极罕见。圆形果明显多于其他3种类型;美味、哈克(Jacquotte)和大都(Tatura Noon)传递优良风味性状的趋势强,而且在大都的F1中,有硬肉(stony-hard)型果实;红顶和美味是选育丰产型单株的理想亲本,而果实品质优异的优系可在飞红(Red free)和美味F1中获得。黏核和半离核亲本通常产生黏核后代,离核亲本产生离核后代;米莉(Millicent)和飞红及短枝型品种是培育紧凑型树形的首选亲本。  相似文献   
82.
晚熟油桃新品种‘中油桃8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油桃8号’是通过人工杂交培育而成的晚熟油桃新品种。花铃形,花粉多,自花结实,产量稳定。果实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80 ~ 200 g,大果250 g以上。成熟时80%以上果面着浓红色。果肉黄色,硬溶质,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 ~ 16%,可滴定酸含量0.41%,粘核。郑州地区8月上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25 d左右。  相似文献   
83.
应用光谱图像技术进行油桃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通过采集不同波长(分别为632、650、670、780、850和900 nm)的光谱图像,对所采集的光谱图像灰度分布进行洛伦茨分布(LD)函数的拟合。将油桃的糖度与洛伦茨分布函数拟合所得参数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最佳单波长、最佳双波长组合、最佳三波长组合和最佳四波长组合的校正方程,相关系数分别是最佳单波长r为0.789;最佳双波长r为0.893;最佳三波长r为0.970;最佳四波长r为0.943。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光谱图像技术无损检测油桃糖度是可行性的,为计算机图像对水果进行内部品质的无损检测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4.
 ‘瑞光美玉’系‘京玉’ב瑞光7号’杂交育成的中熟油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发育期为98 d,平均单果质量187 g。果实近圆形,白肉,硬肉,味甜,离核。  相似文献   
85.
桃在鲜果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SSC)是衡量桃品质的重要参数,是挑选优质桃以及预测最佳采摘时期的重要决策依据。该研究开发了一款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手持式黄油桃SSC无损检测设备。该设备的硬件系统主要由微型光谱仪、卤素灯、OLED显示屏、微控制器以及自主设计的驱动电路组成。为了评估所开发设备的检测性能,采用北京平谷区种植的黄油桃作为样品进行验证。首先,获取校正集样品在680~940 nm范围内的可见近红外光谱,经5点平均平滑和最大值归一化对光谱预处理建立黄油桃SSC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用于预测集样本的SSC分析,预测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47和0.728%,单果检测时间不超过2 s。为了提高模型精度和稳定性,将校正集和预测集合并后作为新的校正集进行建模,并将重新构建的模型对独立验证集进行预测,SSC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06,均方根误差为0.732%。采用分段直接校正算法将主机模型传递到从机。经过模型传递后,从机对独立验证集SSC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 0.865和0.919%。该手持式SSC检测设备可将SSC预测数据以蓝牙方式传输到手机客户端,借助手机定位功能,在地图上实现黄油桃SSC空间可视化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手持式SSC无损检测设备可以实现黄油桃SSC的准确测量,借助模型传递算法。实现了模型在不同设备间的有效传递,避免了重复建模,可为该设备批量生产节约大量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6.
 以早星×早露蟠桃和94-1-40×早红2号两个杂种后代群体为试材,研究了果实糖、酸性状遗传与果形(扁平/圆形)、果皮毛有无(普通桃/油桃)、果肉颜色(白肉/黄肉)等质量性状的关系。桃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占总可溶性糖的60%以上,其次是葡萄糖、果糖和山梨糖醇。桃果实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宁酸,莽草酸含量很低,仅占总酸含量的约0.3 %。在蟠桃群体中蔗糖、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桃群体,而葡萄糖、果糖、柠檬酸和莽草酸含量在蟠桃和普通桃后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份间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在蟠桃和普通桃后代间存在差异。油桃后代的苹果酸、总酸平均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桃后代,其柠檬酸、奎宁酸、莽草酸平均含量与普通桃后代间不存在显著差异。2005年油桃后代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及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桃,2004年仅山梨醇含量显著高于普通桃后代。两年的结果均表明,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各种糖酸组分在黄肉桃和白肉桃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与吴本宏2003年的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87.
以鲁星油桃和春雪桃为试材,采用果园覆膜处理研究其对果实品质和糖酸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鲁星的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侧径、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覆膜处理对春雪果实的影响趋势与鲁星类似,但程度较小,各项指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鲁星和春雪果实中分别检测到4种糖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山梨醇;3种有机酸组分:苹果酸、柠檬酸和琥珀酸。2个品种糖酸组分均以蔗糖和苹果酸含量最高。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较高是造成鲁星果实酸含量显著高于春雪果实的主要原因。覆膜鲁星和春雪果实蔗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苹果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8.
采前硒硼处理对油桃采后品质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采前喷硒(200mg/L亚硒酸钠)、喷硼(0.2%硼酸)处理及复合处理(0.2%硼酸+喷施200mg/L亚硒酸钠)对“燕红14”油桃在冷藏期间的品质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油桃贮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处理果实硬度均高于对照;各处理均抑制了POD和PPO活性。硒处理提高了GSH Px活性,而硼处理则对GSH Px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9.
在试验、示范推广鲜食油桃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从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及果实采摘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鲜食油桃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0.
六种新型水溶肥料对日光温室油桃品质及经济效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玉林 《北方园艺》2012,(17):52-54
为探讨不同类型新型水溶肥料在油桃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以期筛选出适合油桃生产应用的新型水溶肥料种类,现对6种新型水溶肥料在油桃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喷施6种新型水溶肥料对温室桃均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其中以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增产效果最好,且利润和产投比最大,增产7.89%,增加利润13 387元/hm2,产投比为33.1∶1;喷施除含调节剂水溶肥料外的其它5种新型水溶肥料均有助于提高油桃品质,改善口味,以含氨基酸水溶肥料效果最好。因此建议日光温室油桃生产上推荐使用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含氨基酸水溶肥料等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