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49篇
  16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 D—最优设计法,利用田间自然虫量,辅之以人工摘蕾和药剂控制的手段,探讨了水地覆盖棉田二代棉铃虫和伏蚜的复合防治指标,得到两种害虫复合为害与棉花产量的关系模式:y=95.7887—0.393x_1—1.832X_2—0.0084x_1~2+0.0383x_2~2+0.258x_1x_2。综合考虑回归式的模拟分析,近年来两种害虫的发生消长、以及1992年特殊的气侯条件,把两种害虫的复合防治指标初步确定为:二代棉铃虫百株幼虫8~12头,伏蚜百株三叶蚜量5000头。  相似文献   
82.
新疆棉铃虫越冬的三个气候阶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疆气象、棉铃虫观测资料,分析了新疆棉铃虫越冬的三个气候阶段,及界限温度指标,这对于棉铃虫气候分析、监测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为了更好地获取棉花虫害信息,该文使用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对受到不同数量棉铃虫早期危害的棉花进行检测。基于气质联用技术获得了棉花挥发物的成分和含量,基于电子鼻响应曲线提取了稳定值、面积值、平均微分值、小波能量值和多项式拟合曲线参数值5种特征值,筛选出3种较优单特征:稳定值、平均微分值和面积值,之后基于多特征分别使用多层感知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和极限学习机3种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分别基于3种较优单特征及多特征对危害棉花的棉铃虫数量进行回归预测。结果表明:多特征的分类效果优于单特征,基于多特征“稳定值和平均微分值”和极限学习机分类效果最好,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分类正确率均达到100%。多特征的预测能力优于单特征,基于多特征“面积值和平均微分值”的回归模型预测效果最佳,训练集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940和0.0860,测试集回归模型的R^2和RMSE分别为0.9230和0.3709,电子鼻对棉花早期棉铃虫虫害具有较好的区分和预测能力,电子鼻在棉花早期棉铃虫虫害中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4.
棉铃虫是危害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害虫,危害棉花等多种作物。由于它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增强,单纯依靠化学农药难以控制该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因此,开展生态控制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棉铃虫病毒杀虫剂是我国第一个成功开发的昆虫病毒杀虫剂。本文主要介绍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基本特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病毒生防技术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85.
辐照没有影响棉铃虫雄虫复射精管中有核精子束的数量和雌虫精包中有核精子的数量 ,但影响了有核精子束成熟的过程。与 40 0Gy辐照棉铃虫雄虫交配后 ,雌虫受精囊中有核精子的数量与活力显著减小 (P <0 0 5)。  相似文献   
86.
棉花抗红铃虫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发  孙济中 《作物学报》1993,19(5):385-394
1984—1990年,采用各种不同的棉花种质设置24个试验。通过近等基因系分析、相关分析和多个基因型的比较分析,较系统地探讨了早熟性、结铃性、鸡脚叶、无蜜腺。窄卷苞叶,光滑、 ,多毛高棉酚和低棉酚阮腺体)等性状与棉花抗红铃虫的关系。证实早熟性,鸡脚叶,无蜜腺,光滑和高棉酚等性状对红铃虫表现一定抗性,而多毛和低  相似文献   
87.
O. S. Bindra 《Euphytica》1985,34(3):849-856
Summary Growing of irrigated cotton in the Sudan, in relation to pest control, entered the crisis phase around 1967–68 and the disaster phase in 1980–81. At the cruxes of the pest-control problem lay the uncontrollable whitefly-induced lint stickiness and the American bollworm (ABW). The paper gives the succession of cotton varieties in the Gezira and reviews the reports on higher incidence of the whitefly and ABW on newer varieties.Logical explanations offered for the higher pest incidence on newer varietie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as compared with Sakel-type cottons, the Lambert-type cottons would have a greater build-up of the whitefly, while Acala cottons would have not only larger populations of both whitefly and ABW but also increased losses from the latter. Changes in area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cotton are shown graphically in relation to the pest-control situation and a case is made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varietal changes in the Gezira had profound ecological effects which favoured the whitefly and ABW, but made sprays less effective, leading eventually to the cotton-pest-control predicament. Finally, based on recent experience, a hope is expressed that switching to cultivars less favourable to the pests and more suited for efficient pesticide application would ease the cotton-protection problem.  相似文献   
88.
转基因抗虫棉Bt 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和 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基因抗虫棉 Bt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美棉 3 3 B和 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 3 3 B、GK-12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 .1% ,对照 TM-1、泗棉 3号、苏棉 12三个常规棉品种 (系 )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 .9%、13 .9%、9.2 %。美棉 3 3 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 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 83 6.68ng、682 .5 6ng。饲喂美棉 3 3 B、GK-12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84.1%、77.2 % ,两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 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 82 0 .5 8ng、683 .77ng。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 Bt毒蛋白表达量与转基因抗虫棉亲本非常接近 ,杂种二代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3∶ 1,回交世代 BC1 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 1,与抗虫性鉴定结果高度一致。转 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 ,Bt基因与 NPT II基因是紧密连锁或完全连锁的。Bt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  相似文献   
89.
转Bt基因棉对棉铃虫及其天敌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和2000年对转基因棉田棉铃虫及天敌进行了定点调查。结果表明:转基因棉对棉铃虫成虫、卵无驱避作用和抗性表现,不影响棉铃虫在植株上的落卵量,但转基因棉第二、三代棉铃虫幼虫数量与常规棉相对显著减少,存在明显抗虫性。转基因棉不影响捕食性天敌的数量。  相似文献   
90.
土壤胁迫与温度对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水分过多和过少均不利于转 Bt基因棉杀虫蛋白的表达 ,土壤涝渍可造成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显著下降 ,而土壤干旱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低温 ( 1 8℃ )不仅可明显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亦可明显降低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蛋白的抗虫活性。高温 ( 3 8℃ )亦可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但较低温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高温下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蛋白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明显增强。因此 ,应加强转 Bt基因棉田的水肥管理 ,保证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高效表达 ,重视各种异常天气后转 Bt基因棉田间的虫量监测 ,适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