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2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用不同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沙冬青种子进行了催芽研究。[方法]测定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生长调节剂浸种后沙冬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结果]在200~300 mg/L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GA、NAA、IAA、IBA)对沙冬青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均表现出促进作用。其中,200 mg/L GA能显著提高2种种源沙冬青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宁夏银川种源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8.0、46.7、10.1个百分点,内蒙呼和浩特种源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6.0、48.0、11.4个百分点。[结论]内蒙古呼和浩特种源活力指数高于宁夏银川种源,生产上应首选。  相似文献   
72.
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并测定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单次给药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或最大耐受剂量(MTD).将70只体质量为(20±2)g的SPF级KM小鼠随机分成7组,雌雄各半,每组每只小鼠分别灌胃0.4mL的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相同体积、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溶液,灌胃后7d内仔细观察小鼠的反应,观察并记录小鼠中毒症状和死亡数,利用改良寇氏法测定该总黄酮的LD50.试验结束后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进行病理剖检,同时每组随机取2只小鼠(雌雄各1只),分别采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等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 004.47mg/kg,LD50的95%可信限为1 693.78~2 372.47mg/kg.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少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腹卧昏睡、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而死亡.说明小鼠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毒后,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主要器官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但对小鼠的持续影响较小;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毒性较低,符合低毒化合物标准(500~5 000mg/kg为低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73.
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检测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的毒性,进行了小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试验设高、中、低3个剂量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试验组每天按照剂量用金属胃导管灌服沙冬青生物碱提取物,连续28d,空白对照组自由采食饮水.每天观察各组小鼠的饮水、食欲、精神状态,测定小鼠体质量、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束后进行剖检,观察组织器官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沙冬青总生物碱低剂量组对小鼠的行为、饮水、采食、主要组织器官形态结构及血液生化指标等均无明显影响,沙冬青种子总生物碱对小鼠安全无毒副用的剂量为14.72mg/kg.  相似文献   
74.
蒙古沙冬青的生物学特性及高寒区容器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述了蒙古沙冬青的分布特征和形态、生物学特性,并对阐述了蒙古沙冬青高寒区容器播种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75.
【目的】为在理论与技术上解决孑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修复,探究沙冬青被平茬后更新恢复生长的机理和策略。【方法】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的光合生理特性,同时分析了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比叶面积(SLA)与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平茬复壮后植物补偿性生长机理与持续年限。【结果】平茬后沙冬青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显著提高,且日变化趋势一致,除平茬后恢复1 a的沙冬青为单峰型,其它平茬年限和未平茬(CK)均为双峰型,且均在11:00左右出现最大值,有第二峰值的出现在15:00左右,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趋势也呈单峰或者双峰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恢复生长的速度减慢,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也逐渐降低,日均值的大小顺序均为:平茬后恢复1 a>平茬后恢复3 a>平茬后恢复8 a>未平茬CK。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的比叶面积差异性显著(P <0.05),且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比叶面积不断减小。不同平茬年限沙冬青比叶面积与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平茬年限的增加,沙冬青比叶面积与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的回归方程斜率均逐渐减小,即植株单位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逐渐降低。【结论】有必要通过对衰老、干枯的沙冬青进行合理平茬,以促进林分复壮和生长,同时提高生产力,有利于促进荒漠生态系统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76.
干旱区沙冬青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甘肃民勤县泉山林场和古浪县马路滩林场不同立地条件下,开展沙冬青容器苗造林试验,通过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等指标的调查,探讨沙冬青在撂荒地和沙丘的造林方法与技术,对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沙冬青造林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民勤撂荒地开沟造林保苗率、成苗率均较高,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大,而马路滩林场固定半固定沙丘造林保苗率相对较高,而成苗率较低,仅为12%左右,生长量较小。因此沙冬青在撂荒地开沟造林后苗木生长表现良好,而沙丘造林由于风蚀等作用成苗率较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沙丘造林还有待以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7.
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沙冬青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出41株内生真菌,根部最多,其次为叶部,茎部最少,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归于5个目,6个科,19个属;有31株菌对2种或多种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75.6%,15株内生真菌对1种或多种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6.6%,其中5株内生真菌分别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12.2%,8株内生真菌对1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19.5%, 4株内生真菌菌株即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又对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菌范围宽,属于青霉属、束丝菌属、茎叶核菌属。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8.
通过调节MS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形成的不同渗透势,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不同渗透胁迫条件下蒙古沙冬青组培苗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培养基蔗糖浓度的增加,渗透胁迫程度也不断加强,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5%蔗糖浓度的培养基其渗透势为-1.540MPa且胁迫72h,是沙冬青组培苗的耐受阈值,其脯胺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明显下降,幼苗生长停滞。  相似文献   
79.
沙冬青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沙冬青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基质对沙冬青实生育苗出苗率、生长量和根系生长的影响规律,为沙冬青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沙冬青播种后出苗动态、出苗率有重要影响,其中沙土和上沙下土基质出苗快、出苗率高.不同基质对沙冬青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在壤土和上沙下土基质中沙冬青幼苗植株最高、叶数最多、叶片最大,沙土中各项指标最低,混合基质介于二者之间.10叶期和15叶期断根处理的幼苗平均侧报数较多,幼苗成活率和移栽成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80.
黄芪成分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工艺生产的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体外对ConA和LPS刺激鸡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影响。4种工艺生产的黄芪多糖及2种工艺生产的黄芪皂苷对ConA诱导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2种黄芪多糖对LPS诱导的鸡外周血B淋巴细胞增殖也有明显促进作用。实验所用的3种工艺生产的黄芪皂苷对LPS诱导的鸡外周血B淋巴细胞增殖均无促进作用。说明不同工艺生产的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体外对鸡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