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7篇
林业   53篇
农学   95篇
基础科学   4篇
  30篇
综合类   491篇
农作物   76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19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1.
喷施钾钙硅制剂改善高温胁迫水稻叶片光合性能提高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喷施钾、钙和硅制剂对高温热害下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水稻品种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持续3 d对叶片分别喷施22.04 mmol/L KH2PO4溶液(T1)、20.0 mmol/L CaCl2溶液(T2)和2.5 mmol/L Na2Si O3·9H 2O溶液(T3),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CK),测定了3种制剂预处理后对高温胁迫(日均气温35℃)下水稻剑叶光合、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钾、钙和硅制剂处理的水稻剑叶光合作用抗高温能力。结果表明:喷施钾、钙、硅制剂均能提高高温胁迫下水稻的产量,T1、T2和T3分别比CK增产42.67%、29.70%和20.01%(P0.05)。与CK相比,在高温胁迫处理第5 d和高温结束后的第5 d,喷施钾、钙、硅制剂皆可提高水稻剑叶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P0.05)、光适应下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0.05)、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P0.05),叶片光合活性高;钾、钙、硅制剂对提高水稻剑叶光合性能抗高温的能力大小依次为T1T2T3,以喷施22.04mmol/LKH2PO4溶液效果最好,喷施20.0 mmol/L CaCl2溶液次之。  相似文献   
112.
玉米花期不同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自然环境下,调查花期常温对照与高温逆境下64份不同玉米种质资源的子粒产量、百粒重、结实率、结实粒数等产量性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导致玉米结实粒数减少,结实率降低,最终导致子粒产量下降,而且种质间的耐热性存在显著差异,且年份对耐热性也有显著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对所有种质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子粒产量、结实粒数、结实率及百粒重可作为评价玉米自交系花期耐热性的主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5个耐热型自交系NL001、PHPR5、CR14、CLWN240和PF5411-1,可为培育耐热玉米新品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3.
云南元江野生稻抽穗开花期耐热QTL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以籼稻(Oryza sativa ssp. indica) 品种特青为遗传背景的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O. rufipogon Griff.)(简称“元江普野”)渗入系为材料,调查温室高温胁迫条件下野生稻渗入系和受体亲本特青的结实率,采用单标记回归分析法,共检测到4个抽穗开花期耐热性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1、3、8和10染色体。其中位于第1和3染色体上的2个QTL(qHT1和qHT3),贡献率分别为12%和6%,来自元江普野的等位基因能提高群体的耐热性,分别可增加9.13%和6.71%的结实率。而位于第8、10染色体上的2个QTL(qHT8和qHT10),贡献率均为6%,来自元江普野的等位基因降低群体的耐热性,加性效应分别为-6.44%和-4.44%。研究结果不仅为耐热水稻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而且充分显示了利用野生稻的优异基因改良栽培稻抗逆性状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4.
随着我国平均气温逐年的升高,高温发生时间前移,持续时间延长,南瓜定植之后极易遭受高温胁迫。建立南瓜田间早期耐热性鉴定方法,对品种进行耐热性评价筛选,是缓解高温热害胁迫经济有效的措施。本试验以中国南瓜×印度南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自然高温环境下,通过比较植株两叶一心期、五叶一心期、团棵期和伸蔓期4个时期的单株叶片萎蔫程度,计算株系热害指数,经过多重比较,确定南瓜热胁迫的敏感时期,建立南瓜田间早期耐热鉴定方法。利用供试材料的单瓜种子数目,检验田间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南瓜团棵期的热害指数变异系数最大,是南瓜植株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时期。利用田间热害指数和单瓜种子数目2个指标可综合判断中印南瓜自交系的耐热特性。  相似文献   
115.
116.
对9个不同品种杜鹃花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耐热杜鹃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综合隶属函数值评定的耐热性强弱顺序为‘石岩’‘琉球红’‘白丹麦’‘天章’‘大青莲’‘春诗’‘粉五宝’‘御代之荣’‘霞红’。  相似文献   
117.
118.
应用电导法结合Logistic方程对8个月季品种的耐热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个月季品种叶片经温度梯度处理后,细胞伤害率与处理温度之间呈现"S"形曲线关系,通过显著性检验发现,该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根据公式得出,这8个月季品种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粉扇50.49℃、绯扇49.97℃、黄和平52.07℃、天堂50.89℃、玛依柯51.20℃、节日礼花50.21℃、金玛莉50.03℃、霍尔恩50.73℃,依据高温半致死温度得出,它们的耐热性强弱顺序为黄和平玛依柯天堂霍尔恩粉扇节日礼花金玛莉绯扇。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调查统计31份苦瓜种质资源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农艺性状表现并进行耐热性分析评价,旨在建立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分析评价的方法和体系及筛选鉴定指标和优良耐热的苦瓜种质资源.[方法]连续两年在福建夏季高温环境下对31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大田栽培比较试验,通过调查统计苦瓜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供试苦瓜种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在高温环境下不同苦瓜供试材料产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5.48%,第一雌花节位、瓜长、瓜形和瓜瘤形状等果实性状变异系数在9.05%~41.27%,表现出丰富多样性,有利于耐热苦瓜种质资源的筛选.苦瓜产量与单瓜重、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单瓜重与瓜肉厚、瓜宽呈极显著正相关;第一雌花节位与植株分枝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主蔓节长呈显著负相关,各农艺性状指标之间反映的存在信息重叠,需要综合分析评价苦瓜种质资源的耐热性.主成分分析将22个农艺性状指标归纳为7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76.654%),前5个主成分可概括为产量因子、瓜形因子、瓜瘤因子、早熟性因子和叶形因子,第六和第七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性状指标为种子性状,可概括为种子因子.主成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表明,表现优于CK的有7份苦瓜种质资源,具有植株分枝性强、主蔓粗壮、叶片大、单瓜重、瓜肉厚等特性.进一步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评价数学模型F=-5.802+0.004X14+0.113X7+0.169X18+0.095X1+0.039X4+0.025X3+0.059X5+0.073X10-0.115X20+0.103X21+0.045X15,筛选出单瓜重、叶柄长、瓜瘤密度、植株分枝性、叶长、主蔓直径、叶宽、瓜色、种子颜色、种子花纹和瓜肉厚等11个耐热性鉴定指标.[结论]供试的K9、K10、K11、K20、K26、K28和K29等7份苦瓜材料可作为优异的耐热种质资源进行耐热苦瓜品种的选育.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筛选出的11个鉴定指标可用于田间苦瓜种质资源耐热性的快速鉴定筛选,提高耐热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家禽》2008,30(16)
为了解孵化温度的调节对耐热性改善的影响,以色列和美国的科研人员在鸡胚的甲状腺和肾上腺轴发育时期进行热处理,以了解上市日龄的肉鸡是否具有抵抗急性热应激的潜力进行了研究。他们将7日胚龄的科宝肉鸡鸡胚在气温为39.5℃,相对湿度为65%的环境下持续处理24h或者间歇处理12h直到16日胚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