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关于牛初乳中的激素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社会上流传的关于"牛初乳中含有激素"、"儿童服用牛初乳可能导致性早熟"等疑虑,介绍了牛初乳中的激素问题,特别是雌激素的种类、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加工对激素含量的影响。文章指出:虽然牛初乳中激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常乳,但在加工过程中经过脱脂、超滤等工序,大部分激素已被脱除;同时,牛初乳保健食品的服用量很低,其中所含激素仅为微量。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按照推荐剂量服用纯牛初乳保健食品或含牛初乳食品,具有调节免疫等保健作用,既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不会造成儿童性早熟。文章还就环境雌激素类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正>2014年在河南鲤鱼养殖中,鲤鱼的"急性烂鳃病"最为流行,发病率达90%,养殖户几乎谈病色变。该病流行区域广,发病率高,感染品种单一,主要以成鲤鱼为主,规格在0.4~0.75千克最为流行,即以二龄鱼为主,一龄鱼和三龄鱼的发病率相对较低。2014年急性烂鳃的大流行、大暴发趋势,使得养殖户损失惨重,在当前急性烂鳃大流行的情况下,鲤鱼养殖将何去何从?鲤鱼急性烂鳃2014年大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们该怎么科学、合理有效地防控?  相似文献   
53.
设计3对引物克隆山羊KiSS-1基因并扫描其序列多态性,4对引物用于在性早熟和性晚熟山羊品种中检测多态性.获得一个4 118 bp的DNA片段,含有长408 bp的ORF,编码135个氨基酸,其中羧基端17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该多肽和其他哺乳动物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在内含子1中发现3个突变位点(G296C、G454T和T505A),外显子2中没有发现突变位点,内含子2中发现1个18 bp缺失(-)/插入(+)突变(1960-1977),外显子3中发现两个突变位点(G3433A[A86T]和C3688A).这些突变位点在性早熟和性晚熟品种之间的基因型分布没有明显差异.296位点CC型济宁青山羊产羔数比GG、GC型分别多0.80只(P<0.01)和0.77只(P<0.01),GG与GC基因型个体间产羔数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1960-1977位点,-/-个体比+/+、+/-个体产羔数分别多0.77只(P<0.01)和0.73只(P<0.01),+/+与+/-基因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4个位点基因型间产羔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初步表明山羊KiSS-1基因296位点C等位基因和1960-1977位点的(-)等位基因与济宁青山羊的高产羔数有关.  相似文献   
54.
《中国动物保健》2010,(10):77-78
<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性早熟门"由于卫生部官方的公告渐渐被平静了下来。但是事情却不可能画上句号,就像后来出现的"龙虾门"事件,既然事情出来了,已经危害到了公众的身体健康,政府就有责任找到事件的"元凶"给公众一个交代。  相似文献   
55.
河蟹性早熟发生的相关内在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蟹(Eriocheir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但在各地养殖过程中普遍发生一龄蟹性早熟现象。性早熟直接导致河蟹生长缓慢甚至停滞,个体小,死亡率高,严重制约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给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1]。导致河蟹性早熟发生的机制非常复杂,其真正的机理还不清楚。通常认为导致性早熟是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综合作用的具体表现。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内在因素就是其适应长期生存的环境下所形成的遗传特性,主要是生殖内分泌调控。多数学者着重研究和分析了河蟹发生性早熟的外在因素,如环境温度、水质(pH值、盐度),水…  相似文献   
56.
中华绒螯蟹人工培育幼蟹过程中,缺少必需的维生素C的添加,会导致约14%左右的雌性个体性早熟出现。正常幼蟹的肝胰脏、肌肉的维生素C含量高于早熟幼蟹1~2倍。性早熟现象与其体内Vc的含量不足存在着正相关。初步判断,Vc源的缺乏或不足是造成幼蟹性早熟的重要原因。饵料中Vc的添加,对幼蟹克服性早熟与促进生长有明显的作用,适宜的添加量为3000~5000mg·kg-1。  相似文献   
57.
饲料中添加0.5%-1.5%的胆固醇,河蟹蟹种明显优于不添加组和高含量组,组间差异显著,性早熟比与生长产生基本相同的规律,以植物蛋白源配制的各组饲料,30%蛋白组河蟹生长显示出较优的水平,性早熟比组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8.
王丹  夏大明 《水产科学》1998,17(4):17-20
河蟹性早熟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王丹夏大明(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辽阳111000)近年河蟹生产中普遍出现性早熟现象,严重影响了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我们在1995、1996两年先后对“环境因素对河蟹性腺发育的影响”和“控制河蟹性早熟的技术措施”等专题...  相似文献   
59.
利用Logistic、von Bertalanffy和Gompertz三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分别对东乡绿壳蛋鸡与本地培育的苏垦黄鸡的正反交后代以及东乡绿壳蛋鸡纯繁后代进行生长发育规律研究,并通过拟合度(R~2)和残差平方和(E)进行各生长模型的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正反组的生长发育显著优于纯繁组,但正交组和反交组公母体重对应比较显示,组间无显著差异;3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拟合3个群体的生长曲线(R~20.99),但综合考虑拟合度和E值后,提示Gompertz方程拟合效果最佳;由Gompertz生长模型得出的正反交组生长发育的拐点周龄在6.9~7.5周之间,较早于其他培育的蛋鸡品种2周,说明本研究正反交组合的体成熟和性成熟及开产日龄可能会稍早于纯种蛋鸡品种。这一结果提示,本研究的正反交组合后代可用于优质性早熟的金陵黑鸡新品种(系)培育,可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