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69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01.
<正>天津的养殖户张某2006年6月份引进海兰雏鸡4000只;养殖户王某7月份引进海兰雏鸡1700只。张某、王某分别于7月中旬、8月中旬发现雏鸡雄性特征明显。两户均要求我公司技术人员前去诊断。  相似文献   
102.
池养河蟹性早熟现象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积温、营养、品系3个因素对河蟹性早熟的影响。通过观察蟹种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性腺发育情况确定性早熟比例,从而得出初步结论:不同品系河蟹性早熟比例有显著差异(F〉0.05),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性早熟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用第2步足跗节内侧刚毛多寡来判别雄性蟹种的性早熟,即当跗节近趾节端1/3处密布刚毛、长度2mm左右时,即已成熟,此时性腺成熟系数0.8以上。  相似文献   
103.
夏村 《现代农业》2002,(5):26-26
河蟹性腺发育受有效积温影响.人工育成的河蟹幼苗比天然蟹苗生长期提前十天左右,这样就增加了有效积温,水温比天然水域高,蟹的新陈代谢加快,摄食量大,过剩的营养物质沉积于肝脏,进而转化到生殖腺,促使发育加快.因此,解决性早熟的办法是改善河蟹的生活环境,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04.
105.
中选11为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花皮黄瓤西瓜一代杂种。特征特性早熟,果实授粉后约28天成熟,生育期90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坐果容易。中型果,单果重4.0~5.0千克,高圆形,花皮,底色绿,带有墨绿色条斑,肉色淡黄,细嫩多汁,中心糖度11度左右。有清香味,爽口,风味品质好,果皮韧,不易裂果,耐贮运,抗病性与适应性强,适宜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6.
盐度对河蟹性早熟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河蟹性早熟的因子有温度、营养、遗传因子、盐度等,其中盐度是沿海地区河蟹养殖中导致性早熟的最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度升高,早熟率明显上升,当盐度达到10‰以上时,早熟率超过60%,盐度和早熟率呈指数相关,相关系数R^2=0.9918。  相似文献   
107.
配制总蛋白量为35%,以进口鱼粉作动物蛋白源,豆粕为植物蛋白源,添加少量菜粕,棉仁粕及必需的复合维生素,无机混合盐组成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采用体重1.43-1.48g的仔蟹,饲养119d。结果表明,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占饲料中总蛋白的30%,动,植物蛋白比为1;2.3,幼蟹的生长处于最优水平,组间差异显著,且性早熟比例明显低于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饲料。因而认为河蟹蟹种阶段不宜投喂动物蛋白含量过高的  相似文献   
108.
设计4个不同密度组和以动、植物性饲料饲喂的2个组,在20.8-30.4℃自然水温下饲养119d。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蟹种的个体生长率随放养密度的递增而下降,组间差异极为显著,性早熟比例与密度递增组产差异不明显;单一饲料,即植物呈动物性饲料,地生长发育不利,对降低性早熟比率早。每千平方米放养0.9kg大眼幼体有利于控制河解性早熟。  相似文献   
109.
乔德亮 《内陆水产》2001,26(2):41-42
性早熟蟹幼蟹脐部雌圆,边缘生绒毛,易揭开尖,边缘无绒毛,不易揭开雄尖,揭开生殖硬尖,揭开生殖器软附肢绒毛多,尤其螯足绒毛密绒毛稀少甲壳青绿色,背甲额齿侧齿硬黄绿色,背甲额齿铡齿不硬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名河蟹,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零星人工养殖,70年代初人工繁殖成功,随后人工繁殖技术不断完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90年代迅猛发展。但河蟹性早熟问题日益突出,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笔者就近几年工作经验以及走访了一些养殖户,谈谈自己的体会。1性早熟蟹与…  相似文献   
110.
河蟹一龄性早熟是扣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构建一龄性早熟和二龄正常性成熟河蟹家系,综合评估了两种家系子一代在扣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早熟率、成活率、产量、早熟蟹和正常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及其规格分布等参数,结果显示:(1)除215日龄雄体甲壳长外,一龄早熟家系扣蟹在155和215日龄的体质量、甲壳长、甲壳宽、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低于二龄成熟家系(P0.05);(2)整体上两种家系子代的成活率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尽管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雄体的早熟率略高于二龄成熟家系,但是两者的差异不显著,一龄早熟家系子代雌体无一龄早熟现象,二龄成熟家系子代雌体的早熟率是其雄体的两倍;(3)两种家系后代中正常扣蟹各规格比例基本呈正态分布,雌雄体主要集中于3~6 g和6~9 g两个体质量范围,无论雌体还是雄体,二龄成熟家系的大规格扣蟹(体质量6 g)比例较高,一龄早熟家系的小规格扣蟹(体质量6 g)比例较高。综上,河蟹二龄成熟家系子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性能优于一龄早熟家系子代,两者的一龄性早熟情况也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河蟹一龄性早熟的生理机制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